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50字作文 > 正文

解读秦少游“雾失”“月迷”_妻心如故雾失翊免费读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运用Fauconnier 和 Turner 等人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从认知层面来解读秦少游的《踏莎行?郴州旅舍》,旨在说明概念合成理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活动;另一方面从新的视角――概念合成,解读秦少游的贬谪诗的认知机制,为贬谪诗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关键词:概念合成理论 贬谪诗 映射
  1、引言
  贬谪诗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先人所创造的美好意境,为后人留下了心灵遨游的广阔空间。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贬谪诗,我们引入了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合成理论。贬谪诗人通常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情感,如思乡怀归之情、英雄末路之哭、忠而被贬之愤、壮志难酬之怅、生不逢时之叹、羁旅行役之苦。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朝代,对官员进行贬谪处罚的典型方式就是派遣其到远离京城的城市去。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秦少游就是这样,从杭州到监州再到郴州,而后陆续被贬到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作为一个富有才华却被遗弃的诗人,在那种漂泊无依的孤寂情感之下,写下《踏莎行.郴州旅舍》。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释读这首贬谪诗,解释其认知机制。
  2、概念合成理论
  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被用来解释隐喻、借代、虚拟句、指示代词、语法结构、语用预设等等语言现象。该理论主要涉及到合成概念的四个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过程中,要不断理解或行动,会不断构建一些概念包,存储于虚拟的心理空间里。交谈中会不断建立新的心理空间,每个心理空间只是一个临时结构。它的存在依赖于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或相关的更广泛、更固定的知识结构。心理空间可以用来模拟思维和语言中的动态映射( Fauconnier & Turner,1994)。概念合成理论的研究目标在于揭示人类表层的思维能力背后所隐藏的,即后台认知(backstage cognition)的东西 (Fauconnier&Turner,2002:34)。概念合成理论以心理空间为基本单位,根据建立在类比、递归、心理模式化、概念包、知识框架等心理活动基础上的认知操作过程,建立四个抽象空间: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输入空间I (input space I)或称源心理空间(source mental space)、输入空间II (input space II)或称目标心理空间(target mental space)、整合空间 (blending space)四个空间。两个输入空间的抽象结构及其共有抽象信息被投射于类属空间,类属空间和两个输入空间将各自的元素部分地投射到合成空间(Blending Space)。因此,它既有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元素,即来自类属空间的元素,也有二者各自不同的元素,这些元素在合成空间里产生新的意义和层创结构( Emergent Structure) ( Fauconnier& Turner,1994)。层创结构是合成空间运行之后产生的新的概念,它源自三个过程:组合、完善和扩展( Fauconnier & Turner,1998:133-187)。组合(composition)由来自输入空间的元素组合而成,这些元素提供了两个输入空间不存在的关系;完善(completion)则从背景概念结构和知识及长期记忆中的信息提取相关物与来自输入空间的结构匹配;扩展(elaboration)涉及到合成事件的心理模拟或物质模拟的过程。
  3、《踏莎行.郴州旅舍》个案分析
  (1)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构成一个合成空间。在输入空间1中输入的是雾和月;在输入空间2中输入的是楼台和津渡。雾和月本身的虚无缥缈,是现实中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楼台和津渡是心中的理想与希望,代表着美好事物。“雾和月”与“楼台和津渡”构成对比关系,两个空间之间存在共有的抽象组织和结构,“失和迷”使得两个输入空间进行跨空间映射。两个输入空间向合成空间有选择性地投射,形成层创结构:美好的事物被模糊。在合成空间中,我们可以调入更多的背景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认知运作组合。从历史背景看,秦少游当时被贬千年前落后的郴州,是一个流放罪人的僻镇,词人当时是无限的悲凉、失落的情绪。结合这一被激活的背景知识,连同新组合,共同投射到合成空间,完成了整合的第二步:完善。在合成空间中,由于认知运作产生了不同于两个输入空间的层创结构,从而构建新的意义。新意义的构建标志着完成了概念合成的最后一步:发展。从这句词中我们可以推断:秦少游被贬郴州,心中的抱负变得虚无飘渺,表达了词人无法实现理想的悲痛之情。
   (2)桃源望断无寻处。
