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二作文 > 正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产业化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239-01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作为产业发展的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要以辩证的思维正确看待教育产业化,着力发展且有限度的发展教育产业,使其以“上层建筑”和“生产力”双重身份,对社会经济稳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教育产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发展
  
  
  一、关于教育产业化问题的三种学界观点
  教育产业化的理念大致出现在1980年代中期,教育能否产业化一直是教育学界、经济学界和政治学界所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所谓教育产业化,就是通过市场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教育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把教育办成产业。
  纵观学界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基本分三种观点:一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可以产业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二是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不能产业化,这违背了教育的公益性本质;三是肯定教育的产业属性,但不赞同产业化。其实这三种观点从本质上并不是矛盾的,只是侧重点和关注的角度异同,支持产业化的人往往意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而反对产业化的人则着眼点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
  笔者认为现代教育具有产业的特性,教育的运行与发展有着与产业经营、发展相似的一些特征和规律。教育产业的提出充分肯定了教育的经济功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一只有力的手,可以说教育是教育是以人才培养为本质内容,以教育服务为劳动产品,通过教育市场与其他领域做交换,以获取特殊价值的新兴的第三产业。教育是分层次的,应该按照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不同层次分情况来讨论教育产业化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推动作用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背景下,我国教育的特征。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变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寻找”[1]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是立足于“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国家面临教育观念落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素质水平低、教育不发达等很多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直接的矛盾中体现出其独特性质:(1)初级阶段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是人民的教育;(2)初级阶段的教育是不发达、不成熟、不完善的教育,面临很多伴随其发展出现的问题;(3)初级阶段的教育面临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存在经济差异、地区差异等客观问题;(4)初级阶段的教育是现代化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5)初级阶段的教育具有商品性特征。
  (二)教育不仅是“上层建筑”,更是“生产力”。
  在纯计划经济体制中的教育,只能作为社会政治的装饰品,仅仅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生产力成了社会发展的强心针,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教育必然跻身新兴产业的行列,是生产力也是与整个社会国民经济相融合的大生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是人人熟知的马克思主义基中国化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精华部分。“教育普及了,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了,发明创造就会多起来。”[3]教育产业的发展既是其自身的发展,又是为发展科学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教育能够生产劳动力,来满足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生产。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再生产劳动力的重要手段。劳动者结构的改变和劳动能力的提高,都有赖于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教育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仍是上层建筑,教育的发展始终与人的发展相联系,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是培养高人文素质的、具有优秀思想道德品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种高素质包括为民族、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仍然要和国家的性质、民族的命运相一致,可以说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意识形态。只有以辩证的角度充分理解教育的二重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才能真正正确认识教育产业的发展。
  (三)教育作为产业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原动力。
  教育不仅仅是社会大业,而且也是能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经济地位的产业。教育不仅仅是有教书育人的实质内容,有传递历史文化、提高国民素养的功用,同时也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教育消费不仅仅是拉动内需的强劲动力,而且能提升人民的整体消费层次水平。教育消费成为逐渐富裕起来的国民的新卖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个人或者家庭,已不满足于被行政分派或地域划定的教育模式,而不惜花重金来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教师。高层次高水平的教育,在教育资源与教育供给还相对短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环境中,成为教育市场的热卖点,当然这也是一种高尚的文明消费内容。在我国千方百计扩大内需的今天,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必然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着力发展教育产业,拒绝盲目全盘教育产业化。
  (一)正确对待暂时的教育产业化“失范”。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背景下,教育的产业化发展在摸索中艰难前进,近年来,教育产业化发展衍生出了很多人们不愿看到的“失范”现象,如:高校把教育资源着力放在发展校办产业上,从而影响高校办学质量;“名校办民校”的兴起不仅挤压了正常民办学校的生存空间,也不利于教育公平;“扩招热”使高校的基础设施配套不能满足学生数量大幅增加的需求等。于是专家们开始一边倒的对教育产业化进行批判,甚至将其全盘否定。这样的态度未免过于极端,其实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过程,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才能给教育产业提供一个良性的发展空间。不能因为教育产业的一些发展中的不顺利,就否定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二)辩证对待教育产业化问题。
  教育作为产业发展的观点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沿积极实践的产物,更是中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我们应该以辩证的角度看待教育产业化问题。教育的产业化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条途径,教育产业并不应该排斥用某些经营的手段来发展事业,教育机构以非盈利为目的,并不是否定它不能盈利。国家是教育收益的最大也是最终获得者,企业和个人是教育的直接利益获得者。
  有少数人认为,提出所谓的教育产业化,即意味着教育必须从整体上彻底地实施产业化的运作方式,这种想法是过于极端的,没能以全局的高度看待整个教育事业,没能因地制宜、按方抓药的发展教育。教育决不能彻头彻尾“商品化”。教育产业开发及其运营应当是有限度的,办教育必须坚持教育规律、政治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协调统一,不能偏离教育的本质。
  (三)走教育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政府部门应当正确认识教育产业化问题,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法律法规,对教育事业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政府的主导性调控作用。要着力发展教育产业,充分发挥教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建立起多元化的教育体制,努力走一条良性循环的教育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 张铁明:《教育产业论――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视角》,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标签:条件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产业化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