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辞职信 > 正文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程的运用_高中化学课程视频免费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化学新课改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表现在强调科学探究。探究性教学在高中化学课程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入手,阐述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探究式教学运用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高中化学课程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021――0 2
  1 引言
  纵观现今高中化学教学现状,由于课时的紧张安排和不断的考试调研,迫使教师在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方法;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育在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逐渐转变。鉴于化学新课标强调要注重科学探究,各个学校不同程度的开展着探究式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自觉主动地探索问题,从而获得新知。
  2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性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各种能力,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因此,与传授式教学相比,探究性教学更注重的是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程的运用
  3.1 深入了解学生,认真分析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首先应该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体现。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发展水平、他们现已掌握的学习方法以及他们的需求,才能为探究性学习找准切入点。例如,我们在学习苏教版选修课本《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化学平衡的特征及移动原理,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弱电解质和水电离平衡之后,目的是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理论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因为这些都是平衡原理的具体应用。在进行盐类的水解规律学习前,教师可以通过调查,如问询学生、问卷调查,直接或间接向学生了解他们对化学平衡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学生在化学平衡知识的认知上肯定存在一些差异,通过了解学生既可以了解学生相应知识认知的差异的大小,也有利于教师在进行下面教学时如何兼顾各方差异尽量缩小差距。
  3.2 引发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引起认知矛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应抓住或有意创设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作为探究教学问题情景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例如在学习乙烯的性质时,将乙烯通人溴水后溴水褪色,然后让学生回答原因时,大部分认为理所当然是乙烯的作用而使溴水褪色,但少部分学生回答却是:不一定。原因是制取乙烯时产生的副产物S02(通过观察到制取乙烯的反应液变黑而猜测)也可使溴水褪色。这种争议引发出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正确检验乙烯?怎样除去乙烯中可能存在有二氧化硫,而制得纯净的乙烯?这一争议刚解决,很快又出现了新的争执:乙烯与溴化钾水发生的到底是加成反应还是取代反应呢?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不言而喻。只有课堂争议的不断产生,才能真正体现探究的意义和探究活动的价值。
  3.3 精心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在化学教学中,利用某些新颖奇特的实验现象与学生正常经验和原有认识产生矛盾,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也是构建“问题情境”屡试不爽的手段。如原电池教学,单凭理论分析未免枯燥无味。如果安排一个“番茄电池”实验,当学生听到贺卡的音乐响起会欣喜若狂,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设置悬念:“贺卡的音乐为什么会响起?番茄为什么能产生电流?构成这样一个能够产生电流的装置,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就成为学生必须探究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此时学生已被这些问题深深吸引,欲罢不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并继续设置问题情境,导引学生思维之路。
  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
  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
  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并用导线连接上端又有什么现象?泡在哪里逸出)怎样逸出?
  在导线中接入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向什么方向偏转?
  根据以上问题所设置的台阶,展示出一个又一个矛盾,启发学生边实验边分析,由现象到原理,逐步解除疑惑。这样的教学过程,激其思而后开其意,导其悟而后达其辞。这样学生总是处在探索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快乐,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真正成为一种乐趣。
  4 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分享成果
  科学探究教学,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尽可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在争辩、讨论过程中感悟、体验,在思维碰撞中创新,在思想交流中扬弃,在情感的沟通中融合,在智慧的展示中互相启迪。例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教学中,我将班级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优、中、差)分成六组:分别探究反应物本身性质、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其他因素(如颗粒大小、溶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探究效率,而且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培养了各种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 适时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教师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启发学生通过积极地思考,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新知识得到内化。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化学1专题二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教学,在己经学习氯气的性质基础上继续学习溴、碘及其化合物。教师应该在对氯气的性质和生产原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类比的方式进一步探究嗅、碘的性质以及从海水(或海带)中提取溴、碘的原理和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将新知识进行积极的内化,从而得到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感性认知。这不仅为这一单元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也为本专题第二单元一钠、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提供了学习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和研究其它同主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探究教学中不仅要准确把握教材要求,更重要的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探究教学情景,寻找恰当的切入点,这是保证探究活动与科学方法、原理的掌握相统一,学生认知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第五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5―8.
  [3]倪娟,沈健,论中学化学“探究教学”的偏失[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7).
  [4]陈秀娟,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教学[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9(2):126―127.
  [5]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标签:探究 式教学 课程 高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