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策划书 > 正文

培养空间想象力,突破思维障碍|创新需要突破哪些思维障碍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是一道难度较高的台阶,立体几何成了中学生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第一道障碍,学生们往往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倍感畏惧.究其原因,不外乎沿袭平面几何的思维,缺乏空间想象力,造成思维受阻.因此,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突破空间思维上的障碍,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就此,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点做法.
  一、 加强形象直观 善于使用模型
  按照乌申斯基的说法,直观的教学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和词语为依据,而是以学生的直接感知的具体形式为依据的.
  教会学生去有意识地使用立体几何模型,是顺利地进入立体几何之门的有用钥匙.这里所说的模型并不仅指教学使用的立体几何教具,而主要是指学生人人都有的桌面、书本、笔、手掌(表示平面)、手指(表示直线)、打开的书本(表示二面角)等等.善于使用这些现成的模型,可以使许多立体几何问题变得比较直观,比较容易解决.
  一些立体几何问题,不通过使用模型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如:“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分别垂直,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关系是什么?”此题仅靠空间想象很难得出结果,作图呢又较难,且作出的图形是不会运动的(模型是可以运动的),要作出各种情况下的图形既费时图形也难画,另外学生往往还会依据平面几何中一个类似的结论而去习惯性思维,得出“相等或互补”的错误结果,其实此题只需用两本打开的书本比划一下,结论很快就可以得到(两个角没有任何关系).这一教法,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形象、直观,突破解题障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二、 重视对学生识图、作图能力培养
  识图和作图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识图、作图能力是空间想象力的组成部分.我们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把题目看了几遍,但仍然画不出适合题意的图形以辅助解题.因此,在立体几何教学之初,要重视对学生识图、作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识图、作图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用直观教具与实物,培养识图、作图能力
  作图和识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学生的识图能力差,就很难画出所需要的图形.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利用实物和模型,帮助学生认清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学生识图、作图能力的提高,就意味着他们在空间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提高.
  2? 通过解剖图形,提高识图、作图能力
  立体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通过一定的关系组合而成,这种关系到了空间已经较平面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熟悉、不适应这种变化,是学生难以从平面几何进入到立体几何学习的一个障碍.如果能将元素按照题意组合成几何图形,又能将图形分解成部件(有简单关系的基本元素的几何体),也就能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已熟悉的平面几何问题加以解决.
  经常让学生做一些解剖图形的训练,可增强学生的识图、作图能力.
  在立体几何问题中,若作出的图形较复杂,线面关系不易寻找,则可引导学生进行图形解剖,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常见图形,并联想以往知识寻找解题线索,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有很大帮助.
  3? 介绍基本作图方法,直接训练作图能力
  画空间图形的直观图,首先要画好平面,尤其是相交的平面,如例3.另可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基本方法和作图顺序,使他们明确画图要领,掌握画法和程序.画机构比较复杂的几何直观图,应要求学生先根据文字描述进行空间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基本图形,然后画出草图,大致确定图形的形状、大小和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分清哪些是可见的轮廓线,哪些是不可见的,最后再画出正式的直观图.直观图的作图顺序是由前到后、先线后面、保持平行、实虚分明.
  图形是直观的语言,图形的直观性、准确性,直接影响数学思维和数学推理,它是学习立体几何的第一道难关,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例1 已知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50°,P为空间中任意一点,则过点P且与平面α和平面β所成的角都是25°的直线的条数为().
  解:过二面角α-l-β的棱l作半平面γ,使其平分该二面角,在平面γ内任取一点P′(不在棱l上).现在只需考虑过点P′与平面α和平面β所成的角都是25°的直线的条数.显然,直线OP′(O为P′到棱l的垂线的垂足)是所求直线.又过点P′与平面α成25°角的所有直线形成以直线OP′为母线的圆锥面C??1?,过点P′与平面β成25°角的所有直线形成以直线OP′为母线的圆锥面C??2?.如图,圆锥面C??1?与C??2?除相切于母线OP′外,另有两条交线AD与BC.故满足条件的直线共有3条.正确答案应选C.
  点评:本题对逻辑推理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难点是如何构造一条直线与两个平面都成25°角.在运动中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圆锥母线与底面所成的线面角的不变性,过点P′与平面所成角为25°的直线束形成一个圆锥,因此,这两个圆锥的交线就是同时与这两个平面均成25°角的直线.圆锥与二面角、直线与平面,定性与定量形成了动与静的曼妙结合.
