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标语 > 正文

光伏新政【光伏新政:春风将至严冬过?】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我国光伏产业来说可谓“内忧外患”:“外”有欧债危机和“双反”调查的困扰,“内”有产能过剩、行业无序建设的顽疾。去年底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也将处于光伏产业上游的多晶硅从鼓励行列中“剔除”。国内超过三分之一的光伏相关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曾经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一下子处境艰难。
  不过,2011年末,一些利好的政策消息陆续传来。去年12月16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此外,《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等规划性文件也即将出台。这一系列新政策会将光伏产业的发展之路引向何方?这是否昭示着光伏行业将走出寒冬,迎来春天?
  光伏应用补贴涨 建筑市场成蓝海
  2011年12月16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下称《通知》)。记者注意到,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光电建筑应用示范补贴今年有了新的变化。
  首先是补贴对象变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告诉记者,2011年的补贴分两部分,项目所采用的关键设备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50%补贴给中标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工程安装等其他费用按6元/瓦补贴给光电建筑的项目投资方。而2012年的补助将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全部补贴给了光电建筑项目投资方:对建材型等与建筑物高度紧密结合的光电一体化项目,补助标准暂定为9元/瓦,对与建筑一般结合的利用形式,补助标准暂定为7.5元/瓦。
  对于这一变化,孟宪淦表示欢迎:“这说明补贴办法更加简化了。以前将补贴分两部分,并要求晶体硅光伏组件、并网逆变器以及储能铅酸蓄电池等关键设备从国家统一招标的入围企业中采购;而今年则实行谁投资就补贴谁,并且取消了招标环节,由光电建筑项目投资方直接采购产品,大大简化了政策操作流程,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管理。同时,将补贴供给方的部分转给补贴下游用户,客观上也起到提振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消耗过剩产能的作用。”
  其次,对光伏组件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尽管取消了关键设备招标这一环节,但丝毫没有降低对光伏组件质量的要求。”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总工程师郑金峰表示,《通知》不仅对于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衰减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着重强调了用于采光顶、幕墙等部位的光伏玻璃材料的安全性。严格的质量要求体现了行业技术的进步,反过来对于光伏产品品质提升也形成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郑金峰还向记者解读了《通知》中的其他变化。例如,加强地方对各自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切实保障示范项目的落实到位;鼓励“优先采用用户侧并网方式,实现光伏发电自发自用,并推广微电网并网技术”,既有利于利用光伏发电,又不对电网产生影响,实现并网不上网,促进下游市场的快速拓展。
  那么为何这个已经实施3年的光电建筑应用示范补贴今年有了这么多新变化?
  孟宪淦指出,在我国提升建筑节能指标和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背景下,横跨建筑节能和清洁能源两大领域的光电建筑应用无疑受到更多的重视。该《通知》强调“连片推广”,强调“居住功能”,目的就在于加快国内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市场的启动,使示范项目具有实用性,而不仅仅是形象工程,供人参观,从而进一步拓展光伏产品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郑金峰总工程师也告诉记者,光伏发电与建筑的结合优势明显:一是有效利用建筑物屋顶和幕墙,无需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二是即发即用,就地发电、就地使用,节省电力输送工程投资;三是建筑物上的光伏系统制造出清洁能源,既可供给本建筑物负载使用,也可并入公共电网,不仅实现建筑节能,还实现了建筑造能。作为光伏发电的一种重要形式,光伏建筑在国内的市场前景非常光明。因此,该《通知》无论从建筑行业节能减排还是从带动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都具有重要的利好。
  目前国内光伏产业深陷发展泥潭,量价齐跌的现象大面积出现。随着政府积极推动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应用,光伏组件在国内的销量有望因此得到提升。
  规划传来新消息 市场远景仍光明
  2011年12月19日,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共同制定并印发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实行。根据该《办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将调整为8厘/千瓦时,在目前4厘/千瓦时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记者了解到,依法向电力用户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这一收入的征收标准为2厘/千瓦时,2009年提至4厘/千瓦时,此次是第二次上调。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是为了弥补补贴资金的缺口。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同比增长近50%,2010年征收的100亿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仅能满足国内企业70%的补贴资金需求,而2011年的缺口则增至100亿元左右。
