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创业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构建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提问设计]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新课改对课堂提问提出了新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求今天的课堂提问设计必须遵从一些原则,如问题要有趣、要能促进思维能力、要分层次、要结合现实等。
  [关键词] 新课程;地理课堂;提问设计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各个科目的教学任务、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要求,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课堂提问的方式。在此大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设计的问题要有较强的趣味性
  有教育家说过:“爱好和兴趣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如能以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导入,将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在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下,形成高涨的课堂氛围。如在讲述水资源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打了个比方:如果把整个地球的水体看做一杯水,那么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就是其中的一滴。强烈的反差让学生感受到水资源的稀缺,生出“人类必须珍惜水资源”的情感体验。如在讲述太阳辐射总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时,可以提问学生:“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几乎位于同一条纬线上,为什么两地的太阳辐射总量相差这么悬殊?”这类问题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新授知识的兴趣。
  二、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深度,让学生深入思考、集体讨论后得出结论。如学习“长江水利工程”时,教师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你认为在河流的什么位置上建水电站最合适?”生答:“水量最大和水能最丰富的地段。”师问:“什么地方水能最丰富?”生答:“河流落差大的地方。”师接着问:“什么地方河流落差最大?”生答:“地势起伏变化大的地方。”师再追问:“什么位置地势起伏变化大。”生答:“阶梯交界处。”学生在教师的层层点拨下,不断进行推理,透彻地理解了问题,找到了成因。同时,课堂提问不要只拘泥于一个角度,要多方位地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学习“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时,可提问学生:“这对我国气候与河流有什么影响?”并可假设“中国地势是东高西低”,提问这一变化对中国的气候、河流及人们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变换提问的角度,可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问题设计要具备层次感
  一堂课中,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有难有易,有一定的梯度,尽可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此外,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教师应将一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知识进行合理分解,使教学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如在分析“为什么说季风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时,先请学生阅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及《中国降水量月分配图》,随后让学生说出“中国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再展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启发学生观察:“图中冬、夏季风用什么颜色标示?冬夏季风发生的时间、方向、来源地、性质有什么差异?”再让学生思考:“季风的性质与我国降水的时空分配不均有没有关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步步深入,层层剖析,不断地解决问题,最终寻求到正确答案。
  四、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实践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自己当成“小小发现者”或“小学者”,除了依靠教师讲解或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来了解现实问题,了解问题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还需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及搜集资料来研究问题。例如,在学习“地图三要素之一的方向”时,教师先与学生探讨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学生根据生活体验,会给出一些常见的办法,如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夜晚北极星的位置来判断方向,这时教师再给出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如以月亮凸面所指的方向、植物的长势为依据。接着,还可结合实际提问,如:请观察校内的国旗,它在一年四季中飘向如何变化?在当地,建房屋应设计怎样的朝向最好?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活动以及通过搜集、阅读资料,了解房屋朝向与光照、风向的关系,掌握选择朝向合适的住房的办法。问题设计能够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并从实践中获得答案,显然更易于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更容易将相关的地理知识再次应用到实践中去。
   责任编辑 袁海波

标签:新课程 提问 课堂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