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创业 > 正文

爱尔兰之争_爱尔兰宗主权之争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提 要:英国方面把占有爱尔?的合法性,上溯至1155年罗马教皇阿德里安四世为英格?国王亨利二世写的《祝祷书》。爱尔?方面通过文献释读,用《抗议书》否认《祝祷书》是英格?征服爱尔?的合法性依据。《祝祷书》与《抗议书》形成了历时性对立关系,对立的焦点是爱尔?的宗主权,而非现代民族国家的主权。
  关键词:爱尔?;《祝祷书》;《抗议书》
  因工作关系,时常接触到欧洲中世纪一些颇有历史兴味的文献,《祝祷书》与《抗议书》就是如此。爱尔?与英国纠葛近千年的双边关系,双方各执一词,各自有针锋相对的历史依据。英国方面把占有爱尔?的合法性,上溯至所谓罗马教皇敕令,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民族史》(A History of English-Speaking People,中译本作《英语国家史略》)中宣称:“1155年,教皇发表训令,把统治爱尔?的权力授予英格?国王。”1丘吉尔用“教皇训令”(原文为“Papal bull”,下文译作“教皇敕令”)一词,强调英国统治爱尔?的神圣合法性。实际上,所谓的“教皇敕令”只是1155年教皇阿德里安四世(Adrian IV)为英格?国王亨利二世(Henry II)“一时兴起而欲征服爱尔?”2发布的《祝祷书》(Laudabiliter)。在中世纪欧洲,教皇敕令(bull)与《祝祷书》的区别是不言自明的,《祝祷书》是教皇的个人书写行为,教皇敕令是以教皇名义发布的罗马教廷官方文书。
  一、《祝祷书》是教皇个人的书写行为
  《祝祷书》是教皇阿德里安四世使用中世纪拉丁“颂赞”(lauda)文体写作的文本,“颂赞”主要在礼拜仪式上吟咏,只是作者个人的书写行为(personal writing),而不是“敕令”。爱尔?民族主义政治家、新芬党(Sinn Félin)3创始人之一、法学家、文献学家吉内尔(Laurence Ginnell)1认为,教皇阿德里安四世的《祝祷书》,从格式到内容,完全不同于教皇敕令,与其说是敕令,不如说是对亨利二世的特殊恩典(privilegia)。2后人之所以把《祝祷书》当作教皇敕令,主要是威尔士教士吉拉尔杜斯(Giraldus)《著作全集》首次以教皇敕令之名,将《祝祷书》刊行于世,并且在第一、第五、第八卷三次提及并引用。威尔士教士吉拉尔杜斯著述颇丰,著有关于教会史、威尔士史和英格?征服爱尔?史的作品等,1184年起为亨利二世服务,1185年―1186年随亨利二世之子、后来的英格?“无地王”约翰征战爱尔?,1195年起不再为国王服务,专事宗教事务与著述。吉拉尔杜斯把《祝祷书》作为英格?征服爱尔?的神圣合法性的依据,因而在自己的著作反复地全文引用。《祝祷书》原文为中古拉丁文,全文如下:
  上帝仆人的仆人阿德里安主教向主最恩宠的儿子――杰出的英格?国王,致以崇高的敬意与使徒的祝福!
