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文书 > 正文

出国人员留学回国就业

时间:2017-05-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留学生国内就业情况分析

留学生国内就业情况分析

随着去海外“镀金”门槛的降低,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目前每年大约有20万人出国留学,这其中约有25%的人会选择回国创业或者求职。但是,有留学意愿的学生和家长必须注意,如今的就业环境,仅有“海归”光环已经远远不够,只有真正拥有先进工作经验的海归人才才会受到追捧。

三类“海归”:身份一样待遇不同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海归潮导致海归回国就业形势骤紧,曾有一家调查公司的统计数字表示:累计有57.5%的海归在归国6个月左右找到工作;选择的单位大多数是外企和民营企业;37.6%为中层管理人员,41.6%在专业工作层;供职最多的机构为外资企业,达32.7%;其次为民营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和国企;供职的首选城市是上海,北京居第二。

随着留学回国人数的增多,就业在很多人眼中就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据业内人士介绍,海归人员是否能找到高薪厚职,首先要看所学习的专业是不是国内急需;第二是看学习和工作的背景情况,如在什么大学学习、有没有工作经历等,由本人的整体状况决定受不受欢迎。几年来,留学生回国就业的情况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层次,三者背景不同也造成回国后的待遇差别很大。

1。既有国外文凭又有跨国公司工作背景的海归。

他们曾经在国外留学多年,有着资深的教育背景,同时具有若干年国外工作的经验,这部分人员相对较少。但他们往往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以及拥有丰富的国外人际资源网络,其回国的目的往往是开创自己的事业。有的是自主创业,有的是要在学科领域有所建树,领导一个实验室,或建立一个梯队等。这类海归不仅是国内急需的人才,更是国内外企业争夺的对象。

2。在国内有不错的工作经历而出国深造的海归。

一些职场中人士为了继续深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出国去充电,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这部分人是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人群,也是国内企事业单位中高级主管职位青睐的对象,在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3。学成回国、与应届毕业生等值的海归。

高中或大学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毕业后就回国的留学人员。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应届毕业生相类似。这类学生在语言及跨文化背景的知识结构上有一定的优势,对于需要拓展国际业务的用人单位来说,这类人员有其用武之地。“海归”就业抢跑

留学前做好职业规划是关键

时下,留学是高中和大学应届毕业生热议的话题,因为多数人已经认识到留学能够带给他们更充分的升学选择和更宽广的人生发展前景。不过让人忧心的是,现在海归就业常常遭遇瓶颈,这给国内学生选择留学增添了一丝隐忧。于是,想好留学目的,事先做好职业规划成为关键,就好比抢跑一般,必定占尽先机。

慎选专业注意工作经验积累

虽然海归人员的就业形势并不算太乐观,但如果因此就否定留学,那也是不可取的态度。因为通过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国外的先进知识和优秀经验,同时,通过对不同文化、风俗的亲身体验,可以开阔视野,增加阅历,所以,如果因为“海待”的出现就全面否定留学,那也是错误的想法。

那么,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防止海归变成海待呢?提出以上几大因素之后,我们应分别详细思考,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就成为关键。

首先,在选择留学专业时,要以将来就业为导向。现在很多学生在选择留学时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没弄清楚为什么要留学。很多学生都将留学当作自己的目标去奋斗,这是错误的。留学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结果。通过留学,我们希望掌握更多更新的技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过更好的生活,从而能够更好地自我实现,这才是我们之所以选择留学的真正原因。

除了要明确自己留学的目的之外,留学目标国的国情和特点也是我们在选择留学专业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毕业后打算留在当地工作的学生来说。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一个重实践胜过重学历的国家,据统计,在日本,专门士(相当于国内大专学历)学历学生就业情况普遍优于本科学历学生。究其根源,一、专门士掌握的多为专业技能,相较于本科生更有“专”的优势。二、专门士的成本要略低于本科生,一般来说,在日本,专门士毕业后的月薪为18万-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5万-1.39万元),而本科生通常在20万-2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9万元-1.53万元),相对成本较高,因此企业在招聘时大多更倾向于选择拥有一技之长且成本较低的专门士。

但现在大家在选择去日本留学时,往往会忽略这一点,盲目地追求所谓“高学历”。其实在日本,高学历并不意味着高就业,是否掌握专业技能、能否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才是日本企业在招聘时重点考量的因素。

其次,在留学期间,要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由于现在很多留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越来越好,能够负担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生活费用,因此很多留学生也不再像早期留学生那样,需要通过打工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经济实力提高固然是好事,但打工的意义也不仅仅在于赚钱。通过打工兼职,可以增加留学生与当地人接触的机会,一方面可以快速提高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留学生深入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更重要的是,通过打工兼职,可以积攒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这对留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找到满意的工作。

