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考试 > 正文

【德育中的自我教育】如何在德育中开展自我教育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教育,实际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组成的。自我教育这一因素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从而自己教育自己。当然,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的,它一旦生成,就积极地反过来发挥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而且随着人的成长。它的作用在四个因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最终,它在人的各种成才因素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回顾人类历史,但凡成就辉煌之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具有高度发展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平心而论,根据这个标准,现在有的教育实际上已经不是真正的教育了。在德育工作中也是如此。没有自我教育的德育,就会变成一种野蛮的灌输。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摧残,实际是一种反教育。
  当然,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仍然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教育,只不过这种帮助和教育是在尊重孩子前提下的一种引导,而且目的是激发孩子的自我教育。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关于(中小学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情况的报告》上批示:自我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教育”的理念,在教育改革上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贯彻温总理的批示精神?根据我们的研究,成人的帮助和教育应该表现为以下五方面。
  “发现”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自我教育迹象。幼小的孩子在成人的呵护下慢慢长大,他的自我教育表现,开始的时候往往不易察觉。成人应该细心观察,善于随时发现孩子微小的自我教育迹象。
  每天家长护送孩子上学,都是家长拿着书包,孩子心安理得空手跟着走,从来没有别的想法。如果有一天,孩子忽然提出要“自己背书包”,这时家长千万要重视这种迹象,认真询问“为什么”,这很可能是孩子提出的第一个自我要求,不可小看啊!
  二要善于发现孩子在自我教育上的质变。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在不断提高的。有平稳的时候,也有出现质变的时候。例如,孩子对自我的认识,如果表现为从关注外部现象转为关注内心世界:对自我评价,从强调效果转为强调动机和效果两方面:这些都是了不起的质变,成人应该善于及时发现,给予鼓励。
  “理解”
  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在表达上存在困难,不仅对于自己的愿望、目的说不清楚,甚至自己做的事情本来是有道理的,但是由于表述不清楚,常常被人误解。所以,成人的任务既然是发现孩子的潜能和内心想法,就不能仅仅限于发现孩子能够表达清楚的时候,善于理解孩子没有表达清楚的想法,更是成人不可少的职责。
  在汶川大地震中,有的孩子说“以后再也不上学了”,其实这不是他真正的想法,而只是安全需要的一种不准确的表达。地震中许多学校楼房倒塌,孩子看到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埋在废墟下,感到在学校的楼房里上学很不安全,才会说出“以后再也不上学了”这句话。我们应该肯定他的安全需要是正确的,引导他怎样立志重建更加坚固的楼房。慢慢地,他会自然地意识到仍然需要回到学校学习。
  成人除需要理解孩子表达不清楚的话语之外,还应该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孩子行为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本质。
  有一位小学老师在课前先宣布了一件事――本班要成立板报组,需要选拔、招聘美术好的同学。接着开始上课,老师发现有一个学生在忙着写写画画,不听课,老师两次委婉地暗示他也没有用,最后老师只好走到他面前制止。没等老师开口,这个学生却把自己刚刚画完的画笑嘻嘻地递给老师,还想说些什么……老师非常生气,立刻批评他,并把他的画没收了。
  其实,这个学生是听到板报组需要招聘美术好的学生时,非常想去,赶紧画画展示自己的水平,其他的事情全都抛到脑后了。这位老师应该透过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表面现象,看到他关心班集体、愿意奉献的好品质。
  唤醒
  每一个孩子都有潜能。但是,成人如果认识不到孩子有潜能,就不会依靠孩子;孩子如果体验不到自己的潜能,就会缺乏自信。成人的任务是根据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适时地把孩子的潜能激发出来。有时候是孩子不经意问进发的“小火花”显露出潜能,成人要及时发现,扩大“火势”:有时候是成人有意识地提供一定条件。让孩子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往往也能激发出火花。
