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英语 > 正文

阳光农廉网_建设新农村织好“阳光农廉网”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1年7月13日,“山西阳光农廉网”正式开通运行,这标志着覆盖山西省、市、县、乡、村五级的阳光农廉网络体系全面建成。如今,各级“阳光农廉网”充分发挥公开、管理、监督、服务平台作用,提升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水平,在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场整治农村基层腐败的大幕正悄然拉开:2011年是中央出台《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后的攻坚之年,而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正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有反腐专家认为,农村基层腐败是不折不扣的“群众身边的腐败”,其危害之大、影响之恶劣,与一些大贪巨贪相比也毫不“逊色”。近期,吉林、山西、四川等多个省份正在酝酿或已经实施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将其纳入转型跨越发展的“大盘子”一起谋划部署。2011年4月,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依靠“制度+科技”手段强力推进全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高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和群众对农廉工作的满意度,建立具有山西特色的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省政府第一批安排省财政资金3754.7万元,支持人均财力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1个县(市、区)阳光农廉网络建设。截至6月底,全省共投资2亿元打造阳光农廉网。目前,全省11个市、116个涉农县(市、区)、1288个乡镇街道的阳光农廉网已全部开通。村级阳光农廉网也已开通22165个,占到行政村总数的80%。
  构建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1.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有待加强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确保农村政治和社会稳定,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是关键。从总体上讲,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行动迟缓,措施乏力。近年来,镇村两级经济逐步地发展,干部大部分精力在抓经济建设,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
  二是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宣传不到位。一些地方反腐倡廉教育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法律和党纪方面的教育不够。在农村没有形成大力宣传廉政思想、廉政教育的氛围,农村干部“两个务必”的思想树得不牢,办事互相攀比,讲排场、比阔气,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是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监督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把党纪国法扔在一边,做出与法纪相违背的事情,经济违纪案件不断上升。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征用、道路建设、改水改厕等都涉及资金的安全使用问题,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拥护程度,就取决于新农村建设资金安全使用程度。但在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有些村干部的经济上的不清不楚,使老百姓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疑惑。
  四是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不到位。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工作都带有一定的硬任务和硬指标,使农村干部往往采取较强硬的行政手段,确保工作能及时地完成,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因而,在一些基层农村党员干部头脑中法律意识淡薄,民主监督意识较差,谁提意见就要反对谁、打击谁。一些农村工程项目承包随意性大,村级财务以及村集体财产的处置透明度较低,使群众对党员干部产生不信任的情绪,恶化了干群关系。
  五是对乡村政务公开不到位。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还须进一步完善。在一些乡镇对政务公开落实不力,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比如有些村委会的财务收支情况一年才公开一次,对一些“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待到“冷”后才公开;在公开的形式、内容等方面不能按照文件要求及时、实事求是的进行全面公开,比如有些村在财务方面,只公开简单的账面数字,不公开详细情况,只公开总收支情况,不公开群众最关心的招待费等情况。
   2. 山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声有色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政治保证。山西是一个拥有2300余万农村人口的省份,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顺利完成转型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山西省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紧密结合实际,着力推进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问题最突出的重点领域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以重点工作的成效带动全局工作发展,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建设推进,增强了惩防体系建设的综合效能,走出了一条以重点领域突破带动整体建设的路子。近五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不断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并在查办大要案件、安全责任事故背后腐败案件、国有企业领域案件、“小官大腐”案件上实现了新突破。五年来查结的34045个案件中,处分地厅级领导干部61人,县处级干部1492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9.4亿元。
