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标语 > 正文

在研究生时期如何活用所学的知识 [对新时期高校研究生二级教学管理工作的反思]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当前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尚存在诸多难点,突破传统思想和管理模式,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优化管理,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新形势下教学管理人员都应积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当前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从制度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及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了改善及优化研究生教学管理的一些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研究生 教学管理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国家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要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应该与时俱进,变革和创新研究生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达到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目的。以往不少高校针对在校研究生规模小、培养规格相对单一的情况,采取的是一级管理模式,即所有研究生教学与管理工作均由研究生处进行统一部署、指挥和实施。然而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各学科的迅速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绝大部分高校趋向并已基本过渡到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研究生处此时主要的职能就是对教学管理进行宏观指导、协调和监督,各个院系则成为具体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承担教学管理工作的基层培养单位。可见在二级管理模式下,由于管理的重心下移,院系的教学管理工作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拟从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和反思当前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象,并对优化研究生教学管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二级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二级管理信息链欠畅通。
  二级管理模式下,各院系作为二级职能部门在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中就像一个信息枢纽,具有上传下达的功能,向上则接收研究生处的文件或反馈院系的管理信息,向下则传达研究生处指示或执行各项具体教学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诸多如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具体、文件指示传达有偏差、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教学管理过程中常出现许多无章可循的具体的个案,这些问题有时未能及时有效地反馈给研究生处或者研究生处接收到相关反馈却未能及时研讨出相关对策,导致制定的文件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显然研究生处无法准确及时地了解各院系的具体情况,造成传达的指示不够具体和全面,甚至脱离实际,进而出现政策的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最终相关规章制度还得反馈回研究生处重新修改制定。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课程设置滞后和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不少高校在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上基本上仍采用以二级学科点为基础构建的课程体系,容易忽视课程的基础性和宽广性。此外,不少课程更新率低,跟不上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以大学科方向为基础的课程交叉化和综合化步伐。不少专业课内容较为陈旧,反映相关学科学术前沿或学科交叉的内容偏少。更有甚者,个别院系的课程设置随意性大,不以培养目标要求来构建课程,而是因人设课或因人停课。
  课程教学模式单一主要体现在两种极端的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法和“放羊式”教学法。“填鸭式”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导,以满堂灌方式让学生被动接收海量信息;而“放羊式”教学甚至出现了在整个课程教学环节中师生见面仅两次的情况,更别提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了。
  (三)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在校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学管理队伍也水涨船高,不断壮大,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强、创新热情不高等问题也随之产生。由于管理队伍中不少人是高校引进人才的随身家属,学历层次不高,加之年龄偏大,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墨守成规,甚至抵触革新。此外,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也是形形色色,真正具有相关管理专业背景的或者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很少。还有一点,不少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相对于专任教师,受到的关注还不够,不少人缺乏事业成就感和工作归属感,导致这个队伍出现又一潜在问题――稳定性差、流动性大。
  (四)指导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
  除了承担研究生的指导工作,绝大部分指导教师还肩负着较繁重的科研与课程教学任务,有的还兼任着行政职务或社会职务。然而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指导教师数量却未能保持应有的合理增长,这就直接导致指导教师所负责指导的研究生数增加,也使得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增,疲于应付,个别指导教师甚至一年多了还没认全自己指导的学生。
  面对指导教师人数不足的情况,有的高校通过降低指导教师的遴选标准来增加指导教师数量。这些原本不具指导研究生能力的教师肩负着研究生的课业学习和实验指导以及论文撰写任务,这显然是一种勉为其难的下策,必将会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此外,个别高校或院系存在的另一问题就是各学科之间的师资力量分布不均,有的学科师资阵容强大,有的则缺乏领军人物,青黄不接,还有的则由于专业招生人数较少反而导致指导教师相对过剩。
  二、改善及优化二级教学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一)同步下放管理工作的重心与权力,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在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下,由于大量管理工作下放到各院系,使其成为直接面对指导教师和研究生的一线窗口,因此要保证研究生教学各项具体工作的顺利实施,就应该赋予各院系对等的、与管理工作相对应的权力,即管理工作的重心下放与相关权力的下移要保持同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院系工作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各项具体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院系在研究生教学管理过程中拥有一定的管理决策权,因此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研究生教学管理问题时便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其有章可循,化工作的被动性为主动性。与此同时,校级研究生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二级管理学院的监督与管理,增强学校的宏观管理与院系的微观管理之间互动效果。
  (二)与时俱进,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推广研讨型教学方式。
  要保证和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质量首先应构建一套与时俱进的兼具科学创新性和应用性的课程体系。研究生处和各院系应相互合作,统筹规划,立足各学科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修订培养方案,按一级学科点设置宽口径核心基础课和交叉、边缘性和实用性强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达到开阔视野、学以致用意识的目的。其次,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应优先安排资深指导教师任教授课,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授课方法,支持和鼓励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行研讨型的教学方式,杜绝“填鸭式”与“放羊式”教学方式,重点培养研究生独立创新的意识和批判思维以及科学研究的实际能力。
  (三)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队伍综合素质。
  首先,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其次,面对繁杂琐碎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和日渐发展的研究生教育规模,管理人员确实承担着比较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真正从思想和政策上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学校和研究生处不仅要及时跟进最新教育教学资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管理人员队伍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和理念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比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综合管理系统等,还应该对那些时间和精力上有余力的管理人员,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他们进修高学历学位,使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成为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名副其实的专家。
  (四)引进高水平人才、提高现有教师水平,打造高素质导师队伍。
  即使面对不断高攀的生师比,学校也要紧守导师遴选的质量关,保证学校具有一批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面对指导教师紧缺问题,学校可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和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等途径来解决。引进高水平人才是解决指导教师不足的一种直接有效且快捷的方法。学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等情况,综合考虑各院系的学科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扶持和加强相对较弱的或社会急需发展的学科领域,从国内外公开招聘引进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术队伍和指导教师队伍。此外,通过现有和刚引进的高水平指导教师,有计划地选拔培育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使其获得指导研究生的能力,达到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标准,尽快充实到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中去。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变革旧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是大势所趋,虽然当前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尚存在诸多的难点,但只要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不断优化管理,确保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就能在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我国四化建设培养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任职于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春蕾,刘莹,锁定研究生培养质量 探索研究生教学管理的新思路,中国电子教育,2008(3)
  [2]刘成峰,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3]陈世海,对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社科纵横,20008(8)
  [4]王畅,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模式研究,企业导报,2010(8)
  [5]崔宣,刘丽,熊捷,新的管理模式下研究生教学管理方法探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4)

标签:新时期 管理工作 反思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