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倡议书 > 正文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20篇 浅淡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阐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论述了学校体育具有较大的心理健康效应,提出坚持体育锻炼的适量性;激发积极情绪,使学生有运动快感。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衡量人的素质是否达到理想水平,很重要的一项标准就是看他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功能的完善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人际关系良好,能正视现实和自我,情绪乐观。意志坚定,人格健全,与社会协调一致,心理健康状况决定着人们潜能的发挥程度。比如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常常由于患有某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严重影响了其社会适应水平,有时甚至连正常的生活都无法维持。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再多,本事再大,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此时心理健康的作用就是决定性的。
   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状况整体上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不容乐观,令人担忧的一面。1997―1998年中科院心理所的专家对北京市8869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33.2%的学生有强迫现象;24.8%的偏执多疑;23.1%有敌对情绪;32.6%心理抑郁;28.6%感到焦虑;34.6%的存在适应不良问题;35.7%情绪不稳定;31.4%对人际关系敏感;36.6%有学习压力感;33.4%心理不平衡。对北京16所大学联合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因心理障碍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上述材料充分显示了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也足以说明,在大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学校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
   二、学校体育具有较大的心理健康效应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的战略举措。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当它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时,它是低级的不成熟的。当它进入到人的精神层面,影响到人的精神和行为时,它才具有更高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中外的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体育的教育功能,始终把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体育对人的身心的教育和影响是独特的,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学生的身心素质教育方面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一)体育能健脑益智
   首先,体育锻炼能为心理的器官――大脑提供能源和营养。大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健康如何与大脑有直接的关系,研究结果提示,喜欢运动的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的细胞比一般人多100―150万个,血液循环量也比一般人高出2倍。新增的红细胞和血循环量能够向大脑组织提供更充足的氧和营养。
   其次,体育锻炼能防止大脑过度疲劳,适量的体育运动还能增强智力。美国加州索尔克研究所的神经病学家弗雷?盖奇说:“由于我们现已知道人类大脑也会长出新细胞,因此奔跑或其他一些运动可能也会促使人类脑细胞的生长。”另外实验表明运动后,脑组织中的核糖核酸会增加10%―12%。核糖核酸能促进脑垂体分泌神经激素――多肽组成新蛋白质分子,有人称之为“记忆分子”,这种物质对促进人的思维和智力大有益处。
   (二)体育可使人情绪乐观
   由于体育运动融游戏、竞赛、艺术和娱乐于一体,故它特有的娱人娱己的功能十分明显。体育的娱乐功能一般是通过参与和观赏体育这两个途径来实现的,人们通过体育活动,特别是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在与对手的拼搏中,在与同伴默契的配合及征服自然障碍后,会得到一种非常美妙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同样,观赏体育运动,无论是高水平的竞技运动还是一般水平的学生运动竞赛,都能给人们带来愉快和精神上的享受。
   (三)体育可使人意志坚强
   由于体育教学和训练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和紧张、激烈的对抗性,它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需要面对汗水、疲劳、伤痛、困难、挫折和失败的种种人生考验。要让学生学会吃苦耐劳,疲倦时坚持不懈,困难时坚忍不拔,失败时不折不挠,胜利时泰然冷静,所以,体育活动会不时出现对参加者的严峻的意志考验。
   (四)体育能使学生正视现实和自我
   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人需要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体育运动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认识体育的本质,打开一个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窗口,培养人的竞争意识,拼搏进取的人格精神。在体育教育中,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中不同的角色,学习体育角色的技能,体会体育角色的责任,实践角色与同伴,与全队与对手的各种关系,在体育的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而发展自身的认知能力。
   (五)体育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体育比赛时的代表身份,导致胜负往往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得失,而且涉及到集体,甚至国家的荣誉,因而可以培养人们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爱国心。比赛过程中的层层选拔,面对更强对手,只有不断超越自己和对手,才能技压群芳,胜人一筹,因而可以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活生生的比赛经历使人们深深懂得,队员们的密切配合,后勤人员的辛勤劳动,以及同伴们和广大体育迷的热情鼓励,是胜利的保证,因而可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严格的比赛规则和裁判铁面无私的执法,可以诱导人们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美德,任何人只要投身进去,就必然受其意志和精神的熏陶,经过身体力行和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必然养成良好的意志和精神。
   三、坚持体育锻炼的适量性
   方敏、江波的实验研究表明:中等强度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最理想。
   为什么说中等强度的运动量的心理效应最佳呢?
   这是因为过大的运动量一般都是超生理负荷的,超生理负荷的运动量会导致心脏、肠胃、肌肉骨骼不适,使人感到极度疲劳。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密切相联,相互影响。所以过大的运动量会导致心理的不适,出现厌恶情绪。运动量过小,则不能满足身体发展的需要,达不到通过体育锻炼身心的目的。只有中等强度的运动量,才能对人体的机能和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四、激发积极情绪使学生有运动快感
   愉快感的体育运动能产生更好的心理健康效应是因为人具有一种先天性的行为倾向,即趋向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绪体验。人们对于符合其情绪追求的事物活动必然表现兴趣和热情。反之,表现出冷漠和厌倦,而愉快的体育运动是符合人们情绪追求的活动。
   如何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产生愉快感?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知激情。知是情的基础,认识越深刻,情绪也就越稳定。为此,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的科学价值或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另外,每节课要讲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通俗易懂。这样,学生就会豁然开朗、满意、快乐之情油然而生。
   (二)以趣激情。兴趣能为人类认知活动创造最佳的背景。需要是兴趣产生的基础。所以,教师一定要使教育的内容“变成”在学生看来是符合其需要的东西。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游戏法、竞赛法、评比等。
   (三)以表扬激情。需要是客观事物引起一个人情绪反映的重要中介,凡是满足人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欢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而表扬和赞美则能满足人的这种需要。为此,教师在带领学生体育锻炼时,要注意多表扬、多激励。
  
   参考文献
   [1]俞国良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 J ]2001.7
   [2]方敏 江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锻炼强度的关系 [ J ]2002.3
   [3]王新华、刘波 对我国体育教学与人格精神教育的思考 [ J ]2004.1
   [4]方馨 适量运动促进脑细胞生长 [ N ]2001.7
   (责任编辑:崔少梅)
   收稿日期:2011-11-12

标签:浅淡 心理健康 学校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