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英语 > 正文

保定市鲜活农产品的农超对接【基于“农超对接”模式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策略】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具有流通环节多、信息不畅、中间环节层层加价、流通过程中损失过大、流通成本过高等特点,这是阻碍我国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三方共赢。可以说,农超对接模式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今后发展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农超对接;农产品;流通渠道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2-0095-03
  农产品品种繁多,各品种的品质特性差别很大,其流通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这里所探讨的农产品流通主要指畜肉、禽蛋、蔬菜、瓜果、水产品等直接作为最终消费品供人们消费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状况。
  一、当前我国农产品的主要流通模式
  目前,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比较复杂,在从农产品生产者到农产品最终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流通渠道多种多‘样,流通节点比较多,为了更好的探讨这些流通模式,可以用流通节点渠道模式来加以分析。流通渠道结构是指农产品在由供应商向零售商实体转移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运输路线和停留节点。农产品流通节点渠道结构由农产品供应链决定的。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是由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物流配送企业以及零售商等上下游企业构成的网链状式体系。具体地说,其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销售、信息活动等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的目标。
  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把整个农产品供应链分为六个节点。一般农产品的供应商为农产品生产者――农户,大量的分布于各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经销商为产地批发商,制造商为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分散于周边区域从事市内批发业务的经销商或物流配送中心,零售商则是指农产品零售终端,包括超市、大卖场、菜市场、农贸市场等等,最终消费者为个体消费者和宾馆、饭店、学校等团体消费者。
  二、当前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产品流通渠道比较多,流通模式比较复杂
  从图-1可以看出,从农产品生产者到农产品最终消费者,流通渠道过多,大多经过五个以上环节,这是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二)从事农产品经营的主体比较分散
  目前从事农产品经营的大多是农户、私营企业、个体农产品商贩等,这些主体共同的特点是:经营规模小,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缺乏统一规划,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经营不稳定。
  (三)物流技术落后,难以承担起农产品对其较高的需求
  由于很多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要求。而现在农产品流通渠道中80%以上的产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加之运输成本、运输能力和产品保鲜技术等原因导致农产品损失巨大。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0%~2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蔬菜水果物流则更为典型,产品可以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一冷库一冷藏车运输一批发站冷库一超市冷柜一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四)农产品的交易方式落后
  农产品的交易主要是对手交易,即通过将农产品全部摆放在摊上,由业主和客户互相叫价进行交易,导致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需平衡。这种交易方式的采用也是由于特定原因造成的:保鲜设施跟不上,只能即时现货交易,收货后很少采用预处理措施,而且绝大多数市场无库存能力,使得上市农产品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售空;农产品非标准化,无法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拍卖交易。
  
  (五)农产品市场信息化程度低
  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者库存管理的软件。很多流通环节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更不用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自己服务。
  (六)农产品加工包装能力比较低下,品牌数量少、覆盖率低
  农产品相应的分级、包装和加工等处理措施应用较少,市场缺乏品牌响、信誉好的主打产品。近几年来,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流通环节的初加工、简单包装的品牌产品数量虽有增长,但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这导致了流通环节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市场间的差价而不是加工增值。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一般都在90%以上,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为1:4到1:3,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为80%。而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20%~30%,加工增值比例为1:1.5左右,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不到30%。蔬菜水果经过采摘后储藏加工,国外增值比例为1:3.8,而我国只有是1:2.1的水平,蔬菜水果采摘储藏比例不足30%,加工比例不到20%。
  三、“农超对接”模式的特点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农超对接有以下特点。(1)打破旧“行规”,“无缝对接”城乡市场,扶持农产品流通,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又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2)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超市直接和农业合作社对接,减少了大量中间环节,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30%,给消费者带来实惠。(3)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市场行情千变万化,超市将采购链延伸到农户生产基地后,充分发挥了市场调节作用,将最有效的消费信息传递给农户,指导生产。商家按照市场需求,提出品种和数量要求,农户按其品质、安全进行生产。期间,商家从技术、知识角度向农民提供服务,比如农药喷洒与采摘期的衔接时间,少用、不用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或降低其残留量于安全值内。(4)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超市采用现代化经营方式,设施齐全且管理到位,对农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流通加工,有利于降低农产品储运及销售过程中的损耗。
  四、基于“农超对接”模式的流通渠道创新策略
  (一)农产品生产主体的集成创新
  将零散的农户组合起来,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农业公司,把合作社或农业公司作为龙头,与超市对接。通过农户以土地人股分红等机制,形成集成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组织。这便于超市与农业合作社共同开展工业式的标准化生产,并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和条码 技术,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可追溯性,以及农产品质量的可控性。
  (二)构建超市核心农产品配送中心
  具体做法是整合农产品批发和物流运作企业,建设核心农产品配送中心,形成了交易、储存、深加工、配送等多位一体的网络交易平台(如图-2所示)。该配送中心有以下特点。
  1 超市配送中心是“农超对接”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配送中心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技术平台,使得配送中心成为联结生产、储存、加工、配送和零售的核心环节。配送中心要能利用自身的优势整合所有资源,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物流成本,因此,它是“农超对接”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
  2 超市配送中心也是供需信息加工传递中心。配送中心向农业合作社适时发出农产品需求指令,向超市适时发出供货指令,以保证超市能在正确时间,得到正确品种和正确数量的农产品,既不造成缺货,又不造成库存积压。
  3 配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合理的流通加工。农产品的分选、冷冻、分拣、包装以及各种深加工等都可以在配送中心内统一完成。农副产品规格、质量离散情况较大,为获得一定规格的产品,农副产品的分选、冷冻、分拣等加工量非常大,如在配送中心统一进行这些加工,可以提高流通加工的规模、降低流通加工的成本,同时,可以方便流通加工的统一管理,统一利用先进的流通加工技术,提高流通加工效率。
  (三)建立网上订购业务模式
  超市要建立网上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农产品流通也势必走向流通网络一体化的发展态势。所以,超市也要建立完善的网上订购模式,包括建立网上订购平台、网上结算系统等。
  (四)连锁超市要调整商品配置结构
  据统计,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我国超市应围绕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经营规模,适当调整连锁超市商品布局,增加鲜活农产品销售种类,扩大鲜活农产品经营面积,提高鲜活农产品销售比重。通过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经营规模,提高连锁商业企业市场竞争力。
  (五)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培育优质品牌农产品
  连锁超市要广泛宣传和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打造优质鲜活农产品品牌,从种植、施肥、采摘、包装、运输、储存、销售整个环节上,严把质量关,向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增强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促进优质品牌农产品销售规模的扩大。这是确保“农超对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建立新型农产品流通渠道,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不仅促进了连锁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而且对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荆浩,物流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寇平均,北京市果蔬市场组织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3]利丰研究中心,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刘德军,张广胜,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5]杨丽,果蔬产品及加工标准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4
  [责任编辑:汤伟山]

标签:对接 农产品 流通 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