  “桃源望断无寻处”组成一个合成空间。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有各自的语义结构成分。在输入空间1中输入“望断”的认知框架,在输入空间2中桃园,无寻处。但两个空间都有某些相同的结构成分(两个输入空间所共有的一些抽象组织和结构):望断――其基本角色是施事和受事。这些相同的成分就形成了两个输入空间的跨空间映射(cross space mapping)。这些相同的结构成分为两个输入空间所共有,因而它们就是共有空间仅有的结构成分。它们同时向合成空间输入,也就是说,反映出空间中这些共有的抽象结构与组织参与了两个输入空间向合成空间的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投射(projection)。此处若调入桃源的背景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认知组合,即桃源是指世隔绝的避乱圣地、理想乐土,不难发现这一层创结构:词人苦追寻的理想的寄托。这一层创结构被再次投射回输入空间2,就可推论出:词人久伫苦寻却是望穿秋水,无处可觅,留下的只有词人寻觅理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的心情。
  (3)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组成一个合成空间。在输入空间1中输入“孤馆”的认知框架,代表人文景观;在输入空间2中输入杜鹃、春寒、斜阳和暮,代表自然景观。两个空间有某些共有的结构成分:景观。而且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杜鹃是可怜、哀惋、悲愁的象征,春寒、斜阳和暮象征着凄凉的景象。通过这一背景知识的完善,合成空间形成新的意义,词人贬谪客居荒凉而又寂寞的他乡的孤独愁苦之状。
  (4)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组成一个合成空间。在输入空间1中输入“信”的认知框架,在输入空间2中输入梅花和尺素。但两个空间有某些相同的结构成分(两个输入空间所共有的一些抽象组织和结构):信。此处若调入某些背景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认知组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梅花和尺素是代表着亲友慰安的书信。两个输入空间的的认知域具有相关性,反映出空间中这些共有的抽象结构与组织参与了两个输入空间向合成空间的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语用函数映射。在合成空间中形成不同于输入空间的新的意义,诗人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
  (5)砌成此恨无重数。
  “砌成此恨无重数”组成一个合成空间。在输入空间1中输入“砌墙”,在输入空间2中输入“砌恨”。两个空间都有某些相同的结构成分(两个输入空间所共有的一些抽象组织和结构)具有某些相似性,这些相似性成分参与了两个输入空间向合成空间的投射映射。从而形成层创结构,形成新的意义:一朵朵梅花,一封封书信,如砖石垒墙般“砌”起一道高高的,无法逾越的“恨”墙。表达了作者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的城墙般深厚沉重。
  (6)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组成一个合成空间。在输入空间1中输入“河流”的认知框架;在输入空间2中输入郴江、郴山和潇湘。两个空间有相同的结构成分:河流包含郴江和潇湘。这些相同的成分就形成了两个输入空间的跨空间映射,并为两个输入空间所共有。它们同时向合成空间输入,不过在输入合成空间的成分里,既有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成分,也有一些二者并不共有的成分。在河流的认知框架里,是没有郴山的。但在合成空间中,我们可以调入更多的背景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认知运作组合。词人当时贬居在郴州,不能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有了这些背景知识,我们可以在合成空间里,组成新的意义,郴江本是绕着郴山转,为何流向潇湘,词人本是为朝廷做一番事业,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表达出诗人苦闷凄凉与对自己处境怨愤的情绪。
  4、结语
  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概念合成突破了传统的语言理解假说,从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提出了语言理解的认知机制,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人类思维活动这一认知过程,深化了我们对语言意义建构过程的认识。概念合成理论可以揭示包括贬谪诗在内的许多语言现象的认知机制。对概念合成这一认知机制的认识和运用,有利于读者在解读贬谪诗中遵循人类的认知规律,积极扩大读者的认知图式,提高对语言理解的准确性,从而促进人们对贬谪诗的鉴赏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Fauconnier,G.. 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0]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 Fauconnier,G.and M. Turner. Conceptual Projection and Middle Spaces [C]. UCSD Cognitive Science Technical Report, 1994.
  [3] Fauconnier,G. & Turner,M.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J]. Cognitive Science, 1998, 22, (2):133-187.
  [4] Fauconnier,G. &M. Turner. The Way We Think :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223 Complexities [M]. New York:Basic Books, 2002.
  [7] Langacker,R.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s.I,II [M].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1.
  [8] 王斌. 映射及其认知运作 [J]. 外语研究, 2001, (3): 36-40.

标签:解读 秦少游 雾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