  2007年,山西省纪委、监察厅针对全省农村的情况,在全省自上而下深入开展了城中村、矿产资源型农村、矛盾突出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调研活动。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三类村的各自特点,山西省纪委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中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资源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意见》,着力解决城中村拆迁改造、土地征用补偿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矿产资源型农村村矿矛盾、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之后,在2009年,全省11个市、115个涉农县(市、区)以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深入一线,集中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调查研究。此次调研共摸排出矛盾突出村2228个,这些村主要存在涉及惠农政策落实、征地拆迁、“三资”管理、民主公开、干部作风、民事纠纷、家族宗派、历史遗留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对此,2009年,山西省纪委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矛盾突出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意见》。并于当年4月,在长子县召开全省加强矛盾突出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进行全面安排、专项部署。根据部署,全省实行农村突出矛盾“月排查季报告”制度,乡村两级按月进行矛盾排查,规范档案,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分类登记,实行季报。同时,发放“农民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信访卡”,主动与农民群众沟通联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和利益诉求。全省共排查解决突出问题7078件,调处农村矛盾纠纷2万余件。与此同时,各地还结合实际大力加强工贸型农村、工业型农村、纯农型农村、贫困型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过程中,山西省不仅针对不同类型农村的实际进行分类指导,而且针对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分类指导。比如,针对涉农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仍易发多发的现状,2009年11月,山西制定了《关于加强涉农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工作的意见》,并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市、县和相关部门,省纪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各级、各涉访部门在接到通报10日内须确定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2个月内解决完毕,并将解决情况反馈上报。对问题严重的12个重点县,省纪委与主要领导进行了约谈和诫勉谈话。同时,严肃查处了朔州平鲁区凤凰城镇克扣粮食直补款、阳高县古城镇截留国家专项补贴、方山县圪洞镇挪用农民征地补偿款、曲沃县万户村违法占地等典型案件,并向全省做了通报。针对一些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资源管理无序的问题,2010年4月,山西省在深入开展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在全省农村统一推行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支出审批单”。目前,全省建立健全了“三资”管理、“三务”公开、民主决策和监督、农村综合改革4个方面的36类制度,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
  2011年4月13日,山西省委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夯实农村反腐倡廉教育基础、健全和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强化强农惠农政策监督检查、深化农廉工作改革创新、纠正损害农民权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等六大任务,着力构建集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六位一体”的山西特色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其中,《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阳光农廉网的作用,依靠“制度+科技”的方法推进农廉工作。为加快阳光农廉网建设,山西省要求把阳光农廉网建设作为推进农村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县委的关键作用,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阳光农廉网建设和管理的具体措施,做到阳光农廉网覆盖所有行政村。明确县(市、区)、乡(镇、涉农街道)和有关涉农部门等信息公开的主体责任,以涉农信息公开为重点,把农村“两委”干部及其行为作为阳光农廉网监督对象。注重网络建设、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阳光农廉网的公开平台、办事平台和监督平台作用,不断提高农廉工作的科技含量,切实防止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让农民群众切身体会到阳光农廉网建设带来的实际成效。