最后,在选择工作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通常刚毕业的学生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这是所有应届生的通病,但也并非不可避免。一般来

说,在求学期间有工作经验的、所学专业更具专业性的学生,在求职时不太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

海归人员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首先要分析自己的优劣所在,并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领域,只有找准了方向,有的放矢,才能够在未来找工作的过程中避免再度出现屡屡碰壁的现象。“海归”成“海待”三大成因

1。海归学生好高骛远

很多留学归来的学生在选择工作上存在好高骛远的情况,非500强企业不去,非高薪职位不求,结果导致了海归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2。所学专业无用武之地

有些学生在选择出国留学的专业时,没有考虑到将来的就业问题,只是凭着一时兴趣来决定,结果导致所学专业在国内用不上,空有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

3。空有理论知识而无实践经验

现在很多出国留学的学生缺乏工作经验,而公司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更愿意招收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应聘者。

“海归”的误区

宁可找不到工作,也要留在大城市

从市场上频繁出现的海归待业现象不难看出,一方面企业缺人才,一方面留学生就业难,归根结底,很多原因是由环境和海归个人造成的。

主要是制度导致的流向问题。有能力的人都想去大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致使大城市回国的人才过剩,但这是一个很难改变的情况。很多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内地城市更急需各类人才,却无人愿应。这说明人才就业和社会的其他方面都有关系,和国家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有关系,和人事制度、户籍制度都有关系,人才不便于流动,迫使留学生在择业时选择大城市和沿海城市。牵扯到工资待遇、子女教育等问题,有的宁可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也要留在大城市。回国就业 四类海归最抢手

最近几年,留学生纷纷选择回国就业。据调查,2/3的留学生归国首选上海、北京,薪酬预期更加务实,创业型、专业技能型海归最受欢迎。据悉,随着留学人数每年20%以上的递增,“移民”、“求学”,逐渐向“镀金”转变,加之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僧多肉少的城市资源;日益缩小的创业空间;愈演愈烈的人才竞争,都带来了明显的留学人员就业趋势变化。

留学生归国就业调查 四类海归最抢手

在就业城市的选择方面,37.3%和31.8%的留学生将上海和北京作为回国工作的首选,同时也有1/3的留学生投票给了其他中型城市。在企业选择方面,数据显示,外企仍是当前留学人员的首选,比例高达36.5%,国企占31.5%,中外合资企业占13.4%。

而在最为敏感的薪酬调查中,对于“第一份回国工作可接受的最低月薪(税前月薪)”,大多数海归们将标准降到了4000到5000元,也有14.5%的海归表示愿意接受2000到4000元的月薪。人力资源专家表示:“留学生和国内大学毕业生 一样,薪酬预期都更加务实,不过在国外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留学生薪酬普遍较高,相比起求学,企业更看重他们在海外企业职场中培养的工作方法和职业态度。”

一、创新型海归。

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新鲜事物、信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拥有较为先进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创新型”海归人员很受青睐,他们是国内企业及科研机构最渴求的创新催化剂。

二、创业型海归。

面对国内各类产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国家和地方对海归自主创业给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这也将令其拥有施展拳脚的广阔空间。

三、专业技能型海归。

在当前国家宏观政策下,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医疗医药、金融与保险、贸易等行业对专业技能高端人才的需求,因此“专业技能型”留学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四、小语种语言性海归。

小语种语言的掌握也可以增强就业力(近几年,德语、西班牙语、俄语、韩语、日语等非常受欢迎)。

太傻留学网:

篇二: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海归就业现状如何?

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海归就业现状如何? 《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是在教育部办公厅、国际司、财务司、政法司、人事司等有关司局的支持指导下,在北京大学、首都经贸大学有关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下,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于2015年12月出版发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稳步增长,到2015年底,我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达到404.21万人,年均增长率19.06%。

同时,回国人数也不断增加,从1978年的248人,增加到 2015年40.91万人,累计回国人数达到221.86万人,年均增长率22.46%。

留学回国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在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国际视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虽然其人数比例仅占我国每年高等院校毕业生总数的大约5%,但留学回国人员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市场备受关注的群体。

根据最近几年的数据,每年回国人数与出国人数的比例为70-80%,即绝大多数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就业。

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有79.87%学成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

如何服务好留学回国人员的问题,备受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如何全方位服务所有留学人员,打通人才市场供需之间的信息交流,对帮助留学回国就业具有重大意义。

