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担保书 > 正文

【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板的裂缝成因与防控】 混凝土板收缩裂缝处理方法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文章通过对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板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混凝土板裂缝的几点防控措施,并对裂缝处理界限进行了分析、建议,以供参考。    【关健词】建筑;混凝土板;裂缝成因;防控措施;建议
  
   1 混凝土板裂缝产生原因
   1.1 大体积混凝土板裂缝
   1.1.1 表面裂缝的原因
   (1)内外温差。混凝土浇筑后,短期热量不能散发而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混凝土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之差即为内外温差,这种温差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拉应力值随温差加大而增大,当拉应力超过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表面即产生裂缝。
   (2)温度陡降。冷空气影响、暴雨袭击、拆模或撤除保温层等均可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突然下降,由于这种温差形成的温度应力时间短,应力松弛影响小,更容易造成混凝土裂缝。
   (3)混凝土收缩。混凝土表面干缩快,内部干缩慢,表面的干缩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因而在表面产生拉应力,这是造成表面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表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往往是以上三种因素相互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2),(3)两种原因叠加,更易造成裂缝或使裂缝更严重。
   1.1.2内部裂缝或贯穿裂缝的成因
   大体积混凝土板浇筑后内部温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开始几天(如7~10 d)升温,然后有几天(3~7 d)恒温,以后降温,降至与环境温度一致的时间,随板厚、散热条件(覆盖材料品种及厚度)的不同而变化,一般需要15 d以上的时间。
   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在基岩或老混凝土上时,由于基岩或老混凝土的压缩模量(弹性模量)较高,混凝土因温度变化产生的变形受到基岩(老混凝土)的约束,而在新浇混凝土内部形成温度应力。在升温阶段,约束阻止新浇混凝土的温度膨胀变形,在混凝土内产生压应力;而在降温阶段,新浇混凝土收缩(降温收缩与干缩)因存在较强大的地基或基础的约束而不能自由收缩,在新浇混凝土内形成拉应力。由于升温较快,此时新浇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低,且徐变影响又较大,因此压应力较小,但是经过恒温阶段的降温时,新浇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已较高,形成的拉应力也较大,除抵消升温产生的压应力外,混凝土内部还存在较高的拉应力,而导致产生内部裂缝。当结构厚度较小且约束较大时,拉应力分布比较均匀,产生贯穿全断面的裂缝。
   1.2 非大体积混凝土板裂缝
   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大时,水泥水化热造成板内温度升高值较小,导致板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1.2.1 混凝土干缩导致表面裂缝
   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逐渐减小,称之为干缩或收缩。新浇筑混凝土水分的散失是不均匀的,一般情况下,板外露表面水分散失快,内部散失慢,因此出现不均匀干缩,这种干缩差在板表面形成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当时的抗拉强度时,就产生干缩裂缝。当养护不良时,这种裂缝尤其明显或严重。
   1.2.2 混凝土收缩造成板贯穿性裂缝
   一般钢筋混凝土的收缩率为0.15‰~0.2‰,混凝土为0.2‰~0.4‰,而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仅为0.1‰~0.15‰,对比这些数据,显而易见干缩较易造成混凝土开裂。如以一块长为30m的钢筋混凝土板为例,其总收缩量可达4.5~6.0 mm,而混凝土开裂时的极限拉应变很小,只要板底对后浇混凝土存在足够大的约束,就可能产生贯穿性的板裂缝。
   1.2.3 混凝土温度收缩
   非大体积混凝土板的温度收缩导致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常被忽视。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常季节施工期,混凝土浇筑温度在20~25℃较常见,在夏季有时甚至超过30℃,但是这些板的使用温度一般只有10~15℃,甚至更低,尤其需注意的是秋末、冬初浇筑的板,混凝土浇筑后不久板内温度迅速下降,又未及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板内温度大幅下降造成混凝土裂缝,这是因为混凝土因温度变化的线膨胀系数为1×10-5/℃。同样以一块30m长的板为例,假设板内温度从混凝土浇筑温度降至最低的温差为20℃,其总的温度收缩值为6mm左右,前面已述及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很小,只要存在足够的约束,如此温度收缩足以使板开裂。
