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 > 正文

[高考状元为什么选择上“港大”] 高考状元从港大退学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背景简介]   香港大学2011年在内地共录取学生291人,其中有17名?元,包括11名省级?元和6名市级?元。光省级?元今年就比去年多出近一倍,11名省级?元中除了3个来自北京外,其余的分别来自上海、广东、湖南、云南、安徵、西藏等地。
  
  从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的大学陆续对内地学生开放招生,越来越多的内地学生高中毕业后,就到香港读大学。事实上,2011年香港大学内地招生堪称“收获丰硕”。今天在“三峡在线”看到最新的新闻报道: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有关人士昨晚透露,截至目前,据介绍,已被港大录取的11名高考?元,包括北京3名文科?元、上海2名文理?元、湖南2名文理?元,另外还有来自广东、安徽、云南、西藏等地各1名高考?元。港大已收到这些?元发回的录取通知书回执。相比去年人数增加近一倍。
  其实,最近几年的这个时候,有关?元放弃北大、清华而选择港大的新闻都会出现。只不过,2011年非常巧合的是,三名女生同时成为了高考文科?元,同时又都放弃了北大而选择了港大。这样的巧合增加了这个话题的趣味性与关注度。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今天的部分?元放弃北大、清华而选择港大?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北大清华综合实力大大提升,远远领先于其他高校。因此北大清华综合优势凸显,中国的?元之争进入“北清时代”。据相关资料显示:仅1998―2004年,北大和清华录取?元比例高达93%以上。
  但是,从2005年起,香港高校逐步纳入内地统一招生计划,并以高额奖学金、与国际高度接轨的办学体制和香港的国际城市地位等为筹码,向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仅2006和2007年香港高校就招收近30名高考?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招收?元比例也随之下降至78%,可以说香港高校进入加速了“北清时代”的终结,北大、清华和港校携手进入?元“三国争霸”赛。
  每个学生有自主选择到港澳或国外优秀大学学习的权利。学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般会考虑六个因素:高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高校所在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程度、高校开设专业的热门程度、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招生录取政策、高校的奖励政策。这其中,高额奖学金、与国际高度接轨的办学体制和香港的国际城市地位等应该是很多?元青睐港大的三个重要筹码。
  有关奖学金的事情,2010年底看到新闻报道:2010年,北大新生奖学金的一、二、三等奖奖金金额分别为每人5万元、2.5万元和1万元。但相比于港大提供的45万港元的最高奖学金而言,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很显然,如果其它几个指标同等的情况下,高额奖学金就自然成为了他们取胜的法宝。尤其是对于那些高考?元来说,谁不希望在享受好的教育的同时,又能获得高额的奖学金呢?
  其次,香港的国际城市地位与其国际化程度应该是对这些?元们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谁都明白,在保证获得更好教育的前提下,多在不同的阶段更新环境,接触不同的思维模式、社会和文化差异,实际上比课堂教学更为重要。有时候,学习需要外部冲击,需要多元化吸收。在这样一种开放的环境下,其大学必然会有与其相应的教育体制。当然,话又说回来,无论选择哪一所大学,能否成才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努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高考?元进入名校之后,最终也是销声匿迹、折戟沉沙的报道。与此同时,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有很多优秀的成功人士并非出自于名校。
  
  素材运用:
  如果说高考是多数学生必将经历的一个跨坎的过程,那么选择高校无疑就是横在那里的那道坎了,选择什么样的高校就意味着你需要多大的精力去跨越。高校的选择,已经不仅仅是一道选择题那么简单了,它甚至是一门学问,一门关系着考生未来命运的学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高考?元选择香港的高校,这样的趋势和原因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探究。
  话题拓展:高校的选择
  责任编辑/比 格

标签:高考状元 港大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