二、主要内容

(一)留学回国就业趋势分析

1、留学回国就业人员基本特征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我国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占59.16%。年龄主要分布在23岁到33岁之间,占95%。

留学回国就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为27.04岁,其中硕士为26.56岁、博士为32.09岁。 80.70%的留学回国就业人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9.49%为博士研究生学历,9.81%具有本科和专科学历。

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中,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是最为热门学科方向,其次是工学、文学和法学。

不同学历背景的人群专业方向存在较大差异,博士学位的主要专业方向有化学、材料、经济学、电子与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科学。

而硕士研究生学历人群中,人数比例较高的专业方向为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管理学和国际商务等。

本科和专科的专业构成接近于硕士研究生学历组,主要为工商管理、经济学、会计等。

2、留学国家和时间

留学回国就业人群的留学国家较多,按人数比例排列,主要留学国家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法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乌克兰、新 加坡、荷兰和瑞典。

博士研究生学历的留学回国人员主要留学的国家为美国(28.95%)、日本(12.90%)、英国(9.95%)、法国 (6.48%)、德国(5.57%)、韩国(4.91%)、新加坡(4.58%)、澳大利亚(3.60%)和加拿大(2.49%)。

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留学 回国人员留学英国的人数最多,占42.52%,其次是美国

(18.83%)、澳大利亚(10.41%)、法国(4.24%)、韩国(3.26%)、日本 (3.04%)、德国(2.40%)、俄罗斯(1.65%)和加拿大(1.19%)。

本科和专科学历的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中,21.27%留学韩国,其次为 英国(10.63%)、美国 (9.56%)、 澳大利亚 (8.86%)、 加拿大 (8.54%)、日本 (7.97%)、俄罗斯 (7.72%)、马来西亚 (4.49%)、新西兰 (3.10%)和乌克兰(1.90%)。

留学回国就业人员平均在国外学习的时间为21.47个月。

博士研究生所花时间最长,为46.30个月,硕士研究生平均所花时间最短,为16.17个月。本科和专科的平均留学时间为36.62个月。

3、留学回国就业情况

从北京地区就业落户的留学回国人员就业机构类型数据分析,留学回国人员在京就业的主要机构类型为国有企业(23.85%)和民办企业 (19.40%)。

其次为外资企业、国家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

硕士学历留学回国人员的就业机构类型分布规律和总体分布情况基本一致,但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主要选择大专院校和国家事业单位就业。

和前两年情况对比,进入国有企业的人数比例有下降趋势,而进入外资企业的人数比例有所提高。

留学回国在京就业人员仍然首先选择北京城区入职,包括海淀、朝阳和西城,直接入职郊县机构的人数比例很小,甚至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在远郊县入职。

和前两年相比,进入北京昌平区的留学回国人员比例有上升趋势。

4、留学回国就业意向

参与留学回国意向调查的人员中,接近一半(49.34%)的留学回国人员期望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地区寻找职业发展机会,这个比例比2013年下降了8个百分比。

就工作期望的区域来说,75%的受访者愿意在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其次是中部地区(15%)。 留学回国人员期望工作的行业主要为金融业(30.01%)、教育(9.88%)、文化(7.8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69%)。

企业仍为留学回国人员青睐的就职目标机构,有29%的受访者选择了外资企业、20%选择了国有企业、17%选择了民办企业,即三分之二的留学回国人员期望在企业机构入职。

其次是事业单位(14%)、 高校和科研(11%)。仅3.32%的留学回国人员期望自主创业,但和上一年相比,增加了一个百分点。

职业发展空间是所有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决策过程中考虑最多的因素(68.41%),其次是工作地点(60.20%)和薪酬福利(41.51%)。

(二)专题研究报告

留学人员一直是全球人才争夺的焦点之一。

本研究报告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鼓励留学回国就业政策,并简单评述了不同时期的政策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恢复留学人员的派遣,但主要是以公派留学为主要形式,逐步形成了从留学计划、人员选派、留学过程管理和回国工作分配等环节。

当时的留学回国工作是从加强留学管理来实现留学回国服务的目的,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留学回国具有复杂多样的社会背景,留学人员本身也会有不一样的解读,即使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也不能保证所有公派留学人员都能按时回国。

因此,迫使我国政府完善公派留学政策,包括减少攻读学位的名额等措施,来应对人才外流。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留学政策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1993年,中共中央第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发布,确立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12字留学工作方针,成为之后很长时间内指导我国留学工作的方针政策。

在中央确定的留学工作方针指导下,我国留学政策逐步完善。

在吸引留学人员回国方面,主要通过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提高留学人员的生活待遇等措施,来鼓励更多的留学人员回 国工作。

进入21世纪,我国留学和留学回国进入一个相对理性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年轻学生选择到国外学习,自费留学成为留学的主要群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回国政策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方面,通过人才项目的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回国。另外,通过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打造优良的创业平台和环境,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这两项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吸引高层次留学人才。

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留学回国人员的学历层次和

出国人员留学回国就业

类别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攻读硕士学位和本科毕业的留学人员所占比例较高。

这些留学回国人员主要进入国内人才市场。如何更好地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发挥作用成为留学工作的重要课题。

篇三:【留学生回国就业】为什么你难以离开金融行业?