  山西建立五级“阳光农廉网”过程
  1. 运城市首创“阳光农廉网”新模式
  运城市是山西省的农业大市、信访大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1%,信访量占全省的10.1%,其中涉农信访占40%,涉农信访居高不下成为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财务管理、土地流转和涉农政策落实问题一直是村务管理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推行的村务公开,主要是通过张贴告示、在黑板上手写,信息容量少且保存时间短,农村地区村务混乱现象普遍存在,成为引发干群矛盾、导致农村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运城市以互联网络为支撑,2010年投入资金1517万元,配备触摸屏、计算机等电子设备4000余套,创建了一个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153个乡(镇、办)、3190个行政村的涉农信息公开平台,探索出了一条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基层稳定的有效途径。
  拓展网络公开内容,着力突出全面性。运城将各县(市、区)、乡镇、村以及16个重点涉农部门明确为信息公开主体,统一确定了6个方面的公开内容:即上级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农村“两委”干部任期承诺,涉农事项办理程序,支农项目确定和资金分配,涉农补贴、土地流转等重大村务事项,农村财务收支及债权债务。目前,全市阳光农廉网涉及内容基本涵盖了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绝大多数农村政务事务,农民掌握政策、了解村情、维护权益时“只需鼠标在手、无须东奔西走”。
  严格网络公开程序,着力突出真实性。对于村务公开内容,各村安排专人进行统计收集,经村委主任审核签字后上报乡(镇、办),再经土地、财政、计生等站所进行对口审查、核对盖章,最后由乡(镇、办)党委、政府再审签字后予以网络公开;对于县级涉农单位公开内容,必须经单位主要领导审检签字,报县(市、区)阳光农廉网络监管中心备案审检后方可上网。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定期对审核流程、公开内容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实行责任倒查,有效确保了规范内容不缺项、执行程序不走样、公开信息不虚假、正常运转不间断。
  灵活网络公开时限,着力突出时效性。针对不同信息的不同特点,在公开时限上,运城坚持因事制宜、分类实施:一是对上级强农惠农政策、涉农单位公开办事制度等宜长期公开的内容,全部实行长期公开;二是对“三资”管理情况、农村“两委”干部履行承诺情况等应定期公开的内容,全部于每季度末统一纳入上网公开;三是对各村集体资产处置、承包合同、宅基审批等需随时公开的内容,县、乡、村、组四级全部在每月末,通过阳光农廉网和村、组的“公开栏”及时公开。
  降低网络公开门槛,着力突出便民性。针对农村电脑拥有率低的现状,运城为每个村都配备一台电脑,使农民群众有条件了解网络公开事项;针对农民上网知识相对缺乏的问题,从软件入手简化操作环节,让群众通过3~5个点击步骤就可轻松查阅到所需信息;为县直涉农单位和乡镇主要领导分别专设一个社会公开的QQ号,农民群众可通过视频通话的形式,就有关公开事项与有关领导进行交流,目前干群视频通话已达3800余人次。
  强化网络公开监管,着力突出严肃性。运城市纪委设专机专人监控县、乡、村三级农廉网络公开工作,定期通报监控情况;在阳光农廉网上专设举报投诉栏,县(市、区)纪委每天查看一次投诉内容,并在网上及时反馈办理情况;对不按规定公开、无视群众反映的单位,由纪委约谈其主要领导;对一段时期内网上反映比较集中的共性问题,各县(市、区)召开党委常委会或政府常务会进行研究解决。
  健全网络公开机制,着力突出科学性。为确保农廉网络公开有规可循、有章可依,运城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了《公开资料报送制度》、《县、乡阳光农廉公开监管体系服务大厅工作规章》等8个方面162项规章制度。市纪委还把阳光农廉运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畴,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业绩评定、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
  “鼠标轻轻点、政策在眼前;连上网络线、难事也好办”。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运行,截止到2011年9月,全市“农廉网”的点击量达到385.87万人次,通过网络百姓留言接受群众诉求5780余条,为农民群众解决涉农问题10470余件,制止农村集体“三资”不合理开支760余万元,服务“三农”34800余件次。
  运城“阳光农廉网”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和谐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切实发挥了化解干群矛盾、保障农村稳定的“退热针”作用。阳光农廉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群众把关心、关注的事情都弄清楚了,疑虑消除了,对干部的工作自然会多一份理解和信任,也就自然更加相信党、相信政府。2011年1~8月,全市关于反映农村党员干部的信访量同比下降了49.4%。农民群众发自内心地说:“上访不如上网,阳光农廉网实实在在办在了咱老百姓的心坎上了!”
  二是切实发挥了约束干部行为、源头防治腐败的“预防针”作用。阳光农廉网将各种涉农权力都晒在“阳光”之下,这就从制度上“网”住了一些基层干部胡作非为的手脚,令各类“猫腻”无处藏身,促使基层干部更加自觉地依纪依法行政,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了腐败问题的发生。阳光农廉网创建以来,全市堵塞农村不合理开支和防止集体资产资源流失达6.1亿元。一些群众反映:过去集体资产承包合同,白天签的是10年,晚上“走动走动”就变成了20年;低保名单不透明,许多不该保的也保了……现在有了阳光农廉网,一下子就把这些干部的手脚“网”紧了。
  三是切实发挥了保障农民权利、维护群众利益的“清醒针”作用。80余万笔网上公开信息有力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为其及时准确地掌握涉身利益事项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如果对公开内容有疑问,群众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投诉或直接与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对话,93%的网络和视频投诉问题解决率,确保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
