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表扬信 > 正文

探索农村职业教育开放式办学之路 农村适合用开放式厨房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职业教育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职业教育的阳光应该照在社会的每个成员身上,只有这样才能构成我国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实践中,河北省邢台市农业学校率先在农村职业教育领域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送教下乡”全新办学之路,深受当地社会好评,为职业教育开创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开放式办学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面向三农践行送教下乡工程
  多年来,邢台市农业学校一直以服务三农为办学宗旨,并在关林柏校长的带领下取得了出色的办学成绩,赢得了当地社会的良好口碑。与此同时,学校在服务三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农民素质亟待提高,农村平均2000个劳动力中才有1名农民技术员,而发达国家平均不到400人就有1名农业技术员;另一方面,农业类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生源急剧下降,大量优质教育资源闲置。在1998-2009年期间,我国大量的涉农类职业学校变更了名称,实现所谓的“去农化”,就河北省而言,仅有三所农业类中职学校被保留了下来。
  面对问题,学校及时调整思路,不断加强探索农村职业教育的出路。2009年,教育部海南会议之后,河北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出台了一份《关于开展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可行性报告》,推行开展“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试点工作。
  邢台市农业学校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经校领导班子集中讨论,认为“送教下乡”一举打破过去学生进城上学的传统办学模式,完成了“由请进来,到走出去”的重大转变,一改过去中等职业教育只面向初中毕业生的局面,使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更加广阔的领域。
  在关林柏校长看来,所谓送教下乡,就是把城市涉农类职业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饲养场,让想上学的农民有学上。力求通过3―5年的系统学历教育,提高从业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送教下乡”工作一经开展就受到各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邢台市农业学校短短两周的时间到该校报名的农民学员就有12000多人,经过行筛选该校第一批确立了17个教学点,招收1000名农民学员。两年的成功实践使农村的大批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户、复转军人等有志青年,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从各地返乡的农民工,接受正规的中等职业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掌握生产经营技术,成为具有一定技能、可自主创业或再就业的新型农民,其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以人为本开创科学运行模式
  “送教下乡”这种开放式农村职教模式的核心是推倒职业学校的围墙,到广大的农村开展教学工作,一是服务社会的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实现从“请进来”到“走出去”重大转变;二是培养对象发生了转变,把培养的对象转向了全社会广大成员;三是教学模式及评价标准发生了转变,“按生产周期教学”“项目教学”等更加多样的教学模式必将不断涌现;四是正在改变着农民及社会其他成员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在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为此,为保障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充分考虑农村环境下的教学特点,科学制定了运行模式。
  科学合理确定教学点邢台市农业学校的做法是:一定要把教学点设在产业特色明显的聚集区,因为产业特色越明显,对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要求就越高,农民的科技致富意识就越强。能设在村,不设在镇;能设在乡镇,不设在县城;一个教学点的生源覆盖面以16平方公里为宜。覆盖面过大,农民学习的交通和用餐就有问题,学习时间就难以保证;教学点设在“双委”班子团结,群众拥护的行政村有利于组织教学。
  招生对象为有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的中青年农民在招生对象上该校注意把握三个原则:一是有学习愿望;二是有学习能力;三是有学习的条件。主要招收以下两类人员:一是农村两委干部或后备干部;二是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的专业户,或准备从事这方面工作的青年,学员年龄要求在20-45岁,具有初中以上学历
  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和农村实际情况开设专业,设计教学计划送教下乡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该校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开设专业,农民搞养殖的就开设畜牧养殖专业,种果树的就讲果树,蔬菜成规模的就开设蔬菜专业。教学计划考虑到农民生产实际,减少理论课,增加实践课,并在实践形成了2天教学加3天实践的边教学,边生产的2+3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按照生长或生产周期来组织教学开放式职教模式需要打破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送教下乡是面对广大农村的农民,教学远离了校园,绝大多数农民学生都从事着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农业生产,因此教学方法必须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邢台市农业学校在送教下乡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按植物生长周期来组织教学的教学方法。以果林专业为例,秋季(9月份)入学的学员,普遍正在从事果园的深翻施肥及果实的采摘、储藏和销售工作,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以果实的储藏和营销为主要内容,而到了冬季,则主讲果树冬剪等等。
  结合生产实际创新评价机制评价农民学员是否达到一个中职生的标准,在进行必要的课程考试的同时,更加重视农民学员是否能够适用所学知识把产品品质提高,生产规模扩大,市场运作能力加强,带动其他农民致富。
  做好组织保障各学校都成立了专职的开放式教学管理机构,制定了《送教下乡教师管理办法》、《送教下乡学生管理办法》、《送教下乡学生手册》等规章制度。为了保证送教下乡工作顺利进行,购置计算机、投影仪、送教下乡专用车和各类便携式教学实验设备,确保送教下乡工作顺利实施。
  
  理实并重探索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思路
  自“送教下乡”工作开展以来,邢台市农业学校的大胆实践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10年3月3日,在中国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认为:河北(邢台)的改革模式开启了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路,“这就是我们今天改革的方向。”
  在2010年底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改革案例推介会上,以“送教下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河北省 “双带头人工程”与四川的“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重庆的“统筹城乡职业教育”一起被列为中职教育三大模式向全国推广。
  面对工作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学校领导班子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总结经验,并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了深入系统思考,力争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正确诠注职业教育的合理内涵关于职业教育的概念目前国内学界还尚未取得共识,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在论述职业教育“社会化”的宗旨时就指出:“实现一个民生幸福的社会。在那个社会里,能做到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担负着两个方面的职能,一是让无业者有业,二是让有业者乐业。而目前职业教育基本上从事着让无业者有业的工作,而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让有业者乐业的教育服务重视不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职业教育真正应该面对的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
  为农业类职业院校发展提供全新的办学模式目前,几乎所有的农业类职业院校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一方面我国农村大量低素质劳动力需要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农业类院校面临招生难题,农业类专业不断萎缩。以湖南为例,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来,湖南省农业类专业的开办数量呈不断减少趋势。目前,湖南省62所高职学院,仅有8所职院开办了农业类专业,且没有一所职院以“农”字头命名。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改革职业院校的招生和办学制度,施行开放式办学模式就不失一种用效的解决办法。
  为推进“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是目前职业教育的一条主线,但企业是自主经营的实体,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企业一般很不愿意接受师生进行培训。调查数据表明,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向学校提供教育经费等方面“愿意”程度不高,表示非常愿意的仅为7.3%、9.4%和7.5%。企业在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兼职教师、教育经费等方面合作的效果不理想,表示效果很好的分别为0%、11.5%、和4%。而邢台市农业学校利用开放式农村职教模式,把内丘县富岗食品有限公司的果农全部注册为“送教下乡”学生,受到了企业和果农的一致欢迎,真正找到了校企双方利益的共同点。

标签:之路 开放式 职业教育 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