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400字日记 > 正文

“十一五”:我国边境园区建设大发展的时期_三浦威特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边疆省区都在依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选择建设园区,调动和配置境内外资源,发展区域合作,推进和提升沿边开放。      建设边境园区的目的,就是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内,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投放优质政策资源,降低投资和贸易成本,实现国内外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培育和打造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增长极”和“引擎”。在接壤的双边国家经济欠发达条件下,边境园区的作用更为突出。我国的边境园区建设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在开放边境城市的过程中,首先设立和布点了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边民互市贸易区。党的“十七大”之后,我国边境园区建设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阶段,形成了功能各异、规模不等、境内外相结合的多元化园区格局。边疆省区都在依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选择建设园区,调动和配置境内外资源,发展区域合作,推进和提升沿边开放。
  1. 建设边境贸易区
  云南姐告边境贸易区是中国第一个按照“境内关外”方式设立的边贸特区。2000年4月,国家计委批准设立“姐告边境贸易区”。2000年8月,海关总署决定对姐告边境贸易区实施特殊监管办法,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姐告边境贸易区政策宽松、优惠的程度高于其它边境贸易区。姐告边境贸易区位于瑞丽市城区东南方向,隔江与瑞丽城相望。西临瑞丽江,东、南、北三面与缅甸掸邦木姐市(国家级口岸)相连,有3个出入境通道,国境线长4.18千米,总面积2.4平方千米,陆地面积1.92平方千米。姐告边境贸易区是中缅两国边境贸易的物流中心,是集贸易、加工、仓储、旅游为一体的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口岸。前几年,边境贸易区内的主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有的功能区也建设成型。2010年,贸易区启动和在建了120多个重大项目,贸易区建设全面提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 建设边境贸易中心
  2000年,中哈两国提出筹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2004年9月,中哈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建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框架协议》。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于2006年6月3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五年内建设完成。合作中心总面积5.28平方公里,其中中方区域3.43平方公里,哈方区域1.85平方公里。中心实行封闭管理,享有中哈两国共同赋予的特殊政策。中心功能定位为:商务洽谈、商品展示和销售、仓储运输、宾馆饭店、商业服务设施、金融服务、举办各类区域性国际经贸会议等。
  2006年3月17日,国务院就合作中心中方区域优惠政策做出明确批复:合作中心中方区域按照“境内关外”模式进行管理,人员和货物可在中心内跨境自由流动,并享有以下政策优惠:由中方境内进入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和区内设施自用设备,视同出口,实行退税。由哈方进入中心中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和区内设施自用设备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目前世界上首例跨国界而建的合作区域,将被打造成为新疆乃至我国西部最重要的进出口加工基地和国际贸易大通道。2010年,霍尔果斯口岸抓住历史机遇,以启动建设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为契机,全力推进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开发建设,已累计完成8.8亿元投资。当年年底,中心已封闭运营。
  边境贸易中心是两个双边国家合作建设的。但这个平台不只是为两个国家服务的,而是为一个国际区域服务的。它实质上是一个“国际区域合作中心”。如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就是面向中亚西亚开放的平台。
  3。 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不同于其他的园区,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到国外配置资源而办的园区。这样的项目能否成功,取决于我国企业是否具备东道国所需要的垄断优势和适应东道国投资环境的能力。
  我国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始于2006年。2006-2007年,商务部共分两批批准了19家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我国企业在境外建设经贸合作区,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商业运作为基础,以促进互利共赢为目的,主要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东道国投资环境和引资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决策。通过建设经贸合作区,可以吸引更多的沿边和内地企业对外投资建厂,规避市场风险,增加东道国就业和税收,扩大出口创汇,提升技术水平,促进共同发展。据商务部2009年7月通过确认考核,我国16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中布局在与我国接壤或毗邻国家和地区的有8个。其中6个合作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41799万美元,平整土地745万立方米,入区企业86家,投资额65608万美元。合作区已经对东道国的产业、就业和税收做出贡献。
  除了上述国家正式批准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实践之外,还有一批国家有关部委同意和重点推进的项目。如建在俄罗斯的十月华宇工业园、远东工业园区、莫戈伊图伊工业园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内设立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等。此外还有一批地方政府支持的项目,如建在蒙古国的扎门乌德经济贸易合作区,在朝鲜的罗先中国工业园等。上述国家未正式批准、挂牌的境外合作区,投资规模不等,有的正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有的已进入企业开始生产。
  4。 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原有的边境园区形式,已无法满足区域内有关各方的需求。所以,探索新的对外开放模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与已有的边境园区不同的是:跨境经济合作区强调实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的开放政策。除两国法律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及物品外,原产于两国的货物及物品可自由进入该区,免征关税和环节税;区内生产的产品进入两国市场,减半征收关税和环节税。这是一种全新的对外开放模式。