  四是切实发挥了激活发展动力、推进干事创业的“强心针”作用。随着阳光农廉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的和谐稳定凝聚起科学发展的充足动力,参政议政渠道的拓宽激发起农民群众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一大批行为规范、勤政廉洁的农村党员干部的涌现,也自觉充当起带动群众科学发展的“排头兵”。2010年以来,该市农村经济向好趋势不断巩固,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增幅在全省名列前茅。
  2. “阳光农廉网”做法全省推广
  运城市推行“阳光农廉网”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山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2010年10月5日,贺国强批示:“山西运城推行‘农廉网’的做法好,对于推进农村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有着积极意义,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请跟踪了解相关工作开展情况。”10月6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批示:“请根据国强书记的批示精神,加强总结,积极推行,不断完善,籍以不断加强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10月7日批示:“要落实国强书记的批示精神,总结运城市‘农廉网’建设的经验,大力推行村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党的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农村落实。”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道铭10月8日批示:“应认真贯彻国强书记的重要批示,总结完善及时推广运城市‘农廉网’的经验。深化农村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2010年10月12日,山西省全省农廉工作信息化建设观摩研讨会在运城市召开。会议组织省农廉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各市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对平陆、夏县两县的“阳光农廉网”运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观摩,对运城市推行“阳光农廉网”的典型做法进行了研讨。会议指出,要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等中央、省领导的批示精神,总结完善并推广运城市推行“阳光农廉网”的经验,破解村务公开难题,加强全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11月8日,山西省纪委下发了《关于推广运城农廉网经验,推进全省农廉网建设工作的通知》。11月10日,全省加强农廉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夏县召开。会议提出,2011年4月底前,要在全省全面普及推广运城经验,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运行。山西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金道铭在会上要求,各市、县党委、政府要把“阳光农廉网”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认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督促推动作用,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有关部门要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阳光农廉网”建设顺利进行、高效运转。金道铭强调,要注重对“阳光农廉网”工作人员的培训,保证信息公开的及时性、情况反馈的真实性、工作运行的连贯性和制度落实的有效性。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知识优势和专业特长,为他们在推进“阳光农廉网”建设的实践中搭建平台。
  3. “阳光农廉网”五级网络体系
  2011年7月13日,“山西阳光农廉网”正式开通运行,这标志着覆盖山西省、市、县、乡、村五级的阳光农廉网络体系全面建成。全省开通“阳光农廉网”的村已达22165个,约占建制村总数的80%。
  公开发布,让群众知事心底敞亮
  “制度+科技”,是山西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个显著特征。省政府第一批安排省财政资金3754.7万元,支持人均财力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1个县(市、区)“阳光农廉网”络建设。截至2011年6月底,全省共投资2亿元打造“阳光农廉网”。该省11个市、116个涉农县(市、区)、1288个乡(镇、街道)的“阳光农廉网”相继开通运行。
  “山西阳光农廉网”是全省整个阳光农廉网络体系的总网,还与省级26个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11个市的阳光农廉网站链接,实现了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四级联网,通过开设工作动态、政策法规、制度建设、“三务”公开等13个公开栏目,设立矛盾突出村动态监测平台、农廉工作考核体系平台、农廉内部信息查询平台、多级视频互动平台、百姓留言平台等五大管理系统,重点发挥公开、管理、监督和服务四大功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除涉密不宜公开的内容外,都要在网上公开发布。截至2011年7月,全省“阳光农廉网”已发布政策法规、制度建设、监督检查、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825项,发布农廉信息、工作动态211期。公开内容基本涵盖了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绝大多数农村政务、事务,形成了一个涉农信息的“集散地”和“大超市”,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晋中、大同、朔州、吕梁、临汾等地各级“阳光农廉网”均设立了30余个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公开栏,每个项目都具体到户、逐笔公开。对各项惠农政策及其补助标准、各项涉农收费项目,在固定窗口常态化公开;对农村“两委”干部履职承诺情况、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工程项目、集体资产处置等实行动态公开。