   2 混凝土板裂缝的防控
   2.1 工程现况中常见问题
   目前在建工程中较常见的问题有下述几个。
   2.1.1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过高。
   2.1.2 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储备过大。
   2.1.3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过大。
   2.1.4 原材料使用不当。如水泥强度与混凝土强度之比偏小;砂、石质量差,突出反映在级配差、含泥量偏高;不使用高效减水剂或使用不当等。
   2.1.5 施工技术措施缺失或错误。如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坍落度损失过大;浇筑方法不当,造成混凝土板面松顶现象严重;施工组织管理失误,出现混凝土冷缝;施工养护不良,以及没有及时回填土等导致板长期裸露。
   2.2 防控措施建议
   2.2.1 设计方面
   (1)不宜选择过高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板作为受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低对板的承载性能影响较小;高强混凝土虽能提高抗裂能力,但水泥用量加大往往带来更多不利影响。
   (2)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的有关规定,适当设置后浇带,并规定合理的浇筑时间。
   (3)板上面的配筋建议采用密间距、小直径,防止表面开裂。
   2.2.2 混凝土原材料选用方面
   (1)选用早强、低收缩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偏低,防止水泥用量过多带来较大的收缩。
   (2)砂宜用中、粗砂,含泥量不要任意突破规范的规定。
   (3)一般碎石比卵石配制的混凝土抗裂性能好;尽可能选用允许的大粒径和级配良好的石子,以减小水泥用量;含泥量应严格控制,超过规定的应冲洗。
   (4)外加剂。选用高效减水剂降低水泥用量;选用改善抗裂性能的外加剂,如纤维素微膨胀剂等。
   2.2.3 混凝土供应方面
   (1)选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预拌混凝土供应商。
   (2)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的确定,应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的有关规定。
   (3)防止片面追求施工方便而采用过大的坍落度。
   2.2.4 施工技术措施方面
   (1)施工方案中的混凝土运输的转载次数最少,运输时间最短。泵送混凝土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
   (2)混凝土的浇筑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避免采用斜向分层浇筑,减轻板混凝土的松顶现象。
   (3)在合理分段分层的前提下,防止产生冷缝,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
   (4)除按规范要求覆盖浇水养护外,大体积混凝土还应按合理的温度控制方案实施。
   3 裂缝处理界限的分析与建议
   3.1 工程实践
   考虑裂缝对钢筋锈蚀和结构耐久性的影响,以下内容可供参考。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组及耐久性专题组对裂缝调查的结果:不论裂缝宽度大小、使用时间长短及地区湿度的差异,凡构件上不出现结露或水膜时,裂缝处的钢筋均未见明显的锈蚀。
   (2)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在室内正常环境下使用时,裂缝宽度大于0.5 mm,混凝土碳化深度已达钢筋,使用20余年的结构构件的钢筋仍无锈蚀。而在露天或室内潮湿环境下,使用10~70年的有裂缝构件调查结果显示,裂缝处的钢筋均有不同程度的锈蚀,当裂缝宽度小于0.2mm 时,仅见表面轻微锈蚀。
   3.2 对混凝土裂缝处理界限的几点建议
   (1)裂缝是否允许,是否需要处理,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对不允许有裂缝的工程,所有裂缝均应处理;对允许有裂缝的结构构件, 其缝宽不超过国家标准的规定时,一般不需专门处理。
   (2)建议建筑物交工验收时,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3.3.4条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规定执行,使用中按《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1999)规定执行,不要任意突破规范标准的规定。
   (3)重视裂缝性质的鉴别和使用功能的检测,在此基础上,通过协商使参与建设的各方(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达成共识,以此来界定严重缺陷类裂缝。
   参考文献
   [1]王赫.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防治[M].第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汪宪伟,男,1983年1月出生,土木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土建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标签:成因 裂缝 防控 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