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保送生 > 正文

[讲课的声音技巧需练习]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教师音量响,室内暖洋洋。   讲课音质脆,学生不疲惫。   音量音质棒,听力添翅膀。   时间真宝贵 ,声美听有味。   这首自由诗写出教师科学而饱含情感,巧发声音的意义。
  刚毕业的年轻新老师初次授课,一般语速节奏太快,咬字不清,声音微弱,学生听起来吃力,产生急躁情绪,影响教学效果。而有的老教师发声不得法,讲完课后精疲力尽。久而久之,声带劳损,声音嘶哑,造成发声器官病变,学生听课易疲劳乏味,造成心理压迫感。甚至师生不和谐,造成逆反心理,有的学生把成绩不理想归咎于教师讲课的声音――难听。
  语速节奏太快,把握不准授课进程,是新老师易犯的通病。问题是精神紧张,授课过程中没有和学生发生情感“交流”,形成“我讲我的,你听清听不清我不管”,唱独角戏,这样,就失去了讲课的目的性,达不到预期效果。克服的办法,是培养自控能力,增强自信心。在讲课进行时,充满激情,眼睛敢于直看学生,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上检查讲授效果,根据讲授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重点、非重点的关系,联系学生的接受情况,正确应用轻、重、缓、急,逐步探索途径,形成最佳节奏,有条不紊讲课,让学生思维缓缓进入情境,加深理解。
  心态不好,影响发声,“怕”字当头,急促不安,咬字不清,或有字头无字尾,或有字尾无指头(声母或者韵母残缺),这主要是由于发声器官过于松弛的缘故,克服的办法是经常进行朗读练习,选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读,有意识地注意字音的完整,也可以像曲艺演员那样,选两、三段绕口令,锻炼唇、齿、舌的活动功能,久而久之便能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讲者流畅,听者轻松,表述到位得体,声音和谐悦耳,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大家不妨试试看。
  上课与日常闲聊有重要区别:聊天空间范围小,谈话只需少量的气就够了,而且间歇时间长;讲课则不然,它要求音量灌满全教室,并且连续讲话的时间较长,发声需要一定力度。有的老师由于不懂得发声技术,讲课时扯起脖子喊,过分使用声带,使声带疲劳充血。长期下去,声带就会闭合不拢,形成声带小结,造成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的痛楚,人未老声先衰,学生听声容易有抵触心理。有的因声带严重病变,动了手术,告别讲坛,终生遗憾。这方面的例子不少啊,千万轻视不得。
  日常授课老师应掌握哪些发音技巧呢?
  学会调整呼吸,喉咙出声的基础是气息。吸气是出声的准备,讲课时要求老师吸气多一些。吸得深一些。戏曲演员讲“气入丹田”,就是在感觉上把气吸到小腹部。气息准备的量多了,就可以避免因气息不足而加重声带的负担,怎样才能知道气息的深浅呢?这就要看呼吸了。呼吸是发声过程,气息通过喉部声带的震动形成声音,在经过口腔和鼻腔协调合作产生“共鸣”,最后通过舌、齿、唇的协调动作发出各种音调。在感觉上,正确的发音总是感到小腹在用力,这表明能够气吸得深。气吸得浓,声带就不易疲劳。如果讲课时感到胸部劳累,那就表明气吸得浅。气吸得浅,声带就容易疲劳,这和歌唱演员的情况是相类似的,千万不要小看发声的技巧,要认真对待才是。平时锻炼跑跑步,做做深呼吸,扩胸运动,或者到空旷场所大声喊叫,有助于增强肺活量,底气足。讲课发声就有力啦。
  让声音美起来,有磁性,有立体感,集中、圆润、动听,光有正确的呼吸不行,还必须使用“共鸣腔”――胸腔、口腔、头腔、鼻腔。圆润动听的声音是以上共鸣腔联合调节的,综合体现运用。偏重用胸腔,声音低沉;偏重用头腔,声音飘浮;偏重用鼻腔,声音晦涩;只用口腔,声音干燥。所以共鸣腔要协调合作。大声讲话要求胸部放松端正,口腔张圆,使声音打到口腔上部的中间,鼻孔微微张开,感觉声音集中于一个点上,只有这样发出的声音才能动听、响亮、传得远,形成音乐美感。讲课也不觉得喉咙疲乏沙哑,这些基本要领不是一日之功就能达到的。与学生思维顺向协调发展,教学相长。
  发声三位一体,齿、唇、舌是表达字音的最后调节器官,灵活的齿、唇、舌可以把字咬得完整,清晰、准确。讲课时要有意识地放大它们的使用幅度,以形成完美、动听、响亮的声音,灌入学生心田。教学效果相得益彰,不言而喻。
  如果你的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再配上您的一副好嗓子,定会给您的人生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听来不累,润物细无声,也有助于老师延年益寿,愉悦身心,如有困难的话,不妨多向音乐老师请教,让我们授课的声音如歌声一样在教室飘扬激荡。
  重视讲课发声练习,从现在开始吧。
  恰如俗话说得那样:音量音质美,学习乐陶醉。

标签:讲课 声音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