  截至2011年8月底,农民群众通过各地农廉大厅(查询室)查询50多万人次,网站点击量突破950多万人次,各级干部通过视频解答群众咨询5万多人次。
  
  【图表说明】山西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2011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依托“阳光农廉网”拓展农村基层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新途径。要利用“阳光农廉网”积极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建立健全例行公开、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制度;要利用“阳光农廉网”扎实推进乡镇政务公开工作,健全乡镇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推行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反馈纠偏等制度,及时公开乡镇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内容;要通过“阳光农廉网”不断深化村务公开工作,完善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积极推行本村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要把会议决议、实施结果等内容通过“阳光农廉网”公开。
  
  “全天候”监控,让群众管事心明眼亮
  “阳光农廉网”的推广,推动了电脑网络知识在农村的普及,大大缩小了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通过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嵌入式监督,更好地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省纪委农廉办通过定期不定期的网上巡查,对各级“阳光农廉网”网上公开、网上办事、诉求解决和干部作风等情况进行“全天候”监控。最近,省纪委农廉办通过网络渠道收集举报信息,转办、督办运城市和稷山县纪委,严肃查处了稷山县太阳乡修善村原支书文某、原会计黄某贪污、冒领农民粮食补贴款的违纪违法问题,二人均被开除党籍。8月中旬,网名为“关注”的网友,在忻州原平市“百姓阳光网”上留言,反映某村干部存在截留粮食直补款、冒领退耕还林款等问题。市纪委迅速介入,查明违纪事实后,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分,并追缴其非法所得。在晋城的“阳光农廉网”上,市纪委将实施村务事项的“四议决策”、论证审批、招标投标、验收结算、公开公示等环节都在网上公开,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不经过“四议决策”的事务,乡镇党委、政府不予批准;不经过招投标和合同鉴证的事务,乡镇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中心不予付款;不遵循工程合同的事项不予决算;不走完规定流程的事项不作为村级工作实绩进行考核。整个流程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科学严密的监督机制,堵塞了制度漏洞,杜绝了违规行为的发生。
  截至2011年8月底,全省各级通过“阳光农廉网”百姓留言平台接受群众诉求13093件次,解决涉农问题17982件。群众高兴地说:“通过阳光农廉网络平台晒账本、晒资产、晒资源,晒出了底气,晒出了正气,晒出了和气,阳光防腐让群众心明眼亮。”
  提供服务,让群众办事心情舒畅
  上“农廉网”就像“逛超市”一样,农民需要什么信息就点击什么信息。各级通过推行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网上管理,充分发挥农村计算机网络录入、统计便捷等优势,及时上网公开,上级部门可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的有效监管,农民群众可随时调阅本区域“三资”管理信息。
  此外,省、市、县农廉办把各级涉农单位、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农廉室充分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群众可按照网上提供的办事指南和审批程序,在最短的时间内走进“网上大厅”实行“一条龙”办理,真正实现了“只要鼠标在手、办事不用发愁”的便捷化目标。运城、晋城、阳泉等市都为县直涉农单位和乡镇主要领导专设一个面向社会公开的QQ号,农民群众可通过预约并视频连线,直接就涉农事项与有关领导进行“面对面”交流,有效解决了百姓“见官难”的问题。太原、忻州、长治等市涉农部门和单位通过在网上开辟“农资供求”等栏目,提供农民与农资生产企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信息交流的平台。许多市、县还把当地的农产品在网上展示、销售,既宣传了本地的特色产品,又吸引了大批的外地客商,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省各级各部门通过“阳光农廉网”服务“三农”4.5万余件次。
  “网络公开”是创新农廉监管的有效途径
  2011年11月6日至7日,中纪委、民政部联合组成调研组到运城调研“阳光农廉网”运行经验、成效等情况。调研组指出,运城的“阳光农廉网”具有“高、大、全”3个特点。“高”即起点高,以互联网为支撑,抓住了农村的“三资”公开、惠农政策落实等关键问题;“大”即各级干部巩固推进农廉网的信心大,群众得到的便利大;“全”即网上公开项目全面,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实现了网上公开。“阳光农廉网”对群众、社会、中央关注的涉农事项给予充分公开,体现了当前工作与长远工作、落实任务与建立长效机制、总体要求与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的有机结合。
  1. 阳光农廉网络公开监管取得成效
  在事前作规范,创新了农廉的工作方式