  三、 突出转化思想的应用
  立体几何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丰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化的思想方法,它贯穿立体几何教学的始终,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立体几何中的转化主要是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的转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位置关系的转化
  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其精髓就是平行与垂直位置关系的相互依存及转化,平行与垂直问题不但能横向转化,而且可以纵向转化.
  2? 降维转化
  由三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是研究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数学方法之一.降维转化的目的是把空间的基本元素转化到某一个平面中去,用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平面几何知识来解决问题.如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就是转化为三角形全等的平面问题.
  又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面面角的计算,最终都是转化为平面上两相交直线成的角来进行的.
  实现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转化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就有:平移法、射影法、展开法和辅助面法等等.
  3? 割补转化
  “割形”与“补形”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割”或“补”.
  可化复杂图形为已熟知的简单几何体,从而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教材中斜棱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就是通过割补法转化为直棱柱后进行的.
  4? 等积转化(或称等积变换)
  “等积法”在初中平面几何中就已经有所应用,是一种很实用的数学方法与技巧.立体几何中的“等积转化”(或称等积变换)是面积、体积(尤其是四面体的体积)作为媒介,来沟通有关元素之间的联系,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求线面距离,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再转化为三棱锥的高,最后利用等积转换而求出的,若用其他方法则较难.
  例2 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D、E分别为AA??1?、B??1?C的中点,?DE⊥?平面BCC??1?.设二面角?ABD?C为60°,求B??1?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作AG⊥BD,垂足为G,连接CG.由三垂线定理知CG⊥BD,故∠AG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由题设知,∠AGC=60°.设AC=2,则AG=23.又AB=2,BC=22.
  由AB•AD=AG•BD,得2AD=23•AD?2+2?2,?解得AD?=2.
  在直角△BA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AB?2+AD?2=6.
  又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由D为AA??1?的中点且
  AB=AC易知:BD=B?1D=DC=6,B?1C=4,
  易求S??△B?1BD?=12×22×2=22,S??△CBD?=12×?22?×2=22.
  设B?1到平面BCD距离是h,可以证明AC⊥面A?1B?1BA,则AC为三棱锥CBDB?1的高,则V??B?1BDC?=13×S??△BDC?×h=13×22×h.
  V??CBDB?1?=13×S??△BDB?1?×AC=13×22×2=432,
  因为V??B?1BDC?=V??CBDB?1?,故13×22×h=432,解得h=2.
  设B??1?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为θ,sinθ=24=12,故θ=30°.
  点评:本解法避免作辅助线的繁琐过程,没有把直线B??1?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在立体几何图形作出了,只是通过等积法求得B?1到平面BCD距离,在大脑中虚设直角三角形,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得到结果,使问题大大简化,效果很好.
  5? 几何向代数转化
  例3 如图,平面PAC⊥平面ABC,△ABC是以A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E,F,O分别为PA,PB,PC的中点,AC=16,PA=PC=10.
  (Ⅰ) 设G是OC的中点,证明:FG∥平面BOE.
  (Ⅱ) 证明:在△ABO内存在一点M,使FM⊥平面BOE,并求点M到OA,OB的距离.?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8,0),?B(8,0,0),?C(0,8,0),P(0,0,6);则E(0,-4,3),F(4,0,3),G(0,4,0);可得?OE?=(0,-4,3),?OB?=(8,0,0);从而,平面BOE的法向量是n=(0,3,4).
  (Ⅰ) ?FG?=(-4,4,-3),于是有?FG?•n=0,所以可得:FG∥平面BOE.
  (Ⅱ) 证明:设M点坐标为M(x,y,0),??FM?=(x-4,y,-3),欲使FM⊥平面BOE,即?FM?∥n,则就有x-4=0?y3=-34,即x=4?y=-94也就是点为M4,-94,0.
  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B的方程为x-y-8=0,而在直线AB上方应该满足不等式x-y-8<0,点M4,-94刚好满足了这一不等式,因此点M4,-94在直线AB上方,又点M4,-94在第四象限,所以,点M4,-94在△ABO内,且到y轴、x轴距离分别为4、94,即点M到OA,OB的距分别为4、94.
  立体几何的教学,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联想与转化.立体几何的许多定理、结论源自生活实际,源自平面几何,要教会学生联想实际模型,联想平面几何中已经熟悉的东西,借助可取之材来建立空间想象,加强直观教学,这样就容易让学生接受,让他们喜欢上这一门学科,从而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刘正军)

标签:想象力 障碍 思维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