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新闻 > 正文

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如何实现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本性】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学科,是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真实地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长期过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学中的歌曲、乐曲等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许多内容体现了学科融合的特点。但是在音乐课上如何合理安排内容、设定环节,真正做到学科的融合,体现音乐本性,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现音乐本性
  音乐教育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为主要目标。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音乐课堂,在音乐课堂中始终贯穿以音乐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审美创美的能力,设计与音乐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抒发感情,在精神上获得享受。
  一、教师身先士卒,以情感为本,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罗杰•诺斯说:“音乐的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激情”。音乐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这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表达、无法转译的,这是音乐的情感本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在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逐步提高他们有效的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火花。”那么教师就是引爆心灵的火焰,本身就是灼热强烈而富有热情的。为了使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和意志品格得到培养,教师必须身先士卒。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因始终以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投入教学活动,运用自己的积极情感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以激起他们相应的情感,形成师生和谐、融洽、感人的课堂教学气氛。例如:教唱国歌,如果在课堂上大讲特讲抗日义勇军的故事,有关国旗的故事,那就变成了历史课或政治课,而不是音乐课。只有以音乐为本,强调好附点和三连音的功能,始终让学生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去聆听去感受,民族尊严、爱国情感才能真正获得提升。
  二、以音乐为本,远离浮华,围绕音乐开展实践活动
  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始终贯彻以审美为核心,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理念。音乐课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因此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音乐、感悟音乐和创造音乐的主要途径。上述《西风的话》一课中,教师花了大量的精力在朗诵诗词、讲解诗词上,一遍遍朗诵之后的收获就是学生们对文章越来越熟悉、朗诵得越来越流畅。课堂上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些非音乐的要素上了;下课后,得到的却是音乐以外的东西。与其花时间讲解诗词,到不如多分析下背景音乐《秋的喁语》的旋律走向、音乐气氛、乐句的起伏和起止上来,倒不如把时间让给学生,请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朗诵形式或艺术手法去表现作品意境。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有了教师的这些提示,在活动中充分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带给他们情感上的愉悦,在潜移默化中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因此,在音乐课上,教师应抛弃烦琐的理性讲解、分析,设计丰富多彩的可操作性的音乐活动,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去做、想去做、想象的出做出来的效果,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音乐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三、以简单为本,让学生在自然流畅的课堂中感受体验音乐
  好的音乐课就像是一场音乐会,让人感觉不出教学过程设计的痕迹,非常自然流畅。教育就是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音乐教学也是如此,音乐课就是要上得简单。如在全国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大河之舞》,就是将节奏贯穿始终,通过节奏的一次次变化变奏,讲课一次次升华。虽然是针对小学生,但是这堂看似深奥的课,却上地浅显易懂,流畅自如。听课老师也评价:“很简单却很实用的一节课”!反思这节课,课堂紧紧围绕节奏这一主线,让学生充分感受了音乐、积极参与表现,不断地创造。我想,这应当是音乐课追求的境界。
  四、多种音乐教学形式的大胆尝试和运用,多方位多角度体现音乐性。
  1、通过课前音乐师生问好,把学生领进一个美的环境。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课的开头不能千篇一律的用语言师生问好,要根据音乐课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歌唱氛围,用轻松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教室,师生音乐问好,发声练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优美旋律的熏陶,进入宽松的欣赏氛围和想象空间,使他们感觉轻松自然。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为上好音乐课奠定了基础。
  2、通过多声部合唱培养学生在演唱中聆听和声效果,提高多声部演唱能力,感受另种意境下的音乐。
  合唱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对于培养学生多声部的感觉,丰富音乐表现手段,拓宽音乐感受层面,形成集体协作精神有积极意义。在合唱教学中我首先从练习主和弦开始,先进行一个声部,其它声部依次进入。引导学生边唱边听。合唱不只是唱。还要建立和声听觉。唱一个声部听另外一个声部,使学生被丰富的多声部音色所吸引,从而引起练习的兴趣。如在合唱教学时,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唱好二部合唱,要求声音和谐、均衡、统一,指导学生运用轻巧而富有朝气的声音和起伏变化的力度演唱歌曲,表达自己的感情。切忌:将二声部机械地能合在一起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一定不能忘记处理作品,让学生在唱一首二部合唱的歌曲时,两个声部能均衡、协调的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增强感染力。
  3、通过指导学生倾听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美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美的想象是知识的源泉。”所以我把开启学生音乐想象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对所有歌词的乐曲首先是听,在听的过程中去思索、去想象。如:在指导学生欣赏《苗岭的早晨》乐曲时,我设计了初听、分段听、再听“三步曲”,在老师的诱导下让学生边听,边看录像、插图,边联想。明朗清新的旋律把学生带到了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秀丽图景之中,使他们产生了: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百鸟在山林中尽情欢唱,苗族同胞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情景,仿佛置身其境,产生“音画”效应,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节良好的音乐课,教师既不能让学生长时间地呆呆地坐在那里光唱,这样学生对音乐课很难产生兴趣。也不能让学生自始至终的不停的忙动,这样课堂纪律既乱,学生又累。教师还会力不从心。参与者的强度和规模应该是:有动有静、全员参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分小组进行活动,使动觉参与和心灵参与相结合。从而达到个体动静互换,整体动静互换,使一节课张弛有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用声势、身体、乐器、伴奏、合奏、表演、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动中学音乐,在动中感受音乐,在动中发展想象,在动中愉悦身心。――在动中体验音乐!
  总之,我们的音乐教学应当将理性的分析自然地融进感性体验中,去除过多的修饰和花哨的教学手段,用音乐的手段去解决音乐课堂中的问题,让音乐课回归音乐本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音乐、在音乐中享受乐,这样才符合我们音乐学科的特点。
  

标签:音乐 如何实现 本性 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