  过去,农村的许多事情不公开,甚至有的为了应付上级,还搞假公开,村民不知道村里在做什么,有些事情甚至连乡镇上也不是很清楚。不公开,就有可能存在暗箱操作。有人戏称,从上到下的各级财政拨款“本来拨回来一头牛,分到村里就只剩一只兔了”。实行“阳光农廉网”网上公开,极大提高了农村“三务”工作的透明度,网络公开,好像是一个聚光灯,照亮了农村工作这个舞台。因为透明,过去许多不规范的行为,甚至那些完全错误的做法,在这个“聚光灯”前就会自动停下来,即使侥幸上网,如果被人举报,也仍然会被查处。所以说,网络公开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对农村“三务”从源头上进行规范的过程,是将监督关口前移,更着重于事前的预防。比如,过去村里私人打井签合同,白天签的是10年,晚上给村委会主任送点礼,就可能会改成20年。但现在村委会主任就不敢这么做了。过去低保名单不透明,许多不该保的保了,现在上网公开,就束缚住了一些干部胡乱作为的手脚。“阳光农廉网”网上公开,实现了农廉工作方法的创新,推动了农廉工作机制的改革,提升了农廉工作效果的层次和水平。它改变了农村干部旧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促进了相关涉农部门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拓宽了群众民主权利的渠道,使农廉工作步入了预防与惩戒并重,规范与监督并重的良性运行机制。
  以发展论英雄,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热情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工作当中,村干部出力、流汗,甚至经常拿自己的钱为村里办事,但经常会被群众误会。由于信息不对称,村干部经常是出力不讨好,做事受猜疑。既要做好村里工作,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给群众进行解释,结果是越解释越说不清楚,反而越描越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部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实行农村“三务”网络公开,一方面,村里的收入与支出都上了网,村里收入是多少,花了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网上一目了然,村里签订的合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都晒在网上,清清楚楚。群众弄清楚了,疑虑消除了,自然就打消了对干部的怀疑和猜忌,还干部以清白,对干部的工作就会多一份支持和理解。另一方面,干部的承诺与工作目标,也都在网上进行了公开,他们要做哪些工作,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不仅本村人关注,邻村的人、县里、市里的人也会关注,甚至外地的人也要关注,这无形之中就给干部的工作带来了动力,能不能干好工作,既是本人能力和水平的表现,更是当地形象展示的舞台,要干就一定要干好,网络既是监督的平台,更是干部施展才能的舞台。
  凭实绩看成效,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阳光农廉网络公开,进一步拓展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空间。一是网上公开的内容不受篇幅、时间、场地的限制,过去用纸抄写,在墙上张贴,内容不全面,保存时间短,在外打工的人,基本上就看不到,现在上网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对涉农政策可以了解的非常清楚,而且对涉农单位的办事程序,例如计生、户口等,在哪个部门办,找什么人,具体怎么办,需要带哪些材料,网上都公布得清清楚楚,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二是扩大了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如果对网上公开的内容有疑问,或者涉农部门人为设置障碍,群众可以在网上或者通过热线电话进行投诉,相关职能部门会很快进行反馈,如果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各县(市、区)还会召开联席会议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
  靠整合出合力,实现了资源的优势叠加
  资源优势的叠加必然会产生“1+1〉2的整体效应。农廉监督网络公开与其他平台实行整合,高起点规划与运作,既实现了自己借船出海,同时又使其他平台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比如,运城的“阳光农廉网”,一是实现了两网合一,各县(市、区)的阳光农廉网依托各县(市、区)经管局,使各县(市、区)的农经信息网与农廉网监督网两网合一,建立了“四个平台,两个系统”的运行模式(即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农村集体财务公开平台,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农廉工作公开平台,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管理系统,农村三资管理监控系统),涉农内容全面、及时、准确。二是实行联合办公,各县(市、区)的农廉服务大厅与农经服务中心联合办公,既节约了资源,又方便了群众。三是各县(市、区)涉农的16个单位积极参与,每个单位都设立了农廉室,并且各单位在网上公开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公开具体的办事程序,借助农廉网这个平台,相关部门的资源迅速整合到了一起。阳光农廉网络公开实现了各方资源的共享,整合了各方的合力,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农村工作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2. 完善阳光农廉网络公开监管体系的几点建议
  阳光农廉网络公开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各部门的倾力配合,更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既需要建设网络的工作热情,更需要维护网络的长期努力。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农廉网络公开的推行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磨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总结。中国农经信息网刊登的一篇关于《山西省运城市建立阳光农廉网络公开监管体系的调研报告》中指出,阳光农廉网络监管体系,是创新之举,是务实之举,更是破题之举。它探索了农廉工作的新方法,开启了农廉工作的新途径,是发挥农廉作用的一种好形式。同时,也对“阳光农廉网”的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要不断丰富网络公开内容。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情,无论大小,只要是应当公开的,就必须公开。公开可能会造成短期内信访量的增加,可能会带来暂时的不稳定因素,但公开更会带来长期的和谐,带来长远的稳定。只要处理得当,公开是解决所有问题最管用的方法。
