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一周记 > 正文

【对于激发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思考】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本文对学生上课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了“考试内容以笔记为主”这种庸俗化教学模式的弊病,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教学活动应该让学生的各种品质和技能得到全面提高和综合发展。
  关键词:考试;笔记;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6-0059-01
  有过大学经历的人,大都对这样一句话并不陌生:“考试内容以笔记为主”。这是许多老师在上第一次课时着重强调的。其用意非常明确:要学生认真听课,尊重老师的权威。
  考试内容以笔记为主,还有以下几层含义:上课必须忠实地记录老师的言语;考试前必须认真复习上课时做的笔记;考试答题时必须按老师上课讲的(笔记上记的)观点和要求回答问题;否则难以获得好的成绩!老师的这种出发点或许无可厚非,然而稍一推敲就可知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考试内容以笔记为主,意味着每个学生上课必须跟随着老师讲授的进程,亦步亦趋认真地记笔记,记得越全面越好,越详细越好。上课的过程变成了学生一字不漏记录老师言语的过程。
  教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出自教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某一学科的认知来源也是老师的这本教案(也许是经过认真备课后辛辛苦苦写成的)。然而老师的教案,不管是材料的翔实性、组织的合理性、还是内容的科学性终究难与教科书相比。优秀的教科书,除承载着某门学科的规律性知识之外,还蕴含着其他对人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的丰富信息。
  众所周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教材是基本的主要的。教材是某门学科某一层次知识体系的载体。优秀的教材,不仅知识完整、系统,材料真实、具体,而且还凝聚着各种情感、意志、人格、操守等等精神的力量。不仅具有智育的价值,还有伦理的、美学的、艺术的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对学生心智的开启、人格的塑造和品性的养成具有相当的影响。学生通过对各门学科教材的学习,不仅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世界,感悟人生,可以使各种能力(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记忆、想象等)得到锻炼,还可以使情感、性格、意志等多方面的心理品质得到培养。详细全面地研读一部教材可以弄清一些模糊的概念,验证不确定的假设和疑虑,可使某一方面的知识变得准确而清晰,同时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和想象,并伴随着非常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情绪体验。
  因考试内容以笔记为主。学生不得不把大量甚至全部的时间花在记忆笔记上面,但笔记上面因老师对某些知识的概括不甚全面或不太科学,如有些老师解释概念时,或许为了标新立异或许为了不和书上完全一样,往往把定义弄得似是而非,而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最后只得死记硬背。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材料的呈现必须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适应,学生的认知活动必须组织得科学合理才能促进他们的发展。反之,会对发展起阻碍甚至摧残作用。由于惧怕不按老师的规定和说法答题会扣分,所以只得硬着头皮将笔记内容如实背下,这样虽然锻炼了机械记忆能力,却牺牲了其他多种心理品质的培养。
  因考试内容以笔记为主。学生们往往一味追求笔记的完整和全面,常常与别人互相校对笔记、补充笔记。在大学里,每到考试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无一例外地在整理笔记、复印笔记、背诵笔记,而把教材扔在一边,有不少学生修完一门课程,甚至连教材都没翻开过。
  都说大学是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创业人才,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知识是什么呢?翻开学生的笔记,看到的大都是○○○的定义;○○○的特征;○○○理论的主要内容;○○○的哲学基础;○○○的历史意义。都是一句话表述的知识点或一个条目下分一二三四的知识块。学生们辛辛苦苦学完一门课程以后,或许考试分数还不错,然而学生某一学科的知识结构里仅有几根骨架和栋梁,没有血肉,内容非常贫乏。
  “考试内容以笔记为主”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之举。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最怕考试不过关,所以对老师的要求和规定不敢提出任何异议,学生的学习只能囿于老师讲解的范围,既不利于科学全面地理解所教学的内容,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这样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是狭义的应试型的秀才,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很难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及国际激烈竞争的要求,很难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考试内容以笔记为主”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包办制度,随之而来的将是以下三种直接后果:第一,容易导致教师对考试题目的暗示或年复一年地重复出题,这就使考试分数难以保证是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真实表现;第二,由于教师按教学讲义命题,使得考试题目的代表性和随机性大大降低,考试成绩很难说明反映了所要测试的教学课程的知识,难以保证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第三,不利于学生平时去开阔视野、积累知识,而只注重考试前的集中复习,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猜题、押题和搞突击应考的不良学风。
  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和身心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赖他们平时个人的长期不懈的努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尽量为学生创造更有利于成才的环境,营造一个适于成才的氛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从“考试内容以笔记为主”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所需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编写组《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标签:主动性 激发 思考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