【留学生回国就业】为什么你难以离开金融行业?

我们对金融界人士总有这样一种看法:他们是天天与钱打交道的人,他们并不缺钱,所以也不担心没有钱。这听起来让很多人都很羡慕。不过,非金融圈的我们,或许还是难以体会真正当局者的感受,难以了解金融圈内的人对金钱是一种什么样的看法,或许应该秉持一种什么样的金钱观才是正确的。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篇文章,主人公是黑石(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的一位35岁就退休的前MD,Khemaridh (Khe) Hy,他将他的经历以及对他对金融职业的深度思考,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我们,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令人向往的行业。

35岁退休,忍痛离开深爱行业

如果你想画出理想的金融行业的职业弧线,或许很难想出比Khemaridh Hy更完美的轨迹了。他是黑石公司的前董事总经理(MD)。

HY是2015年的5月离开金融行业的,那时年仅35岁。他200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理科学士学位,计算机科学),之后在一系列的小型对冲基金工作,6年前加入贝莱德工作。

在那里,他一路升迁,成为贝莱德22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业务的纽约研究主管。然后,在他获得权力的高峰之后,Hy离开了他深爱的行业。

如今,他是健康生活的宣传者。他沉思,写博客,锻炼,和他的孩子们在一起。最重要的是,Hy的做法,如他自己所说的,“深刻地进行自我询问”。他表示,得益于在金融行业工作,教会了他一些事情。

为何不愿离开金融行业

“离开黑石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Hy说,“我花了两到三年时间才痛下决心。曾经有过一种自我怀疑,我问自己是否愚蠢到要离开一些曾经如此努力的事情,且它们是有很高的进入门槛。这有点像退休的陈述,我对自己说,你正处在你的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为什么要这时离开呢? ”

Hy直言不讳,使他留在金融领域的恰恰是因为恐惧。尽管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尽管他有能力在其他地方都混得不错,但Hy表示,他十分担心“贫困”。这不仅仅是脱离了富有的曼哈顿的“贫困”,也有现实的无家可归。“这就是所谓的稀缺心态”,Hy说,“不管你拥有多少钱,你都会害怕有一天你会把它们都用光。”

这是稀缺的心态是最难克服的东西,尤其是当你想离开金融业时,对于此Hy深有体会。这是因为害怕没有钱并不仅仅是关于没有了钱这一物质,更多是关于死亡。“这里你可能要思考得更深一点。对我来说,稀缺的心态是我的核心,对死亡的生存恐惧,导致从来没有足够的时间,或金钱、机会,做我想做的一切。”

因此,退出金融不仅仅是退出金融,它面对的是你自己的死亡。这永远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金融从业者的金钱观

Hy表示,这种“将没有钱视作为死亡的一种代理”而由此产生的恐惧心理,是很难以消亡的。“我几乎任何时候都不缺乏金钱。事实是,从我15岁开始工作,我从来没有真正看到过我银行的账户数字在20年内下降的情况。而现在是第一次发生,这种感觉让人觉得很可怕。”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前银行家和职业教练Victoria Macpherson认为,每一个金融“逃犯”都有尝试再次回归行业的趋势。即使他们可以退出,但许多银行家都会有2到3个在与行业彻底一刀两断之前摇摆不定。

当Hy离开贝莱德时,他给了自己二年的缓冲期。虽然银行账户缩水,对他来说依然是一个持续的焦虑来源,但Hy表示,他对金钱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

“我曾经想要很多钱,那时我只是用金钱作为一个衡量成功的指标。但现在,我觉得拥有金钱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面前,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利。”

身处于金融这个时刻都与金钱为伴的行业,很容易在金钱的漩涡中迷失自我,但这显然不是一个具有正确金钱观与优秀执业素质的金融从业者的表现特征。真正将金融气质深入骨髓的人,扮演的一般是金钱的主导者角色。他们只是将金钱看作是一种服务的工具,为我所用,但绝不会深受其牵制。

标签:就业 留学回国 出国人员 出国留学回国后的就业 出国留学毕业回国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