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50字日记 > 正文

中学生失掉自制力了吗【班级管理中学生自制力的培养】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于寻找学生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处于一个探索和修正的阶段。目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制力的培养,成为我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是人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历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是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素质达成学业的重要一关,更可以使孩子以后生活受益良多。
  本人深深体会到:一个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这里只能谈一些构不成体系的粗浅的认识和一些称不上经验的点滴做法。
  
  一、 培养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每当接到一个新班,本人不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情况,也不忙于强化知识的传授,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制定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从进教室开始,到放学回家,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不干那些事,都作了要求,比如早上一进教室先交作业,然后开始早读,不允许闲谈,做值日的同学提前十分钟到校,卫生在早读铃声响时已经干完,否则第二天接着干,直到符合要求为止。中午来了之后也不允许在教室里打闹闲聊,或者安静的休息,或者写写作业,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对学生加以规范:课堂上,要求学生要跟着或者超前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认真听讲;要求学生每干一件事都要努力做好,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在生活上要求学生养成讲究卫生整洁的好习惯,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都要排放整齐,桌子上不堆放过多的东西,每个学生要净化自己脚下的一块地方,如发现某个学生的位置下有纸屑什么的,我就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自己先作出表率,参加劳动也不做旁观者,把自己当作他们中的一员,这样以身作则,促使班集体良性发展。这样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就不会象无头苍蝇似的,无目的的忙碌。如果学生自己忘了,同学之间也要相互提醒,因为着关系到每个人的,也和整个班级体相联系。
  
  二、 正确的引导方式
  
  从现代科学研究对人类潜能的揭示得到启示:人在一生中仅用了1/4到1/3的脑神经细胞,只用了想象区的15%左右。这为人的可教育性和可塑造性展示了令人欣喜的广阔前景。而我们以往的应试教育压抑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的淘汰式教育,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今天不断探索和实行着的素质教育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它的内容更加宽广,教育空间和教育渠道更加多样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导方式发生根本式变化,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能力为主,是为学生的人生打基础的教育,例如对学生自制力的正确引导。
  教育家陶行知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四块糖果”的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就斥止了王友,并令他放学后到办公室来。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刻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将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我却迟到了。” 他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了手,这说明你很尊重我。”陶先生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的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批评我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我的同学。”陶行知满意的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递过去:“为你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用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在我们教学中有很多情况要运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须把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三、 班级的管理,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
  
  魏书生老师说:“学生应是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教师千万不能孤军奋战,要懂得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能培养学生责任感,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主人,他们会积极主动支持班级工作,团结合作想方设法去争取成功。还有如果每个人都能管理好自己的事情,那么班里的大事情也就管理好了。
  在各种活动中,尤其是遇到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要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计划和制定,探讨可行的方法,知道自己在班级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有大量的机会去发展“立法”、“守法”、“执法”的能力,这种活动对学生就有了强大的吸引力、是教育、锻炼、发展学生的大好时机,并且放手让学生独立工作,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支持他们“按自己的意见干,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此外,鼓励学生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多提意见,即使错了,也不立即反驳,引导他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同一件事,并多方面比较选择效果最好的解决方案”。 再结合老师的见解,取得共识,大家共同制定和执行。这样学生愿意干事,干起来热情高,干劲大,成效也好
  
  四、 让学生从观念的改变到行为的内化
  
  要促使学生通过自定的目标培养出有利于将来成长的自制力,就须通过观念的转变促使行为的内化,最终达到自制意识的自觉内化。由学到行的完整过程,儒家的《中庸》作了完美的归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由此可见,教育应是学习、思考和实行三者的结合。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其实明白很多道理,却不能做到,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虽然知道这些道理,但在心中却并不完全认为这些道理的重要性,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自己的自制能力较为低下。在我们的德育过程要求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知行培养的统一性。但应试教育却使我们的智育目标狭隘化:重智力教育轻非智力教育养成。自制力就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我们知道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有着必然联系: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只有恰当地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的进行智力活动。教育,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而是心智的成长。当很多孩子的心智不健康时,教育就是失败的。我们往往看到很多学生畏难前行,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对朋友和亲人失去信任等,都是非智力因素在影响着。他们也曾经有过雄心壮志,但在他们尝试失败后就轻易放弃,那是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学生长久自制力培养。因此我们应改变以往的某些教育形式即重说教,轻实效;重办理,轻渗透。因为要学生运用自制力内化自己的行为是较长期的问题,可以运用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行为实践法、自我教育法、个别感化法、品质评价法、知识启迪法、学科渗透法、量化管理法等进行多方面的影响。
  我们在培养学生自制力的过程是不断激发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必须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起来,在促进学生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促使他们发扬优点中不断克服缺点。师生持之有恒,使对学生教育影响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不断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相信学生在克服某个认为不可克服的缺点后,对自己的自制能力会信心倍增,这将会再度影响学生去克服其它不良行为。

标签:自制力 中学生 班级管理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