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文书 > 正文

【转型时期班主任工作“心经”】 新时期班主任标准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班主任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教育措施、教育策略,发挥我们潜在的教育智慧,形成优良的教育性格,才能真正做好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转型时期 班主任 心经
  
  一、小事化了的教育策略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表扬学生的微小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劣高明得多”。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个体,他们身上蕴藏着无限的青春与活力,表现是他们的天性,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周围的人与事产生的好奇心,是儿童个体对自然力量的体验。活泼、好动、调皮是他们天性的一种自然流露,教师们常常抱怨他们坐不住、好动、喜欢寻找刺激、嬉戏打闹、恶作剧、“不务正业”等。因此,许多班主任以为把学生的这些“坏行为”压制住了,班级就管好了。以致于许多教师花大力气在学生的这些“小恶”上,动辄怒吼、呵斥、责骂,有的还严厉惩罚,直至把学生制服、听话为止。还有许多班主任常为学生的这些日常捣乱行为而苦恼,因为学生总是改了又犯,犯了不改。
  其实,在教育过程中,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成长的标准是学生的天赋、潜能的实现以及作为社会人的素质得以提高,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品德好。如果班主任把学生一切与学习无关的行为都当作“不务正业”而进行管制,那些“老实”的学生就只得把这些天性在其它时间发泄,造成“5(天)+2(天)=0”的教育效应,或者从小就压抑自己,循规蹈矩,以牺牲少年的天真活泼,甚至以牺牲创造力为代价。而那些“不老实”的学生因为不能自我约束,只得时常“出轨”,在班主任眼里就成为“坏学生”、“差生”,讽刺、挖苦、责骂则成为这些学生的家常便饭,从而使这些学生自然而然的成为“后进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被淘汰。一个班学生性格各异是正常的。我们不负责地淘汰学生,抹杀的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与希望,丢给社会的可能是包袱与不稳定,因此对学生的这些不损害他人与集体,不涉及品德败坏的“小恶”,我们不妨采取小事化了的教育策略。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责备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小声哼出的警告……,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树立了教师的威信。“小事化了”,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化解了师生间的敌对,同时也可以保护学生的天性,使学生意识到班主任对自己的爱护与信任。
  
  二、出奇制胜的教育效果
  
  著名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认为教育的艺术往往在于出其不意,新时期学生信息来源广,喜欢新生事物,崇尚个性,追求自由,他们讨厌唠叨、说教以及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中,由于班主任工作创新力度不够,总是用讲道理。榜样示范、奖励惩罚等老一套方法教育学生,往往形成了教育定势,以致于班主任未开口学生就知道他要说什么,犯了错学生就等着挨批,班级活动一定带有政治意义等。实际上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厌烦和倦怠,学生必然产生敌对与递反心理,教师也会产生不耐烦与急躁情绪,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妨换种方法,改变一种思路,使用一些新的措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教育产生吸引力,从而达到教育效果。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得知一个学生打另一个学生后,不是劈头盖脸的批评,而是准备了三颗糖,第一颗奖励学生敢于承认错误,第二颗奖励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第三颗鼓励他今后一定会有改进,学生想都没想到教师会用这种方式教育他。从此该学生深怀感激也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正,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见机行事的教育智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学生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会有反复、曲折的过程。许多教师因为学生屡教不改或与自己对立就失去教育耐心,因而教育缺乏成效。其实,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不论是教学、德育或管理组织都必须具有专业知识,高超的技能技巧。如果一个班主任指望对学生吼二句,惩罚说教一次或粗暴地处理学生,学生就可以改好,那学生的教育就不需要专业化的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就具有可替代性,其社会地位与职业声誉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具有教育学生的艺术,而教育艺术?主要通过教育智慧体现出来,教育智慧是班主任面对变化着的教育情境,对教育事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即时决策,果断处理的能力。它是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地驾驭,深刻地洞悉,敏锐的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如:一次一位学生下课了,找到班主任说她爸刚跟她买的金笔不见了,许多学生主张搜身和?书包。如果班主任果真如此,既违法又伤害了学生,搜不到还会使自己颜面尽失,即使搜出来也会使该生从此被人鄙视与唾弃。这时班主任可以采取冷处理,“可能是哪位同学太喜欢,拿去看了后没有及时归还,可能是哪位同学拾到了不好意思交上来等等”,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改正(1)。再如一位新班主任用尽自己所有办法改变一个老顽固学生收效不大。一次,该生病了,班主任去看望他,发现班上没有一位学生看他,班主任灵机一动,组织十几位学生代表手捧水果,自制卡片、礼物等来看望该生,使该生大受感动,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从此该生为了感谢同学,主动帮他忙做重活、修理书包、文具等,同学也开始喜欢他,学习成绩也大有好转。
  
  四、诲人不倦的教育性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训笑里有爱迪生。”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教育性格贝,是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基于对教育、对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对家庭、对社会等的认识的态度,继而产生的相应的行为方式。通常表现为教师的学生观:是否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平等地位,教师的评价观:是否真心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社会的人才,未来的各行各业建设者,教师的职业观:是否把教育事业当作严肃、神圣的事业,从而敬业爱岗等等,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班主任随意讽刺、挖苦学生,有的甚至谩骂、体罚学生,不把学生当人看待,教师心目中好学生的标准仍然是听话、成绩好,导致教师对待学生偏心、不公正、不公平,抹杀压抑学生身上看似与学习考试无关的个性与特长、嗜好,对班主任工作缺乏认识,把它当成负担,不愿意付出与牺牲,对学生的教育不愿花费精力与时间,更不愿付出心血等等。实际上翻开教育史,所有优秀班主任,其成名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对学生充满爱,愿意在学生身上付出心血与精力,而所有做不好班主任的老师则各有各的不同:要么对工作不认真负责,要么对学生缺乏尊重与信赖,要么一味以分数为标准,缺乏宽容与忍耐,而这一切都与一个班主任的教育性格有关,那就是诲人不倦。你只有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人看待,你才会蹲下来与学生讲话。你只有意识到学生各有千秋,各有差异,你才会有宽容与忍耐,你才会因材施教,你只有认识到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家庭的精神支柱与希望,都是中华民族的公民与社会的建设者,你才会真正热爱学生,才会耐心教育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把教育学生的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诲人不倦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性格。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最重要素质与条件。
  
  五、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其《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向传统偏向认知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提出了七种智力:①语言智力,②逻辑-数学智力,③视觉-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动觉智力,⑥人际智力,⑦自知智力。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人可能在某一两方面是天才,而其余方面是蠢才,有人可能各种智能都一般,但如果他所拥有的各种智能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则可能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会显出很出色。
  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育学生。因此,做好班主任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是以生为本,它是教育学生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的终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是做学生工作的前提,同时让学生的特长、个性得以发挥,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又是教育追求的终级目标。正象数学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教师要对学生有不同的成长要求和发展标准。不能按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只能是按各学科基本要求来统一要求所有学生,然后允许学生在不同领域各有?重。许多班主任往往用全班最好的学生作为统一标准或是教师心目中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学生一旦做不到就缺乏宽容与耐心,求全责备,导致学生兴趣抹杀甚至厌学。班主任工作的成功就在于理解学生,把不同的学生都能培养成人,就象一个球队的教练一样,要善于发挥不同队员的特长,在不同的活动中取得胜利。

标签:心经 转型 班主任工作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