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700字生作文 > 正文

科长算不算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有效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策略】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博、社交类网站、视频类网站及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革。网络的普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颠覆了以往的舆论传播格局,造成传统把关人机制的弱化,网络舆论开始势不可当地进入社会层面,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都能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发声,“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的现实,正将互联网变为一种全民化的舆论工具。在网上,一个普通人就有可能做到“一呼百应”,一件小事情在很短的时间可能会高倍放大为全国性事件。
   与现实社会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不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迅速,信息传播的渠道多元,其传递速度和扩散范围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其蔓延常导致事态严重恶化,引发连锁反应,其走向具有模糊性、难控性、风险性。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中,一些领导干部试图依靠封锁消息来消极应对危机,对媒体反应迟缓或者过度,舆论引导缺乏技巧,经常出现信息披露迟缓、沟通交流不畅的现象。其困境曾被《?望新闻周刊》形容为三个“进不去”,即面对网络,基层党组织“进不去”,思想政治工作“进不去”,武警、公安等国家强制力“进不去”。
   实际上,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是一种危机沟通管理,领导干部对各类网络群体性事件要高度重视,要根据其新特征采取有效的新策略,特别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一、建立实时的舆情预警系统,快速发现网上舆情
   目前,随着第三代语义网技术的成熟和完善,网络舆情的监测技术不仅可以进行传统的关键字检索,而且能够自动分析、识别任意信息中的主要概念,对这些概念进行排序,并且可以根据新闻出处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和敏感话题。
   一旦网上出现易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负面信息,要力争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迅速反映给相关部门和领导。越早发现苗头,就越接近于信息的源头,越能主动应对,越有胜算。第一时间内发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苗头,能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尽快做好应对准备。
   二、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
   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后,要尽量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可以先网上发布后见报,先简报再详报,必要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紧急发布消息,防止猜测性和歪曲性报道,不给小道消息和谣言以传播空间。特别要注意把握危机处理的时机,抓住危机处理和舆论风向进行引导的最佳时机,控制危机传播的源头,否则,一旦错过时机,再想改变难度会加大。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曾提出著名的危机信息沟通“三T原则”: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 your own tale)、提供全部情况(Tell it all)、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 fast)。及时公开永远是党委、政府信息发布的第一选择,及时启动新闻宣传应急机制、新闻发布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才能先声夺人,赢得先机。
   近年来,各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经验是“速报事实,慎报原因”。事件发生后,不要急于定调。只有调查清楚之后,才能确定事件性质。在原因没有搞清楚之前,可以先讲掌握的事实与情况,向公众展现一种“积极处理此事、给公众合理交代”的态度。
   三、真诚应对,重塑与网民的良好关系
   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须真诚应对,把对人的关怀放在首位,高扬社会公正、司法公正、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旗帜,争取公众的同情和理解。
   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后,领导干部要及时出面表明态度。因为,在第一时间发出的声音,至少表明了有关方面的一种姿态,给老百姓一个承诺,让人们有信心。群众听到这种声音后,就会认为政府对这件事不会不管,从而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观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可以发现,大多数网民关心的往往不仅是事情本身,更是领导干部的态度。掌握受众的这种心理,对于我们引导舆论十分重要。
   对网民的呼声,要诚恳回应,处理结果要原原本本地告诉公众,不隐瞒,不偏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还要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进行坦诚沟通。坦诚的态度可以拉近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是化解危机最好的策略,而“史上最牛”等官僚式的言论与行为,只会将事态进一步恶化。
   四、主动设置议程,有效牵引舆论的焦点和方向
   领导干部掌握着丰富的信息源,在新闻议程设置上具有独特的有利条件。当一个可能引发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后,要敏锐地捕捉到相关信息,根据形势的需要,主动设置新闻议程,使事件的相关信息成为公众眼中的“头条”,使有关部门的应对措施“设置”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引导事件朝着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当网上出现网民集中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时,特别是就政府的政策、举措和决定提出质疑时,政府必须及时回应,主动引导舆论,以主流的意见引导非理性的声音,形成有利于政府开展工作、增进社会和谐的舆论导向。
   五、讲究传播技巧,消解流言的危害
   在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信息发布应讲究技巧,详略得当,具有针对性。不要对流言进行简单否定,而要提供更多的细节和证据,在需要证据证实的一些关键环节,应尽可能详细、充分,做到“有理有据”;而在一些无关大局的环节,则应该简略带过,防止出现“噪音”干扰,给公众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瓮安事件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只是对谣言进行否认,却没有提供更多的细节和证据,无法让人信服;而在叙说事件经过时,却把刘某在桥上做俯卧撑的细节加以披露,结果“噪音”干扰了“主音”,“俯卧撑”一词走红网络,成为年度流行语。
   当事人是事件的亲历者,是最权威的“证人”。当流言无法澄清时,当公众不相信你的说法时,请想到当事人,让他们出来现身说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话语不被信任时,当谈判陷入僵局时,可以请权威的、中立的笫三方(专家或者机构)作证,还可以请与当事人关系较好的“中间人”牵线搭桥。对于网络意见领袖要及时地发现并加以“安抚”,可以考虑通过线下沟通方式,了解意见领袖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利益诉求,做到有效、及时地沟通。有关部门要特别注意意见领袖的价值,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说理能力强的网友充当舆论领袖,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发表网络时评,进行舆论引导。
   六、网上问题网下解决,消除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根源
   要增强网上网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易引发炒作的一些问题,要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处置到位。对于已引发网络舆论危机的事件,要迅速采取善后措施,尽量亡羊补牢,防止媒体进一步关注。陕西“周老虎事件”持续了八个多月,网民从对老虎真假的质疑到对政府公信力的拷问,特别是针对国家和陕西省有关部门对事件处理的迟疑不决,掀起了持续不断的舆论审判,使一个边远小镇上发生的一起闹剧,演变成了轰动全球的舆论危机。其教训在于,处理网上舆论没有夯实网下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解决问题,不留尾巴,才能彻底消除炒作的源头。
   总之,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更前瞻的眼光、更创新的思维运用互联网,把懂网作为一门必修课,把用网作为一种基本功。唯此,才能适应数字化生存的新要求,提高网上执政能力,满足党和人民的新期待。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和治理研究》〔0BZZ042〕、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项目《应对重大突发公共性事件危机传播策略研究》〔0910BZZ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编/朱艳秋)

标签:领导干部 应对 策略 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