  如同任何一位基督教王公一样,陛下令人敬佩地致力于彰显主的荣耀与拓展教会的边疆,向野蛮蒙昧的民族宣喻基督教信仰的真谛,在大地上根除罪恶的莠草,增添天堂永恒之福的护佑。为达此目的,你征询教廷的建议,寻求教廷的支持。教廷确信,你的目的是高洁的,你的行动是审慎的,主赐福于你,你的成功指日可待,因为它源于信仰的热忱与对主的热爱,将无往而不胜。
  爱尔?(Hibernia)及所有岛屿必须沐浴在主的公正阳光下,接受主的信仰与教义。这就是我们在那里播散信仰上帝的种子的原因。你,主最恩宠的儿子,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进入爱尔?岛的决心,使那里的人民遵从法律,根除那里罪恶的莠草。你决意从那里每户的年贡中,拿出一便士,奉献给教廷。
  我们赞赏你的虔敬与令人敬佩的决心,赞同你的行动,认为这是主乐于看到和接受的。拓展教会的边疆,扼住邪恶的洪流,革除罪恶的风习,播撒美德的种子,光大基督的荣耀,你进入爱尔?,力行一切有益于光耀主的圣德与救赎的行动,务使那里的人民尊你为可敬的君主。同时,维护教会毋庸置疑的、圣洁的统一,从每户的年贡中,拿出一便士,奉献给教廷。
  因此,你将要进行的战斗,必须秉承信仰,使那里的人民形成良俗美德,言行要增进主的荣耀,让主的光辉照耀爱尔?岛的每个角落。如此,主的恩宠与你同在。3
  12世纪,罗马教皇与世俗君主的权力之争日趋白热化,以上帝的名义,教皇处心积虑地抬高自己的权力,压低世俗君主的权力,推行教权高于君权的政策。《祝祷书》内容是教皇对于世俗君主拟制封建关系(quasi-feudalism)的文本,亨利二世征服爱尔?不是世俗君主行为,而是教皇把爱尔?人民分封给了虔敬的基督徒亨利二世;亨利二世征服爱尔?是受托于教皇,并且向教皇缴纳岁贡,履行封臣对封君的义务。这当然是阿德里安四世一厢情愿。阿德里安四世从1154年―1159年担任教皇,只有四个年头多一点的时间,但是为了维护教权,先后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和西西里国王 “恶棍”威廉发生冲突。亨利二世征服爱尔?,当然不是尊崇教皇、履行封臣的义务。
  阿德里安四世是唯一的英格?籍罗马教皇,1154年―1159年担任教皇。1154年,诺曼人“恶棍”威廉加冕西西里国王,阿德里安四世不予承认。“恶棍”威廉恼羞成怒,进攻教皇领地贝内文托(Benevento),4攻而不克,转而进犯坎帕尼亚。阿德里安四世对“恶棍”威廉施以绝罚,并亲率大军驰援贝内文托。1155年,阿德里安四世在行军途中,接见英格?坎特伯雷总主教秘书索尔兹伯里的约翰(John of Salisbury),从其递交的亨利二世的信函中,得悉亨利二世意欲征服爱尔?,于是写了《祝祷书》。《祝祷书》是教皇写给亨利二世的回信。当时形势极为复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对于阿德里安四世处置 “恶棍”威廉的作法十分不满,以武力威胁教廷。阿德里安四世为了避免腹背受敌,欲借助于亨利二世缓解神圣罗马帝国的敌意。亨利二世母亲的前夫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亨利二世与神圣罗马帝国渊源颇深,关系友好,能够阻止“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对教廷动武。同时,阿德里安四世对爱尔?包括教会在内的整个状况极为不满,就顺水推舟写了《祝祷书》,鼓励亨利二世征服爱尔?。12世纪,爱尔?既是欧洲基督教世界的一员,又残留着游牧部落的社会、经济特质,“10世纪爱尔?文明还以罗马人到来之前的盖尔――凯尔特特质著称于世。”1
