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策划书 > 正文

[高中化学中的几种教学法探讨]教学法有几种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效用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但仅研究教学法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换一下位置,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研究一下“学法”,即“教会学生学习”。讲一个问题之前,先假设我是学生,该从什么角度去理解?能否多方位巩固?教师研究学法,相对学生而言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相当的优势,所以教师不妨暂且充当一下“两面派”,体会一下教学中的辩证法。在教学实践中,我归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渗透和推广,以下逐一加以介绍。
   1. 类比发散法
   在元素化合物及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我们注意这些章节的内容安排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派一种典型的代表物做“先行官”,介绍其结构性质制法,接踵而至的“大部队”就是它的同族元素或同系物。我们只要重点学习透彻掌握代表物的性质,即可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结构相似性质相似”的化学原理大胆预测,充分推断同族其余元素或同系物的性质。并与课本上的内容加以印证。
   2. 具体化手法
   元素周期律一章练习中有许多排序问题,如:原子半径大小,离子半径大小,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金属性(非)强弱的排序等。习题里不会具体给出是什么元素的微粒,而是一些字母代号,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分析题意,将未知粒子一一对应于两组“靶心”粒子,然后对照讨论,这两组离子是:具有氖原子结构的 O 2-- ,F -- ,Na + ,M g 2+ ,Al 3+ 和具有氩原子结构的 S 2- ,Cl - ,K + ,C a 2+ ,当然,学生对两组离子的性质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3. 联系实际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而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生活中的化学对学生来说大部分是未开拓领域,学生对此有极大的兴趣,当他们明白其中蕴藏的化学原理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决不亚于因苹果砸到牛顿头上而发现“万有引力”。基于这点,我在教学中利用实物,图片,实验以及参观工厂等手段,着意加大学生探究生活化学的力度。讲完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就让学生讨论铁匠铺中打铁时“淬火”的原理。讲了明矾的性质,就让学生探讨“炸油条”时加入明矾和小苏打的作用,并解释上面许多小洞的成因。讲了原电池,就让学生讨论盛咸菜的铝合金饭盒内为何会长“雀斑”?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
   4. 口诀法
   有些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如“氧化还原反应 ”“ 周期律”等,概念多易混淆,而且关系复杂,辨证性较强,采用此法即可免去学生学习中“阴差阳错”之苦。在“氧化还原反应”初期教学中,就让学生掌握八字诀“升 -- 失 -- 氧 -- 还,降 -- 得 -- 还 -- 氧”。乃至后期深入学习时采用更有趣的“绕口令”如:“还原性强的原子失电子后变为氧化性弱的离子”其相对应的另外一句话让学生自己说出。一句话提纲挈领,在脑海中便于携带,胜于一个笔记本。
   5. 冠名法
   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教师如果一味地强调重要,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冠名的目的就是要为这些重点难点贴标签,加“绰号”。这样听起来响亮,奇特,可以增强学生注意力,一提名字则可代表一种方法,一类题目或一部分知识。
   6. 偏微分法
   好的解题方法与好的学习方法并不矛盾,更不对立,后者包含前者,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有公式可寻,物理有定律可依,化学在这方面略显欠缺,因此归纳解题方法,并使之定型,已成为化学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偏微分”是高等数学的一个名词,其运算原则是将一个函数中的两个变量分别讨论,将一个变量作常量时,讨论另一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函数变化。我们不妨借用这种思维方式,解决化学平衡当中的有关图象问题。如出现温度 -- 压强 -- 转化率关系图,我们只要固定温度,分析压强变化引起的转化率变化,则可解决可逆反应前后的计量数大小关系。若固定压强,分析温度变化引起的转化率变化,可以解决可逆反应的吸放热问题。在学习中,还应让学生学会把本质相同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并用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总之,研究“学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法”,研究“教法”必须研究“学法”,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创学法,应用于学习过程当中,最终提高学生自学素质,减轻教师“负担”。

标签:教学法 几种 探讨 高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