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500字生作文 > 正文

制造业突围路径 珠三角制造业发展路径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今年4月即将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中,亚洲制造业的战略突破成为了博鳌分论坛(博鳌制造业圆桌会)的主题,此次亚洲制造业领袖圆桌会,将汇集全球制造业精英领袖,探讨亚洲制造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大背景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全球战略突破路径。
  之所以如此关注亚洲制造业的突围路径,源于亚洲制造业正在面临的转折难题。
  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为了应对债务危机,增加就业,正在出台政策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另一方面,长期处于微笑曲线底部,以价格获取竞争优势的亚洲制造业企业,已面临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利润缩水的困局。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21世纪前十年是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亚洲发展中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时期,然而这一进程是否会发生逆转?未来十年是否会成为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夺回制造业的十年?面对压力,亚洲制造业企业该如何应对?
  这些问题已成为亚洲制造业领袖们共同思考的方向。
  为了对上述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在博鳌论坛开始前,我们预先邀请了4位参加亚洲制造业领袖圆桌会嘉宾,就这些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他们为亚洲制造业的下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观察和智慧。
  创新+创意
  《财经国家周刊》:亚洲制造业正面临出口下降、成本上升等问题,发达经济体也在积极重振制造业。亚洲制造业的升级路径在哪里?
  林左鸣:亚洲制造业面临的出口下降、成本上升等问题,与全球经济低迷、贸易壁垒增加有关,也与亚洲经济整体发展进程密切相关。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从欠发达迈向发达的过程中,整体经济水平的上升,必然伴随着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亚洲制造业需要朝两方面努力,一是不断创新技术,通过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来控制成本的不断攀升,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有新的产品创意。现在大量的产品在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方面,越来越大同小异。新产品要想抓住市场,需要有新的创意,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创意的制造业才会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
  实际上,在如何尽可能降低成本和提升制造业的效率方面,可挖的潜力有限,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意,要大力发展创意型制造业,赋予产品更多艺术性、文化性的创意,使产品能够抓住人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亚洲制造业的竞争力。
  西方国家要赢得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也必须在创意方面下功夫。苹果公司做了好的典范。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公司,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创意和艺术内涵,更多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客户对苹果的产品趋之若鹜。
  其实,西方发达国家要回归制造业并非易事。如果西方国家连衬衣、袜子等都要自己做,意味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将面临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也意味着这些国家的民众将失去了享受优质低价产品的机会。
  梁稳根:我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中国企业必须强化履约能力。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必须具有灵敏的应变能力和主动的求变能力,使企业的业务模式适应客户的需求,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度,进而提升市场占有率;二是要面向国际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发展后劲;三是要创新服务文化,以满足客户需求和保证客户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所有海外合作者重信义,严格履约,风险共担,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制造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和末梢,赚了吆喝但没有赚到钱。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升级换代,能够真正与世界制造业强国抗衡,向服务转型至关重要。
  董明珠:要想成为一家成功的企业,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这也是整个制造业升级的先决条件,中国乃至亚洲的制造业,如果不能掌握核心技术,不能自主研发,就会变成一个纯粹的加工厂。格力正是因为有自己的技术,才使得品牌得到了提升。
  另一个条件是专注,目前外部环境老实说不太有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因为做实业很辛苦,利润很低。但如果大家都奔着利润去,都去搞投资,那谁来做实业?所以企业家应该有担当,要经得起诱惑,不对快钱动心,才能把实业做好。
  在这些方面,政府应发挥更多引导作用,要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鼓励企业自发地进行转型,比如对能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企业进行奖励。
  施正荣:以光伏产业为例,欧洲多个国家都已经削减了光伏进口补贴额度,美国也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了“双反”调查,2012年世界光伏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大,这也意味着,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中国光伏产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和整合。
  内需将会成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重要拉动力之一。国家非常重视这一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光伏应用。去年8月初,国家发改委出台了1元/kwh的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打开了国内市场需求。
  
  培育创新环境
  《财经国家周刊》:谈到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大家都强调要创新,要拿出新的创意,那么您认为中国企业乃至亚洲企业的创新环境该如何培养?
  董明珠:一个品牌要走出去,一定要有好的技术做支撑。拥有核心技术能提升品牌形象。要实现创新,企业要敢于投入,要培养人才。没有对实验室、设备的大量投入,不可能实现技术创新。如果没有自身人才的培养、人才梯队的建设,而仅仅是从外部挖人,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说,企业的创新是长期的过程,是一次自我挑战,必须杜绝短期行为,做好长线的技术研发规划和储备,培养人才。对于企业而言,没有长期的投入和规划,不可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成果。只有形成了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培育出企业的创新环境。
  梁稳根:很多中国企业有“技术恐惧症”和“路径依赖”。“技术恐惧症”是指,总认为外国人搞科技创新厉害,中国人不行。“路径依赖”则是指,总希望沿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轨迹往前走,不愿突破。
  三一集团不存在以上问题,三一集团将每年销售额的5%作为研发创新经费,鼓励自主研发。
  林左鸣:航空工业要始终处在非常有活力的状态,才能良性发展。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好的创新机制,使企业能够不断实现技术和管理创新,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商业成果。
  好的创新机制首先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创新机制的最大问题,就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一方面要调动企业经营者的创新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中航工业集团分别建立了针对管理者和科技人员的创新激励机制。比如,让管理者的收入能够始终跟技术进步和效益挂钩,让其从科技创新中获得报酬。
  对科技人员的创新激励机制,体现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多元的激励政策方面。比如,我们提倡弘扬技术民主,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形成宽松自由的创新氛围,营造科技人员放飞思想、自由创造、成就事业的良好环境。我们还采用了技术与产品销售挂钩的方式,来鼓励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比如,搞技术设计的科技人员,在所设计的产品进入市场后,可从该产品中获得一定比例的销售提成。对那些长期从事基础研究和预研工作的科技人员则给予特别奖励,形成正确的科研工作导向。
  另外,作为一家大型多元化跨国企业,中航还会通过并购一些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美国,我们并购了全世界第二大通用飞机公司西锐公司。在国内,我们也在并购有技术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例如,地处成都,原电子工业部下属的一家企业,还有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
  为了探讨亚洲制造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大背景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全球战略突破路径。我们邀请了4位即将参加亚洲制造业领袖圆桌会的嘉宾,就这些话题展开了讨论
  林左鸣(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董明珠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
  梁稳根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正荣 (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标签:突围 路径 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