  亨利二世是英格?“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2的第一位国王,1154年―1189年任英格?国王,“他实际上是欧洲最有实力的统治者,统治着从苏格?边境到比利牛斯山脉的广大帝国,他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更富有,完全压倒了他在欧洲大陆的名义宗主――法?西国王。尽管英格?带给他巨大财富和国王头衔,但是他的帝国重心在别处,在他祖籍地――安茹。”3当政期间,亨利二世更关注欧洲大陆,“在他居英格?王位的34年间,在欧洲大陆驻留21年。”4“直到1169年―1170年,先由威尔士一些贵族进攻爱尔?,1171年―1172年,亨利二世亲征爱尔?。”5
  从载体来看,《祝祷书》不是写在教皇敕令专用的公牛皮上,而是写在教会通用的羊皮卷上。首刊《祝祷书》的威尔士教士吉拉尔杜斯八卷本《著作全集》,是在教会羊皮卷文献主管指导下、由圣库传教士团编制而成的。正是由此,《祝祷书》始被冠以教皇敕令。
  《祝祷书》受到英格?的欢迎,激起爱尔?的抗议。
  二、《抗议书》全面反驳《祝祷书》
  1317年,自封为“阿尔斯特国王”(King of Ulster)的唐纳德•奥尼尔(Donald O`neill)向教皇约翰二十二世(John XXII)致信并附以《祝祷书》誊写本,史称这封信为《抗议书》(Remonstrance)。阿尔斯特(Ulster)是爱尔?古代省份的盖尔语名称,英格?入侵后成为爱尔?的代名词。教皇约翰二十二世是阿维尼翁教廷的第二代教皇,首鼠两端,处事圆滑,没有直接答复唐纳德•奥尼尔的《抗议书》,而是就《抗议书》分别致信英格?国王爱德华二世和教廷驻英大使。1308年―1377年,罗马教皇驻留法国阿维尼翁,托庇于法?西国王,表明教权在与王权的角逐中落败。罗马教皇高于世俗君主的普世权威一落千丈,风光不再。因此,爱尔?的奥尼尔无所顾忌地上书现任教皇,直斥前任教皇,逐条批驳《祝祷书》。
  奥尼尔开宗明义地宣示爱尔?“万世一系”的神圣合法性:“唐纳德•奥尼尔,阿尔斯特国王,是整个爱尔?土地、爱尔?王公贵族和全体爱尔?人民的万世一系王权的真正继承者。”6这段话,既申明了奥尼尔的神圣合法性,又强调了爱尔?已经是典型的封建王国,更驳斥了《祝祷书》称爱尔?大地布满“罪恶的莠草”,爱尔?人是“野蛮蒙昧的民族”。《抗议书》指出,3500年前,爱尔?人先祖在米勒斯(Milesius)的三个儿子带领下,来到爱尔?,定居下来,从那时起,一脉相承有197位国王先后即位,唐纳德•奥尼尔是米勒斯嫡传后裔。在郎格鲁斯国王时期(King Legarius),教皇杰拉西乌斯(Pope Celesius)派遣圣帕特里克(St. Patrick)到爱尔?传教,爱尔?皈依基督教。皈依基督教后,爱尔?有61位国王,“其血统之纯正,完全没有外国血统混入……是尘世的最高统治者,直到1170年,恭顺地服从罗马教廷……英格?以宗教为借口,对爱尔?暴戾恣睢。”7《抗议书》否定了英格?征服爱尔?的教理方面的合法性。
  针对《祝祷书》宣称英格?入侵爱尔?是“扼住邪恶的洪流,革除罪恶的风习,播撒美德的种子”,《抗议书》指出,正是入侵者以良俗美德和法律秩序为幌子,对爱尔?人民无情镇压、残酷迫害,并入英格?,使得爱尔?人丧失了圣洁如白鸽般的简朴特质,令人震惊地如蛇蝎般堕落。1在《抗议书》看来,英格?入侵爱尔?恰恰是铲除了美德的种子,打开了罪恶洪流的闸门,播散了罪恶的风习。《抗议书》亦否定了英格?征服爱尔?的伦理方面的合法性。
  针对《祝祷书》宣称英格?入侵爱尔?是“使那里的人民遵从法律,根除那里罪恶的莠草”,《抗议书》指出,正是英格?入侵者把爱尔?人当作异教徒,滥杀无辜,草菅人命,杀一个爱尔?视同杀一只狗或其他的畜生。《抗议书》否定了英格?征服爱尔?的法理方面的合法性。
  针对《祝祷书》宣称英格?入侵爱尔?是“进入爱尔?,力行一切有益于光耀主的圣德与救赎的行动,务使那里的人民尊你为可敬的君主”,据此,英格?国王爱德华二世抛开在爱尔?定居的英格?代理人,意图直接统治爱尔?,《抗议书》指出,无论我们,还是我们的先辈,既没有效忠爱德华二世,也没有效忠爱德华二世的先辈。《抗议书》否定了英格?征服爱尔?的公理方面的合法性。