  二是原有的公开手段应当适时保留。网上公开的内容非常全面,而且解决了农村过去公开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许多农村电脑还没有完全普及,许多人家里并没有电脑,年龄大的人对电脑非常陌生,甚至连开机、关机都学不会,到农廉服务大厅去查询又有后顾之忧,许多人都不愿意去,针对这种情况,过去公开信息的手段,如张贴、广播等,还应该继续保留,不能因为网络公开了,就放弃了原有的公开手段,这样反而容易形成公开的真空地带。应该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逐步取消原有的公开手段。
  三是健全网络常态运行机制。实行网络公开监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必须由专人、专门机构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既需要一支稳定的队伍,也需要长期有效的监管。尤其是建立一支常态化的队伍,是阳光农廉网络监管今后正常运行的有效保障。
  湖北、福建、山东、湖南农村廉政建设做法
  1. 湖北:推行县委书记岗位风险预警防控
  近年来,湖北省纪委加大对县委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县委书记岗位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针对县委书记岗位特点及其风险点,尤其是社会上非议比较多的问题,2010年9月,湖北省纪委、省委组织部联合出台了县委书记岗位风险预警防控试行办法,首批选择荆门市掇刀区、秭归县等5个县(区、市)进行试点。11月10日,省纪委专门召开县委书记岗位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座谈会,进一步研究和部署此项工作。截止到2011年初,试点县市已达18个,覆盖每个市州。
  县委书记岗位具有地位特殊作用大、职级不高权力大、总揽全局责任大、贴近基层影响大、身负众望压力大等“五大”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县委书记岗位主要有“五大”风险:一是执行政策失真的风险;二是选人用人失准的风险;三是重大决策失误的风险;四是从政道德失范的风险;五是递延权力失控的风险。针对这“五大”风险,2010年9月,湖北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出台了《湖北省县委书记岗位风险预警防控办法(试行)》。此办法共5章18条,分别对县委书记岗位风险的总则、防控内容、防控措施、信息收集及处置、附则等作出了规定。
  针对县委书记岗位风险,《办法》明确了防控内容。《办法》强调,要加强对选拔任用干部关键环节的监督。在动议阶段,县委书记只提出调整干部的方向原则、标准条件和基本要求,一般不得指定具体人选和选任范围。在推荐提名阶段,不随意设置附加推荐条件,不随意改变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范围,不暗示或授意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自己的意图推荐干部人选。建立和推行县委书记不直接分管人事,不插手工程招投标和土地划拨、拍卖、资产转让置换等制度。
  与此同时,《办法》要求建立县纪委与市州纪委关于县委书记岗位风险预警防控的联系沟通机制,县纪委可以将掌握的县委书记腐败迹象直接向上级纪委报告;建立县委书记廉政考察制度,对县委书记廉政情况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建立县委书记岗位风险信息收集、分析评估、风险处置、风险预警处置整改等制度。
  在权力延伸方面,《办法》强调要重点防止借助县委书记的权力、地位、威信等影响,为亲属、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
  推行县委书记岗位风险预警防控,湖北省纪委等部门没有预设太多条条框框,鼓励5个试点县市根据本地特点进行探索,重在有效。2011年初,湖北又增加了13个县市,覆盖全省各个市州。
  2011年6月11日,湖北省在荆门市掇刀区召开的全省县委书记岗位风险预警防控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推进会上提出,到2011年底,把县委书记岗位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推向全省所有的县(市、区)。
  2. 福建莆田:借助科技手段促进“农廉”建设
  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围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一目标,探索“网络反腐”,实现村务、党务、政务等在线公开,创造条件让村民参与到村务讨论、听证、决策、监督中来,有效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远程参与村务讨论、决策。莆田市有320多万人口,近百万人长年在外,而在外的这些人大多是家里做主的人。近年来,该市鼓励有条件的村(居)建农廉网,在提高村务管理透明度的同时,利用网络方便在外的乡亲参与村务的决策和管理。比如,2010年,城厢区常太镇东青村就建立一个集手机短信群发平台、村民QQ群和村级农廉网站“三位一体”的“农廉网上行”互动平台。通过“村务短信通”群发和网上“公告公示”发布议题,“村民QQ群”和网上“民主听证”讨论酝酿,网上“民主决策”票决大厅审议表决,“公告公示”和网上“民主监督”实施监督,网上“群众评议”双述双评和一事一评,网上留言和网上“互动服务”反馈意见、答疑解惑,引导村民参与本村民主管理。截止到2011年3月底,城厢区7个镇(街道)已有9个村(居)建立了村级农廉网。网上“民主决策”票决大厅自2010年6月运行以来,已票决10多件重大村务,外出村民点击量达3万多人次。
  “三资”网上公示、监管。莆田市村级集体资产总量近20亿元,同时还有大量集体资源,但农村“三资”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底数不清、去向不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近年来,莆田市在全面推行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资产资源监管、镇村委托招投标、村集体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四项制度基础上,探索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网上公开,加强实时监控。在涉及村财务重大事项上,进行集体决策、民主表决,保障农民的知情、参与、表达、监督权。到2011年3月底,全市99.8%的村(居)建立了资产资源台账,93.1%的村(居)实现了集体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