  允许孩子在地面方砖上画自己喜欢的图画,就有可能唤醒他的绘画潜能:出些计算题让孩子抢答,就有可能唤醒他数学方面的潜能:提倡自编自演小品,就有可能唤醒他的表演潜能一次运动会,就可能唤醒他体育运动方面的潜能……有时候孩子整个的精神世界都处在被压抑的情况下,这时候的唤醒,就必须先有一个精神的解放,再往后才能有具体的潜能唤醒。
  在一次小学一年级招生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个面试题目――“你爱不爱提出问题?请你现在就提出一个最想问的问题”。有一个孩子起先默不做声,后来小声嘟囔着:“爸爸说,小孩子不能随便提问题……”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就需要先帮助他摆脱掉不让提问题的“紧箍咒”。然后再诱导他把长期压抑在心头的问题统统提出来。
  反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论做得对与不对,成人都应该在适当时候给予反馈。所谓适当时候,是指根据孩子不同性质的行为,在不同的时候给予反馈。比如,孩子开始做家务活,向他讲了要领之后,就需要他在做的当中自己去体验,不需要成人寸步不离地去反馈;而对于幼儿有些危险的行为,如触摸电器开关。成人则需要马上厉声制止。有些孩子的行为,则需要认真鉴别之后,才能给予反馈。
  在当前社会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自主性的时候,更需要引起大家重视的是,不能认为孩子的需要自然而然都是正确的,所有的潜能都是有价值的。人类的遗传基因实际上存在着动物性和人性两个方面,也就是既有向善的可能,又有向恶的可能。成人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鉴别、区分出善恶和好坏。
  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孩子的需要有时候好与坏是混在一起的,有时候表面看是坏的需要,里面又隐藏着好的需要。
  不少处在少年期的孩子,开始偷偷学抽烟的时候,一个主要的心理需求是以为这样比较“有派头”,比较像成人。抽烟肯定是错误的,把会抽烟当做成熟的标志,也非常可笑。但是,他渴望成熟,羡慕成人,这不能认为是坏的需求。成人的任务是发现隐藏在后面的正确需求,指导他学会真正成熟起来。
  对孩子的各种需要都要从积极的角度进行评价。即使孩子提出的是正确的需要,也并不等于孩子十分理解, 成人积极的评价能够使孩子们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有些需要只是当前不合时宜,长远看是正确的。例如,所谓早恋问题,成人就应该肯定孩子纯洁的感情、美好的心态,同时明确指出其出现的时候是不恰当的。当然还有些需要,则完全是错误的(如拿钱去大吃大喝),对此,要积极引导他勇敢改正错误,继续向前。
  引导
  所谓尊重孩子,并不是让孩子任意自由发展,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成人要积极地加以引导。这种引导,既反映了成人的责任,也反映了社会的愿望。引导可以分为一般的途径、方法、内容的引导和比较复杂的价值引导。
  途径、方法、内容的引导
  所谓引导,并不是首先由成人主观地提出孩子应该如何如何,让孩子被动地去做,而是采取下面的两种方法结合:一是鼓励孩子自己提出行动方案,由成人加以参谋;另一个是由成人提出若干适合这个年龄孩子行动的各种参考方案,由孩子自己选择。
  假期到了,怎样订计划呢?最不好的办法就是由老师、家长主观订一个成人自己很满意的计划,强迫孩子去执行。这样做不仅孩子永远学不会自我教育,而且心情郁闷,生活毫无乐趣。如果鼓励孩子自己订计划,成人在孩子计划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补充(如孩子想读三本好书,成人推荐十本好书供他挑选),孩子就不但越来越善于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且觉得自己是主人,积极性、主动性会越来越高。
  价值引导
  所有引导中,最核心的是价值引导。所谓价值引导就是引导孩子,逐渐自己悟出要做事情的意义是什么,最终帮助孩子悟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悟出一个人怎样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这种价值引导,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事件,通过对话,自然而然进行的,
  上课了,自然老师拿来一盒蚯蚓“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研究蚯蚓。请同学们自己上来,每人拿一条蚯蚓。”
  老师说:“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一下手中的蚯蚓有什么特点。”
  一个学生说:“它没有腿,可是会爬。”老师说:“对!”
  另一个同学说:“那不是爬,是在蠕动。”老师说:“对,你说得更准确”。
  又有学生说:“老师,我发现蚯蚓是由许多环组成的。”老师说“好,你观察得很仔细。”
  又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把蚯蚓放到嘴里尝了尝,发现它是咸的。”老师高兴地说:“你很勇敢,亲自尝了尝,我不如你!”
  又有一个学生大声地说:“老师,我把蚯蚓用线绑上,然后吞了下去,之后再把它拉了出来,发现它还活着,说明它的生命力非常强……”
  这时,老师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神情严肃地说:“你真了不起,你小小年纪,就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我真为你感到骄傲。”
  这位教师并没有直接说出价值观的话语,但是他全身心表露出来的真实情感、态度,就是对学生最好的价值引导。
  (责编:再澜)

标签:德育 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