  三、两个文本的历史语境辨析
  历史文本研究实际上是历史语境的辨析,《祝祷书》与《抗议书》形成了历时性对立关系,对立的焦点是爱尔?的宗主权(suzerainty),不是民族国家的主权(sovereignty)。宗主权是封建制度的权力形式,《祝祷书》以赋权的形式,强调教皇对于包括爱尔?在内的普世宗主权。《抗议书》以申论的形式,重申爱尔?本土的世俗宗主权。《祝祷书》不能成为后来的大英帝国占据爱尔?的神圣合法性的根据,《抗议书》也不能为新芬党等现代爱尔?民族独立政党及其领导的运动提供历史性依据。
  两个文本是封建法范畴内的对立,与现代民族国家主权无关。《祝祷书》的历史语境是依据《君士坦丁奉献》(Donation of Constantine),11世纪教皇权势达到鼎盛,俨然是西欧封建主义世界的天下共主。首次依据《君士坦丁奉献》,以教皇敕令的形式提及的地方是,1051年教皇立奥九世(Leo IX)在《宣教谕》(Convenit)中言及的意大利托斯卡纳群岛最北端的戈尔戈纳岛(Gorgona)。无独有偶,一个世纪后,阿德里安四世写下《祝祷书》,将爱尔?主权给予亨利二世是教皇自以为是西欧“天下共主”的观念使然。《抗议书》在尊重教皇普世权威的前提下,强调唐纳德•奥尼尔是爱尔?一脉相承的王统的真正继承者,强调爱尔?基督教传承的合法性与纯正性,全面批驳阿德里安四世《祝祷书》,宣布英格?进入爱尔?是违背基督教神圣正义的。这是依据历史的宗主权的申论,是典型的封建法的表述。两个文本都是基于宗主权的言说,《祝祷书》是普世宗主权的言说,《抗议书》是地域宗主权的言说。两者关涉的既不是国家主权,也不是人民主权,只是普世封建主与地方封建主的笔战。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尔?民族独立运动风云际会之时,新芬党创党集团中,以吉内尔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者,在继承爱尔?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爱尔?民族的历史―文化的谱系,把爱尔?民族的发生上溯至古代凯尔特文化,从根本上划清了与英格?的界限,把凯尔特―爱尔?文化与经历罗马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诺曼征服一路走下来的英格?平行并置。进而由文化言说,上升为合法性言说。在这种历史与合法性叙事中,《祝祷书》与《抗议书》由历史文本变成历史事件。爱尔?民族文化是爱尔?民族国家的合法性源泉,解构《祝祷书》、伸张《抗议书》是爱尔?民族国家历史叙事的前提,也是新芬党爱尔?民族国家合法性言说史学的基础。但是,从文本的史实性语境来看,《祝祷书》与《抗议书》均不足以承担爱尔?民族国家历史叙事的合法性构建的重任。文本解读亦即历史释读,这是历史科学的史学与其他一切类型史学的根本区别。因而,基于历史科学的立场,既不可一厢情愿地把《抗议书》看作爱尔?民族独立的历史宣言书,也不可望文生义地把《祝祷书》看作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历史授权书。
  [作者王云龙(1963年―),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中古史研究所教授,吉林,长春,130024]
  [收稿日期:2012年2月10日]
  
  (责任编辑:徐家玲)
  1 [英]温•丘吉尔著,薛力敏、林林译,林葆梅校:《英语国家史略》,上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年,第294页。
