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二作文 > 正文

做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的再思考|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职生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随着近年来不断升级 "普高热,职高冷" 的社会现实,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也在逐年下滑,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学习兴趣、自控能力较差和找不到学习目标的现象,因而导致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不佳,教师课后的情绪状态不稳定,常因"学生的表现不良"而课后心情不好,更谈不上对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了。如何在新形势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前提下重拾中职教师的尊严,做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是广大中职同仁正在重新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规律 知识的传播者 道德的捍卫者
  把教师作为职业从来就不是我的理想,更没想过当一名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课教师。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二十多年前我走上了中职学校的讲台,并从执教的第一天起,就下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经过二十几年的耕耘,也可以算是"桃李满八闽"了吧。每当看到学生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好成绩,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这种幸福感是在普通单位里当会计所无法体会到的。然而,随着近年来不断升级 "普高热,职高冷" 的社会现实,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也在逐年下滑,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学习兴趣、自控能力较差和找不到学习目标的现象,因而导致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不佳,教师课后的情绪状态不稳定,常因"学生的表现不良"而课后心情不好,更谈不上对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了。如何在新形势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前提下重拾中职教师的尊严,做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是广大中职同仁正在重新思考的问题。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教育好学生就首先要了解学生,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北京特级教师蒋乃平老师领导的课题组对2005-2007年三年的入学新生进行中考情况调查的数据资料统计:
  从上述统计表中可以看出:①中职入学新生中考"主科"的水平普遍偏低,其中,英语得分最低,数学次之,语文稍高;②中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离散度极高,其中,数学的离散程度最高,英语次之,语文离散程度相对较轻。100分之中,生源文化水平高低相差如此悬殊,在其它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很难找到同样情况。正是由于学生普遍存在的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等原因造成对学习的极度厌倦,在"漫长"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因"听天书"而"痛苦难熬"。作为中职教师,则常常为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而大伤脑筋,甚至心力憔悴。在这样的矛盾中进行课堂教学,教的不舒心,学的很痛苦,完全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快乐学习宗旨。
  国务院早在1994年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的中等职教教学目标必然要求培养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而在我国目前的职教教学中,是否严格按照这一标准来执行呢?答案并不让人满意。由于我国职教发展的历史较短,长期以来受传统普教教学方法、规章制度的影响,完全没有考虑到职教与其他教育分支学科一样包含着教育本质上的内容,作为独立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有着自身许多特点。我国中等职教教学中一味照抄照搬普教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只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吃力,走出校门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知识结构又不过硬,专业技能不扎实的社会现实。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原来被认为"动手能力强"的广大中职学生在面对灵活多变的现场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再加上近年来生源质量的普遍下滑,使得广大中职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只能处于不利地位。由于目前就业市场疲软,中职学生在人才竞争中的劣势又会直接影响到许多中职学校的生存问题,最终导致招生就业的恶性循环。
  既然目前广大中职学校的教学存在如此多弊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改变这种局面,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在中等职教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操作和运用技能的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呢?这就要求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领导和广大教师们重新认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合格教育,而不是选拔教育,更不是精英教育,完全可以摆脱传统智力观的束缚,用先进的教育哲学思想开创新思路、新局面, 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的三年中,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并为将来的再学习打下良好的的基础。
  作为学校教育的直接承担者、中职学校的合格教师,应该以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职业技能为宗旨。
  一、依据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可以把中等职业教育中操作技能的获得,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这一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在教师示范、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基本程序及各环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在学习某项实际操作技能前,先要让他们了解操作的全过程以及全过程可分解成多少个简单步骤,了解操作要求、操作的工具、工作方法和方式等内容,以及操作过程如何自检、如何防止出错、如何查找错误、对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如何及时更正、补救等等。
  2、联系阶段。这一阶段,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练习,加强有用的反应,排除无用的反应,把各个环节的技能形成大的连锁。这一阶段特点是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发现错误能力增强。学生慢慢摆脱只对局部技能和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的学习,从而转向更高要求的发展,即要求用定理、公式、概念等方法解释一些技能,并用局部单元学习来整合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任务。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在学生中加强对技能由单一到综合、由局部到整体的讲解,并要求学生把各项子技能做出整体匹配。由于在第一阶段,学生已经牢固掌握了关于技能简单、局部的要求,这一阶段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将局部、分散的知识结构汇总成某一专业领域内连贯、程序化的工作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观察,及时纠错,以防止错误习惯的养成。
  3、综合阶段。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理论的传授者、讲解者,更多的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这一阶段训练中,操作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仿真性,质量要求要高,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同时,训练的多样性、趣味性也会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的主动性、自觉性,为整个技能的掌握提供保障。当然,在整个技能培养过程中,还应经常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进行检测,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以便下一步对教学进行调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技能的传授者,更应该是职业道德的捍卫者。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世纪的人才,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职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因为我们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原始数据的准确等等。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渗透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
  1、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一般来说,学生学风的好坏,素质能否全面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工作态度如何、教育艺术水平的高低、教育是否恰当等。在学生的成长中,教师起着导航、摧发、定向的作用。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
  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或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如此基调和环境,也就促成了学生目标定位的不科学性。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所在;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分清哪些事该做,哪些事该马上做,该怎样做;思考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现在,设计自己的将来。其次,目标定位要合理并切合自身实际,注意目标定位的多向性和绩效性。再次,要求学生在做到学习上进步的同时,还应加强自身能力和特长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严谨的生活作风,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3、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学生们往往很在乎老师的评价,在意老师能否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有鉴于此,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一是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 二是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 三是不吝惜爱心的投入。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使之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信任他,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自我学习。 四是因势利导、以情动人。用真诚和鼓励,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长、感受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去体味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愉悦和幸福。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直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褒奖,我想我们应该无愧于这个光荣称号。时势在变,教育在变,学生在变,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 "没有永恒的资本,只有永远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著"从用人单位要求看中职生学习能力--中招文化课改革",《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20日第8版
  【2】蒋乃平、杜爱玲编著 《就业与创业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标签:中职 一名合格 思考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