  强农惠农资金在线监管。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上强农惠农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为确保这些资金落到实处,2010年以来,莆田市重点选择11个市直部门共30项强农惠农资金,实行“4+4”公开,即政策、项目、资金、程序4项内容在市、县、乡、村4级廉政网站上联动公开,配套构建声、屏、报、网、点“五位一体”的群众诉求网络和接、转、办、访“四位一体”民生服务监督台,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终端问效”。2010年7月,秀屿区各乡镇2009年度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发放情况在网上一公布,立即有群众反映南日镇护林员工资没有发放。纪检监察部门立即展开调查,镇林业站负责人杨某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截留占用了全镇17名护林员20.3万元工资。同年8月,杨某被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3. 山东?城:“1+1+1”模式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山东宁阳?城镇积极探索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推行党风廉政建设“1+1+1”模式,切实筑牢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取得了良好效果。
  实行“一员+一组+一会”模式,构建廉政监督立体网络。重点从办事公道、为人正直、敢于负责、群众口碑好的老支书、老干部、老党员和有威信的村民中挑选了208名廉政监督员,颁发廉政监督员证书,成立了62个村级纪检小组,明确纪检小组负责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廉政宣传、廉政教育、廉政监督等工作职责,填补基层组织监督的“空白点”,充分发挥村级廉政监督的前哨作用。通过建立城镇廉政协会,使全镇监督机构织成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网络,把监督触觉、视觉伸向了社会的最基层、工作的最前沿,保障了群众对村务工作的监督权,加强了对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实行“一书+一课+一网”模式,构建廉政监督教育平台。镇党委与村党支部书记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村党支部书记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任务和责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聘请领导、专家等为农村党员干部上廉政课,运用生动事例和翔实资料,让农村党员干部“震动”、“触动”并转化为反腐倡廉的自觉“行动”。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每星期一集中开展主题廉政教育活动,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播放“勤廉风采”、“贪官警示录”、“今日说法”等党风廉政专题节目,增强廉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实行“一栏+一屋+一场”模式,构建廉政监督辐射载体。在全镇设立廉政宣传栏26个,定期刊登廉政知识,张贴廉政宣传画、警句格言等,方便快捷、通俗易懂的宣传国家党风廉政建设知识和反腐倡廉的相关案例。设立廉政书屋,摆放1000多册反腐倡廉的教育书籍和光盘,免费提供给村民阅读、观看,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提供廉政文化精神食粮,让“农家书屋”飘出了“廉政书香”。以镇驻地广场、前茅社区广场为平台,悬挂廉政文化宣传画18幅,树立反腐倡廉公益广告牌10个,组建各类群众性的廉政文化团体。仅2011年上半年,就举办了2场文化演出,播放23部廉政影片,在全镇营造了浓厚的廉政宣传氛围,成为全镇廉政文化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 湖南郴州:开通“农村廉政信息直通车”
  村务党务财务公示、行政企事业单位为民服务平台(政务公开)、惠农补贴公示、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平台、农村监督咨询平台……2011年4月,湖南省郴州市全面开通“农村廉政信息直通车”,建立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机制。
  郴州市“农村廉政信息直通车”平台,是利用已建成的《郴州农经网》,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热线电话等方式,对强农惠农政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农村党务、村务、财务等农民关心的内容进行公开公示,并接受农民反映诉求、咨询政策、办理事务的一个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其特点表现为:市、县、乡、村涉农政策、信息同步公开,使得信息不能被截留,农民和相关部门可以就此互查、互动;村务、党务、财务公开,惠农补贴、强农资金公示等同步进行,使其内容覆盖面广;网络、手机短信、热线电话同步使用,让农民具有充分的查询、投诉渠道。
  截止到2011年上半年,郴州市已在《郴州农经网》建起了市、11个县(市、区)、250个乡镇、2963个村的四级网络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示平台,为1000多个市、县、乡有关涉农收费单位和服务单位建立政务信息公示平台。105个乡镇、1485个村公开了第一季度村级财政收支情况,6个县(市、区)、85个涉农单位公示了涉农收费和补贴发放情况;新公开农村公示公共资产资源交易事项105笔,短信平台接受咨询和投诉短信150余起,受理热线电话80余个。另外,以“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为主的为农服务平台也已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价格信息、农产品交易平台等26个为农服务项目,可供农民查询并免费发布信息。
  除了网络,“农村廉政信息直通车”系统还依托乡镇农经站和村组会计,计划将全市100万户农户的手机号码按职业特征、身份信息进行分类,录入农经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短信平台。同时,郴州市农经短信平台也已建成,到2011年7月,共发布惠农政策、科技短信4万余条。

标签:新农村 阳光 建设 农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