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900字生作文 > 正文

【公共财政视角下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研究】课题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   (一)公共财政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属性 对高等教育市场属性的新认识源于公共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核心内涵,公共财政的基本理念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也被称为公共产品,而高等教育又因其所具有的公共性、竞争性和外部性的特征被界定为一种“准公共物品”,介于纯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这种特殊的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作为“产品”的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了双重属性,既具有某些市场特征的要素,如有限教育资源竞争性配置,又具有某些正外部性的公共性要素,是一种市场条件下的混合体。而教育经费投入一方面能够给受教育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国民的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带来外溢的社会效益。
  (二)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的评测角度 高等教育投资绩效评价包含:一是能够反映和控制高校作为受托经济主体在受托责任上的具体履行过程,二是反映高校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最终结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指标的选取上看,测度绩效的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代表性和独立性。除一般性要求外,针对高等教育经费绩效指标有其独特要求,这就是要求相关评价要满足功能性绩效、营利性绩效和社会性绩效等三个方面测度的要求。
  二、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逻辑框架 对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设计,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思维过程,评价指标设计与一般的统计活动过程一样。绩效指标体系的逻辑框图如图1所示:
  (二)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设置 根据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将指标体系设计成三层,如图2所示:
  根据功能性绩效测度、营利性绩效测度和社会性绩效测度等三个纬度构建高等教育投资评价指标体系,即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三)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与指标权重的设置 主要表现在:
  (1)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处理是对评价指标数值的标准化处理,其实质是将评价指标的原始值转化为评价值的过程,由于无量纲化函数的形式取决于具体评估指标的变动性质,因此,在高等教育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认为借用效用函数平均法当做一种综合评估方法看待,就像将因子分析法当做一种综合评估方法看待一样:设[fkmin,fkmax]为第k个指标值的变化区间,(即fkmin为该指标在所有模式中的最小值,fkmax为该指标在所有模式中的最大值),f0为适中值,则可用下列各式样本值变换成无量纲值Cik∈[0,1]。当指标要求“越大越好”时:采用上限效果测度,即:
  Cik=(fik-fkmin)/(fkmax-fkmin);
  当指标要求“越小越好”时,采用下限效果测度,即:
  Cik=(fkmax-fik)/(fkmax-fkmin);
  当指标要求“适中为宜”时,采用中心效果测度,即:
  
  (2)指标权重的设置。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这就涉及到权重的确定问题。权重的大小,往往反映了该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地位、价值或者说重要性程度。由于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模糊性,本文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ehy Process,简称AHP法),主要有四个步骤:
  一是构建评价指标的多级递阶层次结构。图2中结构的最高层为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即总的决策目标。中间为准则层,一般为决策需要参照或考虑的依据、准则、因素等。最底层为方案层(或指标层),通常为备选的方案、措施、政策、指标、因素等。
  二是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递阶层次结构建立以后,根据各层因素间的隶属关系,下层因素以上层某因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构造比较判断矩阵。比如,上层因素A对下层因素B1,B2,…,Bn有支配关系,那么就可以建立以A为判断准则的B1,B2,…,Bn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如果该矩阵记为C,则C=(Cij)(其中i=1,2,…,n;j=1,2,…,n)。Cij的值由Bi,Bj两两比较确定。通过9级标度法对比较结果加以量化。如表2所示:
  三是计算单一准则下各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在构造了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以后,就要开始定量计算,以确定下一层元素对上一层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的方法是对每一个两两比较矩阵都要计算其最大特征值?姿max,并通过一致性指标CI、随机一致性指标RI、随机一致性比例CR来做一致性检验。当随机一致性比例CR   (2)高等教育经费分担不均,引发教育公平质疑。现实中,高等教育经费分担主要为学生、家庭、政府(纳税人)、慈善家等,学费是学生及其家庭分担高等教育费用的形式,政府财政拨款表现了政府的教育责任。教育收费究竟该怎样分担?政府和学生分担的比例为多少适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教育公平的呼唤与诉求,使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教育公平与社会责任之间出现了难以平衡的尴尬境况,甚至屡遭社会的质疑和责问。
  (3)高等教育收费成本核算难。我国现行大学学费定价运用的主要是“成本法”,即按不超过生均成本的25%,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确定学费。面对不断攀升的学费标准和不断扩大的贫困大学生群体,教育成本自然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既然学费以生均成本为基础,要求教育机构提供出生均成本的计算信息合情合理。但遗憾的是,作为学费定价基础的生均成本如何计量,目前我国大学生均成本是多少,政府和高校都没法回答。
  (三)高等教育经费运行对策建议 主要表现在:
  (1)优化高等教育自筹经费来源的多元结构。这就要从自筹经费的来源说起,高校除了开展教学及辅助活动取得的各种合法收费收入,即向学生个人收取的培养费、学费、住宿费以外,要大力落实到其他各个渠道中去。在管理形式上可实行三独立:校园独立、教育教学独立、经济核算独立。政府应鼓励高校的后勤服务产业,吸纳企业或个人来投资校办产业,如印刷厂等;加大勤工俭学的岗位,其收入既能帮助低收入家庭又能为高校节省支出。
  (2)协调高等教育经费与教育公平的关系。由于高等教育服务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学费是高等教育成本的一部分,但又不能完全按照市场法则制定产品价格。因此,可以采取学费听证会制度集思广益,确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这样做可以使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制定过程清晰透明,避免一些少数人进行“暗箱操作”。
  (3)制定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计量政策。首先,改革现行高校财务会计制度,建立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是改革教育财政管理模式的前提条件。无论是高校内部成本管理还是政府教育成本、学费管制,要求学校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核算高等教育成本。逐步修正会计核算基础,实行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设置基金会计,强化高等教育成本的核算;细化会计报告体系,提供各政府、投资者、银行、学生家庭希望了解的各类信息,加大高校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刘荣:《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财会通讯》2009年第5期。(编辑 杜 昌)

标签:视角 教育经费 公共财政 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