  几乎同时,国家能源局公布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根据目标,到2015年末,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为1500万千瓦,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年,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5万元/千瓦时,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时,配电侧实现“平价上网”;到2020年,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千瓦时,发电成本达到0.6元/千瓦时,在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
  “国家针对光伏相关产业的政策不断出台,可以视为政府给出行业发展的积极信号。”孟宪淦表示。此前,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确定为4厘/千瓦时,光伏行业中很多企业就认为能够启动我国太阳能市场,而今政府将标准上调为8厘/千瓦时,这可以看出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正在加大,对太阳能发电1500万千瓦的装机目标的实现也是可靠的保证。特别是对于我国光伏行业,在当前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产量超90%以上出口,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启动将为光伏生产企业带来曙光。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也表示,在太阳能方面,虽然目前面临着成本、体制等方面的发展瓶颈,但太阳能市场前景仍很广阔。近期来看,要在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的地区结合特殊需要,积极开拓和太阳能相关的技术,加大推广试点项目,推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未来还要继续推出扶持太阳能方面的相关政策。
  企业依旧盯出口 期待国内现转机
  众所周知,多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背后的问题在2011年集中暴发。去年前两个季度,在国内光伏行业里,增产、扩容依然是关键词;而到了三、四季度,局面急转直下。随着各上市公司惨淡季报的出台,以及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严重依赖出口的光伏行业 顿时陷入黯然境地:在上游市场,国际多晶硅价格持续下降直逼生产成本,国内多晶硅行业几乎全面停产,下游光伏组件企业也放缓或停滞了发展步伐。
  那么,上述一系列利好的政策消息是否能让光伏相关企业看到希望呢?
  谈及2012年,洛阳万年硅业有限公司王信宗总经理似乎并没有太多期待。他告诉记者,根据关停产能在3000吨/年以下生产线的规定,企业的老生产线从8月份已经停产至今。目前企业正在全力上马一条产能为5000吨/年的生产线,预计2012年3月份投产。“新生产线已经上马,资金也投进去了,不管价格怎么样,也只能先生产。目前多晶硅的价格是20万元/吨,对于企业来说,这是没有利润空间的。2011年里,很多企业已经积压了一部分产品,再加之下半年不少企业受政策影响停掉了老生产线,新的生产线也有可能将在2012年上半年投产,又将使得一部分产能集中释放。所以前景还很难说,可能还要看国际市场的出口情况吧。”
  安徽天盛硅材料有限公司王春龙董事长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他认为,2012年对于光伏市场,仍然是考验。欧洲各国经过前两年的迅猛发展,光伏装机增速正不断放缓,如果欧债危机继续扩散并恶化,则欧洲今年装机量极有可能出现持平甚至倒退。因此2012年多晶硅价格很难出现较大涨幅。
  对于企业仍将2012年的命运寄托在国际市场上的倾向,“这与目前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九成依赖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市场不无关系。”孟宪淦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太阳能应用仅为每年产量的2%~4%。2011年,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量达300万千瓦,较2010年90万千瓦增长了两倍多,尽管增幅明显,但其总体规模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形式的规模相比,仍显微小。他表示,随着政策出台并开始实施,国内光伏发电的市场将开始启动,同时光伏行业也将进入整合期,行业将集中支持骨干光伏企业做强做大,到2015年形成1~2家5万吨级多晶硅企业,2~4家万吨级多晶硅企业;1~2家5吉瓦级太阳能电池企业,8~10家1吉瓦级太阳能电池企业;3~4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培育1~2家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这种整合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孟宪淦表示。
  郑金峰也持同样看法:“光伏产业经历了2010的疯狂夸张和集体狂欢之后,2011年光伏寒冬的到来也许正好可以给这个行业一点清醒和理智,也许有了2011的蛰伏,未来的光伏行业才会走得更好,走得更稳。”

标签:新政 将至 春风 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