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保证书 > 正文

[《金山勇士》:典律化的文本] 金州勇士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汤亭亭的《金山勇士》记载了一百多年北美华人移民的经历。小说在虚构的文本中,嵌入了来自华人移民相传的故事和有记录的史实。这种历史根基和虚实并置的叙事策略强化了她所诉说的家族故事,甚至将之提升至史面的层次――华人海外飘零的史诗。
  关键词:汤亭亭 《金山勇士》 文学 法律
  
  汤亭亭是位华裔美国作家,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文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1980年发表的《金山勇士》被华裔美国评论家李磊伟誉为“修订美国文学经典文学书目名篇巨作”。在《金山勇士》中,汤亭亭大胆将“法律”这一章节安插在其他故事中来记录美国历史上普遍的反华情绪与行为,而其他章节却以截然不同的手法描绘或暗示华人移民在美国的艰难处境。汤亭亭用自己独特的叙事手法描绘故事,既是汤家家族的个人记忆,又是美国的历史记忆;既有特殊性,又有集体性。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文本本身着手,借助美国与中国法律脉络中的华人移民,来深入探讨《金山勇士》中文学与法律的关系。
  细读文本,读者不难发现美国法律是贯穿《金山勇士》华人移民故事的主题之一。有学者认为,这些针对华人移民的法规是“白人主流社会对华人移民种族歧视的法律化工具,它们在宰制华裔美国人方面扮演着重要工具性角色”。在1868年中美双方签订《蒲安臣条约》以来的近半个世纪里,美国社会针对旅居或定居的亚裔人士的歧视性法律可谓史不绝书,其中华裔占了最大的比例。这些法律并不是反华情绪的直接流露,但依然强化了他们对华裔的刻板印象,在代代的华人和华裔美国人中产生自我轻视和屈辱,这些人在受了制约之后,视自己为失败者,而不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在《金山勇士》中,汤父汤思德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他不爱说话,服从命运,总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失败者,自始至终都没有认识到他的失败是种族歧视的结果。“论发现”这个小故事里的唐敖则从侧面更加鲜明地印证了这一点。这则故事的原型是李汝珍的《镜花缘》。在《金山勇士》中,唐敖被女儿国的女人们俘虏,她们用各种方法折磨他,给他打耳洞、裹小脚,并且不让他说话。除此之外,她们还给他吃女性食物,使他体内阴气上升,经过这些由内而外的“手术”,唐敖被变成一个纯粹的女人,做着侍奉女王的“纯女人”活计。汤亭亭用这样的故事来折射当时这些华人移民在白人主流社会的地位和处境:他们丧失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沦落为“被缝住了嘴巴的‘女国’的侍宴者”。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移民法案,指明排除“华人女子、妻子还有妓女”。就这样在歧视性法律的压迫下,华人男性被定义了女性化的色彩,他们在这个社会中只有像女人一样默默地受压迫,没有丝毫的话语权。作者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些歧视华人的移民法令和历史用故事的形式重新展示在全世界的读者的面前,借着讲述四代家人和相同命运的华人移民的故事,超越了文学创作和法律的范畴,勾起了所有华裔美国人的回忆。
  很显然,汤亭亭的曾祖辈们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法律背景下前往美国的。在曾祖时代,大移民的世纪,中国政府闭关锁国,不仅不鼓励移民,反而用法律排斥这些外讨生活的人,甚至长期禁止人民与外国人士来往。当时的中国,“黄河在一夕之间改道……长江也泛滥成灾”,“英国鬼打开了海港,让鸦片和军队进入”,“一个广东狂人”带领着叛乱。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曾祖毅然决定远赴重洋讨生活。于是他作为种植甘蔗的技术指导和一伙与他志同道合的华人来到了美国的夏威夷。夏威夷农场的严苛规定,尤其是要求保持缄默的禁令,很快就使他幻想破灭。他眼中美好的夏威夷非但不再是充满希望的黄金之地,而是雇主与监工指导下的“某种奴工营”。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为了生存,这些出卖劳动力的劳工,不得不运用各种伎俩欺瞒雇主与监工。其中最诡异、最骇人的当属具有高度象征意味的“呐喊派对”。在文中,汤亭亭拟想出一个强有力的隐喻:“他们在大地挖了一个耳朵,告诉大地他们的秘密。”曾祖和同伙华工把心中的秘密喊出并把语文种入大地,汤亭亭借助这个深具意义、带有西方文学传统互文的举动再现曾祖的故事,扩及同代华工,不仅使其更具集体性和社群性的意义,而且这种不同寻常的写作手法将特定族群的故事和西方文学传统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学文本建立起联系。