  我国谋划和筹备跨境经济合作区始于2007年。现已提出和正在建设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共有5个。即广西中越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云南中越红河―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等。 截止2010年底,这些合作区都已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已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都完成了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中越东兴―芒街、凭祥―同登、红河―老街三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双边国家的地方政府签订了共建协议,中越凭祥―同登、红河―老街两个跨境经济合作区还争取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定资金援助。
  总之,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可以将两国或多国沿边经济连为一体,实现两国资源和市场的互动共享,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和友好往来,提高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开放型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5. 建立综合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是集口岸、国际贸易、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经济合作区域。它是中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它在保税、免税、免许可证、物流仓储与配送、退税、外汇管理、市场准入等七个方面享有特别优惠政策。保税区适合于建在区位优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和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地区。
  改革开放后,我国先后在沿海地区设立了4个综合保税区。党的“十七大”提出提升沿边开放后,2008年底和2009年4月,国务院开始在条件优越的沿边陆路口岸广西凭祥和黑龙江省绥芬河布点综合保税区。在陆地边境线上设立综合保税区是提升沿边开放的战略布局和重大举措,它为提升沿边开放提供了新的引擎,将大大提升边境地区的区位优势。它对于促进双边经贸合作、促进与东北亚和东南亚南亚经贸合作具有积极作用。
  6. 设立沿边开发开放先导区和试验区
  在沿边地区设立先导区和试验区即:在边境地区打破行政区的界限,选择条件优越的地区组合为经济功能区,集中配置优势资源,培育增长极。这是对沿边开放方式的创新。与一般的园区不同,沿边开放先导区和试验区具有超前探索和试验的权利,配置资源的空间范围较大。
  2009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门江地区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以下简称《图门江规划纲要》)。决定设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推进沿边开放、推进图门江区域合作开发。这是我国政府迄今为止批准的唯一一个沿边开发开放区域规划。《图门江规划纲要》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首要战略定位是:我国沿边开放开发的重要区域。即鼓励在促进沿边地区与内陆腹地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开拓陆海联运国际运输新通道、探索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沿边开放开发提供经验和示范。深入推进长吉图地区开放开发和图们江区域开发合作,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图们江区域合作中的综合实力,推动合作开发再上新台阶;有利于提升沿边地区的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水平,形成我国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加快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
  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建设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增加试验区数量,加大沿边改革开放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7. 建设边境特殊经济开发区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在新疆喀什、霍尔果斯设立国家级边境特殊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欧亚大陆桥的独特区位优势,面向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逐步把其建设成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示范区。霍尔果斯和喀什两个边境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对于促进我国西部沿边开发开放,创新和丰富沿边开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FIC
  
  总结
  为了实现边境园区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和完善今后的发展路径和策略。一要加强国内外的协调。充分做好设园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准确定位园区主要合作项目,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共同营造投资环境。这是边境园区建设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和经验。二要加强国内各部门的协调。要提高综合统筹能力,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宏观指导和服务,统一布局和审批各类园区,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三要加强园区功能的协调。在园区普遍升级、国家优惠政策泛化的趋势下,要依据国家需要和各地条件的变化,重新审视园区类型,按照类型界定功能。对类型和功能定位不准的园区要适时进行调整;对条件优越、发展较快的园区,要乘势升级。最终实现国家对全国边境园区类型和功能的最优配置。四要加强前后政策的协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园区调整和升级工作中的政策配置问题。要制定可行方案,整合资源,紧密衔接,实现园区功能的平稳过渡和有序升级。如地方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园区、国家级园区功能整体升级或旧区之上建新区(绥芬河边民互市贸易区升级为边境自由贸易区,在满洲里、东兴、瑞丽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沿边开放试验区,在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边境特殊经济开发区)等,都有许多过去与现在政策的协调问题需要解决。

标签:十一五 边境 大发展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