  2 K. O. Morgan, Oxford History of Britai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p. 143.
  3 新芬党(Sinn Fin Party):爱尔?民族主义政党。新芬(Sinn Fin)原意为“我们自己”或“自助”。该党成立于1905年,建党之初,党员成分复杂,政见也较温和。它反对与英国妥协,主张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独立。鼓吹只需抵制英国商品,断绝与英国的来往,发展民族经济,即可实现民族独立。1916年4月,新芬党领导反英复活节起义,遭到英国的残酷镇压,有15位领导人被处死。在1917年2月选举时,新芬党在罗斯康芒郡选举中获得胜利。1918年12月,在英国议会爱尔?议员选举中,新芬党取得空前胜利,在 103个议席中,取得73席。1919年1月,当选为英国议会议员的新芬党人拒绝前往英国,在都柏林组成爱尔?国民议会,宣布成立爱尔?共和国,建立各级政权,组建武装“爱尔?共和军”。英国拒绝承认爱尔?共和国,遂引发反英游击战争(1919年―1921年)。1921年4月,英国自由党人劳合•乔治组阁,6月被迫与新芬党签订停战协定。10月,双方在伦敦举行谈判。12月6日,新芬党代表格里菲思和M.科林斯等与英国签订《英爱条约》,英国继续领有北爱尔?,同时承认爱尔?共和国。1922年1月7日,爱尔?国民议会以64票对57票通过该条约。不同意见的对立,导致新芬党分裂,爱尔?内战(1922年―1923年)爆发。从此,新芬党在爱尔?的政治作用日益降低,1961年大选中,新芬党丧失在议会中的最后4个席位。1969年12月,新芬党在都柏林举行“秘密”会议,在爱尔?统一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再次分裂为“正式派”和“临时派”。“正式派”主张用政治手段统一,于1977年另组新芬工人党。“临时派”主张用武力实现统一。
  1 吉内尔(1852年―1923年):爱尔?民族主义政治家、学者、新芬党创党者之一,反对1922年爱尔?议会批准《英爱条约》,主张组建南北统一的爱尔?共和国。曾任新芬党驻阿根廷和南美洲代表,爱尔?共和国成立后,任驻美国大使。著有《土地与自由》、《为什么是爱尔?共和国》、《教皇授权亨利二世国王占领爱尔?疑问考》等,主张爱尔?的凯尔特文化特质与认同,是著名的爱尔?文化民族主义著作家。
  2 L. Ginnell, The Doubtful Grant of Ireland By Pope Adrian IV. To King Henry Investigated, Dublin: Fallon & Co., 1899, p. 1.
  3 L. Ginnell, The Doubtful Grant of Ireland By Pope Adrian IV. To King Henry Investigated, p. 14-15.
  4 贝内文托:意大利南部古城,在沃尔图诺河上游贝内文托盆地中,西南距那不勒斯60公里,有古罗马剧院、八世纪教堂等古代遗址。拉丁谚语说,“在意大利没有比贝内文托(坎帕尼亚省的一个区)更古老的了。”
  1 A. J. Otway-Ruthven, A History of Medieval Ireland, London: Barnes & Noble, 1968, p. 1.
  2 安茹王朝:亦称“金雀花王朝”(1154年―1485年),1154年,法国安茹伯爵以亨利一世的外孙的身份承袭了英国王位,是为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亨利二世的父亲安茹伯爵杰弗里广种金雀花,或在帽子上饰以金雀花枝,故有此名。除英国本土外,该王朝在法国的安茹、诺曼底、布列塔尼等地拥有大量领地史称安茹帝国。亨利二世在位时进行了司法和兵役改革,强化王权。亨利二世死后,英国王权转衰。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英国国会制度正式确立。1337年―1453年,同法国进行了“百年战争”。百年战争结束后,英国陷入 “红白玫瑰战争”最后都铎家族的亨利取胜,夺得英国王位,是为都铎王朝。
  3 K. O. Morgan, Oxford History of Britai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p. 141.
  4 K. O. Morgan, Oxford History of Britain, p. 143.
  5 K. O. Morgan, Oxford History of Britain, p. 143.
  6 E. Curtis and R. B. McDowell eds., Irish Historical Documents 1172-1922, New York: Longman, 1968, p. 38.
  7 E. Curtis and R. B. McDowell eds., Irish Historical Documents 1172-1922, pp. 38-39.
  1 E. Curtis and R. B. McDowell eds., Irish Historical Documents 1172-1922, pp. 40-41.

标签:宗主权 爱尔兰 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