  1863年,阿公到达美国加州,起初受雇于番鬼,砍伐美国红杉,后来于1865年应招为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一名修筑铁路的华人劳工。不可否认的是,第一条横贯美国的铁路早就成为了早期华裔美国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东西。在这里,汤亭亭再度把这个集体记忆融入家人的生平故事。这种个人与族群的合一,在文中显而易见,她大量地使用复数主语,“祖父们”、“曾祖父们”、“每一位曾祖父”,这样就使个人家族历史的记载上升成为所有华裔美国人历史的重现。《金山勇士》“内华达山的祖父”一章中,作者就呈献了大量华工修筑美洲铁路的艰辛历史的详实材料。华工修建铁路时的英勇及才智可谓空前绝后:铺设铁道途中遇到悬崖时,就用篮子把华工吊下去埋设炸药来炸山,许多人因来不及拉上来,以致闪避不及而葬身深谷。耗费多年时间及牺牲多条人命,这条铁道终于建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因为有了众多华人劳工的参与,才有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但是华人劳工却没能见证美国历史的这个时刻,据史料记载,美国公司当年是禁止华人参加美国铁路竣工庆典的。事实上,在《金山勇士》“法律”一章中,作者也提到从1868年《蒲安臣条约》签订的那一年开始,四万多名华工在横贯铁路接通后,就沦落为受到美国各地白人敌视而四处驱逐的亡命人。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作者特别在这一章节罗列了中国人从1868年到1902年之间因为种族歧视而在美洲大陆遭受到的各种悲惨遭遇。其中就有震惊历史的丹佛惨案、洛杉矶大屠杀、石泉大屠杀以及塔克马、俄勒冈城等地的驱逐,具现了在那段强烈反华情绪期间华裔人士的共同命运。同时,此章也提及了从1868年到1900年间美国政府颁发的十三项有关种族歧视的法令。如1888年颁布的斯科特法案,再次重申了禁止华人劳工入境。同时还宣布已经颁发的返美证作废。这条规定直接导致了两万多名已经持有了返美签证的华人劳工只能滞留美国境外。这样在文中用故事叙述和法律条文相互印证的手法,使法律条例在文中不再显得格格不入,同时也生动地重现了当时华人老工在美国的悲惨处境。
  从中国来的父亲是汤家的第三代移民。他也是在特定的背景下进入美国的。在书中,汤亭亭虽然有意含糊其父的生年,但通过文本,读者不难确定他进入美国的时间。“为了响应一位祖父的要求……书写出外男子的名单……爸爸写下了日期,那是1924年”,这一年正是美国新的《移民法》开始生效实施。该法明确规定“每年只有105名华人的移民份额”。由此可以推断出,汤父是不大可能通过合法途径入境的。那汤父是如何进入美国的?对此,作者提供了几种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由古巴到纽约的合法旅行”,在此旅途中,爸爸协助其他非法的父辈躲在板条箱内前往纽约。然而,根据当时的移民法规,以汤父的身份是不可能进行这种旅行的。另一个版本是:爸爸本身就是躲在板条箱中的偷渡客,进行这种非法旅行。第三个版本是:汤父经过天使岛移民合法入境。作者在这里没有明确告诉大家父亲是如何进入美国的,但这些不同版本使作者能描绘这些想进入美国的华人移民所选择的种种不同方式以及父辈的华人进入美国的辛酸经历和痛楚感受。由此,个人再度扩及群体。
  贺柏格曾经说过:“法律这个东西很早前就被看做是有权有势的人为统治其他人定做的,而现在正是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并且废除的时候了。”《金山勇士》就是这样一部解剖美国历史和法律的作品。在《金山勇士》中,汤亭亭正是通过罗列和书写美国各个阶段的移民法律以及效率范围,来揭露西方知识表层下所掩盖的文化霸权、种族歧视和人性压迫。作者借着写作暴露这些严苛法令及歧视行为,“从一个美籍华人的角度重现一段被抹去的华人劳工的悲惨历史,以便读者们能够重新审视他们按照传统所构筑的现实”。
  
  参考文献:
  [1] 单德兴.开疆与辟土[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 汤亭亭.金山勇士[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 李伟.修订美国文化名著录[J].李素苗译.国外文学,1993,(04).省略

标签:金山 勇士 文本 典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