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50字作文 > 正文

资源整合的作用 基于跨学科教学的教材资源整合探究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基于对新课程性质的理解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以公民教育的需要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点,以实现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作为学习和探究的领域,培养学生必备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技能;它从“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和“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三个领域进行整体设计和研究,在学科知识和方法基础上进行跨学科整合。与本课程同时开设的还有《思想品德》课,同样是一门综合性的中学生必修课,亦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进行内容的逻辑整合。
  综上所述,这两门学科本身都存在自身的整合,自成体系,但同时又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共同塑造合格人才。《思想品德》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法律和国情教育,这一内容正与《历史与社会》课程设置的宗旨,即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一致,更何况《历史与社会》课程本身就整合了《思想品德》的诸多内容。如何考虑这两门不能互相替代又密切相连的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两者教学的衔接和互补,也是我们把握课程性质的一个特定要求。《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两门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特点和学科地位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两者之间教材资源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性和科学性。
  (二)基于对当前教学现状的思考
  自2004年实施新课程以来,杭州市推行《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中考合科考试的改革模式,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合科考试中,在命题的把握上往往以一题来考察两科,或以两科贯穿于一个大题的做法来检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在中考合考的现实下,本身彼此知识内容的整合度已经比较高,并且成为一种教学评价趋势。根据笔者的了解,目前在《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两门课之间实施跨学科教学的一线教师比比皆是,同时担负两门课的教学,对彼此教材的内容比较熟悉,也有一定的自主调控性。基于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教学的经验性和自主性,为两门课程教材知识内容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实际可行的操作环境。
  (三)基于对教材内容和编排的困惑
  就教材资源来看,尽管《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课本编写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但由于《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的编写者不属于同一个部门,因而各自教材在一些内容编排、设计和探究的问题方面难免会有一些重合、相似之处。以我们所用的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历史与社会》教材第五单元“走进社会”中阐释扮演好社会舞台中的角色,遵守社会生活的规则,这与七下《思想品德》教材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内容相近;《历史与社会》教材第六单元“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与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八课“学会拒绝”内容有重叠之处;《历史与社会》教材第七单元“精神生活的追求”与七上《思想品德》教材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内容雷同。但是,这两门课程却作用于同一的客体――学生,这样重复性的或雷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其实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应该的。而对于跨《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教师而言,如果按目前的教材体系进行教学,会出现内容相似,梯度不强,给教师正确合理地把握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从而使课堂重复和低效,不符合课程目标的主旨和学生的优化发展。当前新课标以“模块――专题”的特点突出了各主题内容的独立性,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这也为教材整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在不违背课程标准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整合各个模块的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知识结构更加紧凑和完整。
  二、整合设计
  (一)整合目标
  完善七年级《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教材资源整合,从而提升跨学科教学的课堂实效,更全面、高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创新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
  (二)整合策略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为目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出发进行整合。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标准,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实现的程度标志着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所以,要认真研读、对比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熟悉课标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结合课程标准,首先实施知识结构层面的合理整合策略,即内容相近,说法不同,两者权衡取其一;观点相同,视角不同,两者合一求完美。其次是期望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达到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合理整合。
  (三)整合模块
  根据目前浙江省初中《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跨学科教学中教材资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七年级为切入口,将繁复较多的《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内容整合于《思想品德》中,在整合中实现教学的高效,在整合中突出教学的重点。
  整合模块如下:
  1.《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品味生活”与《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精神生活的追求”整合。
  2.《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八课“学会拒绝”与《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整合。
  3.《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与《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走进社会”整合。
  (四)整合范例
  以《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七单元的“精神生活的追求”整合进《思想品德》七上的第七课“品味生活”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1.整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两者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部分内容重合性高。《思想品德》七上的第七课“品味生活”旨在启发学生在新的学习阶段,培养和发展健康、丰富的情趣,从而陶冶情操,追求高雅生活,全面健康地成长。《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七单元的“精神生活的追求”旨在促成学生形成渴求知识,树立健康文明生活的良好意识,感受大众传媒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理解艺术和文明的关系,理解理想和文明生活的关系,追求真善美。两者突出的是健康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但也有不同,前者强调的是方法,后者强调的是情感,这反而使得跨学科教学下主题模块整合后意义更大,视野更全面。
  2.整合的思路和框架。
  ■
  (五)整合原则
  1.教学性原则。教材资源整合与开发应能满足教与学的需求,要合理安排《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整合教学上的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另外,在学习课时进度的安排上和教学结构的编排上要符合教与学的原理。
  2.科学性原则。基于跨学科教学的初中《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教材资源的整合要符合科学知识原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就是说,作为传授知识的教材资源,必须内容正确、目标明确。所以,在整合教材资源时必须做到:教材资源所呈现的知识内容是真实的;教材资源所论证的原理和定义必须准确;教材资源所包含的文本、地图、图片等要符合科学原理。
  3.综合性原则。基于跨学科教学的《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教材资源应融合政治、历史、地理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同时涉及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需要、兴趣、意志等,力求做到综合范围适当、融合程度较高、整合形式合理。
  4.时代性原则。这是初中《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的课程特征之一。在教材资源的整合中引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内容和观点,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当前社会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等发展状况紧密联系。
  三、反思
  (一)教材整合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首先,须加强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的熟悉程度。教材整合也有着方向性、指导性甚至是法规性的教学依据,如《课程标准》,教师对这些教学指导性意见作技术整合、对应检索、梳理排查,把握主题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联系,注重生成,以适当的问题和资料为纽带,改变整合的“无序”状况。其次,要善于研究学生。教材整合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学生情况。所教学生的学科基础和认知程度,对教材的了解情况,对学科的兴趣等,这些都决定着怎样去整合教材,因此,在组织教学前研究学生情况也是一个关键。
  (二)对整合教材后的教学实践有待完善
  在整合七年级《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教材资源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对教材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只是适度、适量、适时地归拢合并,整合同类,优化重组,多维并轨,识路循真,但毕竟是做了一部分调整。如何对整合后的教材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施教,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教师们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来打磨、完善,反思总结,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三)对整合教材教学的评价有待商榷
  评价整合成功与否,要从整体上看它是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比如,是否明显减少了授课时间,是否教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提高了教学质量,是否实质性地优化了课程整体结构等等。以上的评价指标,也是需要通过较长的时间来论证,需要耐心和坚持的决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新课改的道路是艰难、曲折而又光明的。我们坚信,坚持不懈的探索必定会使我们的教育走的更好、更快、更稳健。新课改下的教师需要正确把握课改精神,诠释课程标准,合理地整合教材、选择教法,展示教师的教学个性。

标签:跨学科 探究 资源整合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