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50字作文 > 正文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机械的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自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充分表现自己,能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能自始至终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希望“多快好省”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原封不动的“克隆”出这些知识,教师重视的是让知识走向学生,将单位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作为头等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让学生走向知识,即引导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真正驾驭者。还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年幼无知,教师应多关心照顾他们,把他们所有有关学习和生活的事物都包办起来,让他们无忧无虑的成长,然而结果却是教师的主动性发挥过度,学生的主动性遭到压制,一旦离开了教师,这些学生举步维艰,寸步难行,无法适应当今学习化社会的需要。因此,传统的课堂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力,反而有意无意的压抑了学生。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关键是我们要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主动去发现。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怀疑,并指导他们去探究,去观察,去思考。
  例如,在指导低年级学生用“流利”说一句话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师问:“还记得《锄禾》这首诗吗?谁能背下来?”学生背,教师:他背的怎么样?谁能说一说怎样用上“流利”这个词。学生:某某同学背的很流利,很有感情。教师:谁能用赞扬的语气说一说?学生:某某同学背的多么流利啊!教师拿出钢笔写字,钢笔不下水,谁能用“流利”说个句子?学生:老师在纸上写字,钢笔不下水,写字很不流利。再如,指导用“安安静静”说一句话时,教师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小朋友都知道,孙悟空生来爱动,坐不住。一天唐僧叫孙悟空坐下来念经,猪八戒一听笑了,他在唐僧旁边说了一句话,里面有“安安静静”这个词,猪八戒会说什么呢?学生:师父,你叫大师兄安安静静地念经,那是办不到的。还有的说:师父,我从来没见过猴哥安安静静地念过经。还有的说:猴哥的屁股坐不住,他怎么能安安静静地念经呢?
  从以上两个教学片段不难看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类语言的源泉是生活,有了生活才有语言。儿童从婴儿期牙牙学语到学会说话,没有教师也没有教材,完全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语言。而这两位教师正是顺应了这一规律,有意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把认知与情感巧妙结合,让学生乐于表达,有话可说。而这些情境的创设又灵活多变,恰到好处,有时是一副随手画的图画,有时是一个自然的动作表情,有时又是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这样的情境教学,寓教于乐,使学生倍感亲切有趣,同时这又是最能激发思维火花的爆发点,使学生积极思维,尽情想像。学生那兴奋的表情,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句子,无不是学生智慧与情感火花的闪耀。
  二、在情境中体验自主创造
  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或者说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与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但是学生的生活体验有限,认知水平有限,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似懂非懂,或者没有办法完全理解的情况。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体验的活动,利用巧妙的设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原来小村庄空气清新”的模样,在画出山坡、天空、树林、小河后,如何表现空气清新?根据常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根本无法画。但教师却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怎么画空气的清新呢?”没想到学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认为要画上小鸟、白云、太阳、花草等。教师又问学生:“为什么要画这些呢?”“因为只有空气清新的地方才有小鸟、白云、太阳、花草,所以画上这些就可以表现出小村庄的空气清新。”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老师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体验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情感,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创设多种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的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的活动中,学会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这种特定的环境,言语交际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课程标准提倡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生活是口语交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设置口语交际的场景必须选择适合学生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曾经的实践和体验中滋生交往的动机,在互动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生成心与心的碰撞。比如在教学完《可爱的小动物》一课后,教师抓住学生喜欢小动物这一特点,随即增设了口语交际课。教师先让学生谈谈都喜欢哪些小动物,这些动物是什么样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物体作了概括,总结性的表述,语言系统进行了第一次整合。随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边观察自带的小动物模具,一边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一方面要发表自己的观察意见,另一方面要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头脑中将信息又一次进行了整合。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两次整合后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让学生尽情的介绍小动物的可爱。这样的安排很有层次性,循序渐进,效果良好。关键是教师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而是善于寻找让学生交际的源头,并散发开来,将交际的内容范围进行了活化,拓宽了说话的渠道,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体现了口语交际的特点。
  四、关注情感体验,创设习作情境
  习作教学如何关注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营造一个习作“情场”,让学生情动而词发,为情而造文呢?
  1.“情”从情境体验中来
  作文是书面形式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交流,是言语交际的书面表达活动。当学生有了迫切表达的需要时,作文就不再是强迫性地为作文而作文,而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于是,在写作前,我尝试着组织了诸如调查、游戏、辩论等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情境,让学生有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
  例如,我从书上看到有教师让学生开展“护蛋”活动,觉得挺有意思,于是拿来效仿。要求每人带一个生鸡蛋,一天下来看谁的鸡蛋不碎,但并不告诉他们活动后需要写作。学生觉得非常新奇,都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了这个活动。他们用了种种办法,用了各种材料,把鸡蛋小心呵护好。活动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发现真实的写下来,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一学生写道:“我先在一个硬纸盒里塞满棉花,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可我还是不放心,万一震动,盒盖被打开,鸡蛋从里面滚出来,那不就前功尽弃了吗?我绞尽脑汁,哦,对了,用胶布把盒子一圈一圈地绕起来不就行了。我最后决定把鸡蛋藏在书包里。我向往常一样,把书包往椅子上一扔,忽然想起里面的鸡蛋,急忙打开一看――呀,晚了!望着碎鸡蛋我不断的自责,做事情怎么这么不认真仔细!”事实证明,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好比给学生的作文解决了“无米之炊”。
  2.“情”从角色体验中来
  情境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
  总之,21世纪呼唤的是创新人才,提倡的是终身学习,而我们的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只完成教学任务上,要改变以往的旧观念,解放思想,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还要具有创新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标签:创设 情境 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