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15短文两篇导学案

时间:2017-03-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15谈读书 不求甚解导学案配答案

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可见,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何其重要!那么,我们该怎样有效的读书?读书有那些好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翻阅培根的随笔华章,研读马南邨的生活杂记,定会受益匪浅。

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第一课时 谈读书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更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先哲的高论。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怡(yí)情 统筹(chóu) 藻(zǎo)饰 狡黠(xiá)诘(ji?)难 要诀(ju?)蒸馏(liú) 劝诫(jia) 滞(zhì)碍 吹毛求疵(cī) 咀嚼(ju?)好(hào)读书味同嚼(jiáo)蜡2.解释下列的词语。

狡黠:狡诈。诘难:诘问,为难。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矫:做作,不真实。学究:迂腐的读书人。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滞碍:不通畅。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要诀:重要的诀窍。务:致力。 3.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朗读指导: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交流点拨】讲了读书的目的(开头部分);读书的方法(中间部分);读书的作用(结尾部分)。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①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②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2.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交流点拨】对比论证:正反说理,全面有力。 3.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交流点拨】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4.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交流点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二)深层探究 1.文本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

本文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有何作用?结合内容进行归纳。 【交流点拨】①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样使文章很有气势,很能打动读者,很有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这样就全面有力,使人信服。 2.语言品析

(学生在畅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语言的特色。) 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四.板书设计

篇二:15.短文两篇 导学案

s="txt">(一)《谈读书》

学习目标:

1、说出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3、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发挥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2、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发挥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1

一、导入新课。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积累运用

(1)、注音

怡情 傅彩 藻饰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 狡黠 伦理 味同嚼蜡 滞碍睾肾 阐证 吹毛求疵

(2)、释义

1、藻饰:修饰文辞。

2、狡黠:狡诈。

3、诘难:诘间,为难。

4、滞碍:不通畅。

5、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7、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9、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10、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11、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12、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合作交流: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2、分析文章的认证方法。

(1)比喻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精读品析:

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2: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使读者懂得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生动形象。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比喻论证: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

3“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射箭??漫步??骑术??,”

用比喻的方法论证读书可以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达标测试:

一、基础题

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狡黯( ) 诘难( ) 滞碍( )

阐证( ) 劝诫( ) 死抠( )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统chóu( )z3o饰( ) l3n加( )

味同ji2o蜡( ) 吹毛求cī( ) huò然贯通(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怡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寻章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狂妄自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咬文嚼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句练习:

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仿句:天生才干犹如________,读书然后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书的征服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所以,书是人类一种伟大而美妙的发明。

文明的征服其实也是书的征服。

书是最聪明、最可靠的老师和朋友。

有书为伴,孤独也是一种享受,深刻而丰富;闲暇将卓有成效;幽静将变得烂漫多彩;嘈杂也可以宁静和谐。移植生命,保持记忆,激发思想,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表达灵感??

书有说不尽的好处。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外出总禁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

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房子里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侵略和征服。

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是个书呆子。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读其他的书也一样。即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它征服。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读书需要选择。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到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惟一的标准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关系时,它才有意义。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无聊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我现在才真正感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好像一天不再有24小时,只剩下20小时或18小时,

篇三:《 短文两篇》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 评价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合作探究,学习作者由细小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2、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掌握细小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技巧。

2、体会短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一、自主学习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并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Líng luòduàn xùn liǎn shù

()( ) 收( ) 宽() bēi wēigǒu guōguō

( )一丝不( ) ( ) 零落( ) .

丢三落四( ) 贝壳( ) 地壳( ) ...

2、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两则短文,读出情感,读出意韵。 朗读指导:

(1)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2)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3)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将自己融入文中,你就是作者!

3、通过朗读两篇短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反复品味其妙处,并写下你的体验。

语句:

体验:

4、请说说你的初读感悟。

二、交流合作,互动探究:

请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阐述你的理解,并与小组或全班分享你

的探究成果。

我的问题:

我的理解:

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意见:

三、练习反馈

1、选词填空:

⑴近月来,窗外蝉 (便又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 (很更太)烦。

⑵斜阳里,想起了秋风颜色,就(饶恕放弃 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⑶这是一颗怎样(顽固坚固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2、请认真阅读两篇短文,你能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吗?

四、写作提升

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在今天和平年代,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对人生、生命有何认识?请借助生活中的你最熟悉的景或物来表达, 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 (解析指导:让同学们学习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同时思考生命的意义。)

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我的改进方法:

《 短文两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合作探究,学习作者由细小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2、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掌握细小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技巧。

2、体会短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有感情朗读两篇短文,进行重点知识梳理;勾划文中重要语句,并写上自己

的理解和感悟。

2.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体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

3.请认真完成练练测测题,自我检查预习效果。

4.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知识链接】

一、走近作者

1.小思简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摘自《承教小记》,华汉文化事业公司2006年增订第廿二版。文字略有改动)

2.席慕蓉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98(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15短文两篇导学案)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二.文体知识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散文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

二是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一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两则短文,读出情感,读出意韵。 朗读指导:

(1)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2)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3)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将自己融入文中,你就是作者!

2.通过朗读两篇短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反复品味其妙处,并写下你的体验。

3.请同学们先标出每段的主题词,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一下文章写作思路。 《蝉》采用托物言志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通过对一个病蝉的细致观察和朋友对蝉生命历程的介绍,感情由对蝉的烦到对蝉生命历程的惊叹,最后宽恕了蝉聒聒的叫声。作者通过对蝉不平凡的生命历程的解说,由衷地赞美了生命的珍贵。 《贝壳》前3段主要叙述了在海边捡到的小贝壳的坚硬、精致、美丽和非常珍贵及对这一卑微生命生发的感慨。后3段是作者由小贝壳引发的人生感慨——“应该用我们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吧!”

4.请说说你的初读感悟

二、合作探究

1.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提示:“秋风”有颜色吗?作者这样说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是听到秋风的声音,但是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疏朗的天空等等都融入秋风中,言少而意浓。

2.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呀!

提示:“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事实自己所能做到的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的事情,它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是对自己的生命做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它的绝对的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着和单纯的意思。

3、蝉知知不休地聒聒了一个夏天,作者为什么“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蝉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它尽情歌唱,好好活着,延续生命。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作者想到蝉的生命的意义,所以就理解和宽恕了响彻一个夏天的蝉声。

4、“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这样写意在突出什么?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突出贝壳的精美与珍贵。

5、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感悟到了什么?

解析指导:本题设计意在引导同学们学习由细小事物引发哲理的方法,并能够具体体会在文中的含义。

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地用心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是有限,但总比贝壳的生命要长一些,空间要多一些,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地面对它,创造它,让它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三、练习反馈

1、选词填空:

⑴近月来,窗外蝉 (便又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 (很更太)烦。

⑵斜阳里,想起了秋风颜色,就(饶恕放弃 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⑶这是一颗怎样(顽固坚固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2、请认真阅读两篇短文,你能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吗?

同:两篇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从身边的小事物,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异:(1)两篇文章主体不同。《蝉》启示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贝壳》启示我们应该好好地面对生命,创造它,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像贝壳一样美丽、永恒。

(2)写作手法不同。《蝉》运用了欲扬先抑、首尾照应的手法。《贝壳》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人的生命与贝壳进行比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出异彩。

(3)描写手法不同。《蝉》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了“朋友”的话,揭示了蝉的生活历程,蝉的生活意义。《贝壳》则直接对贝壳进行了细致地描写。

标签:短文 两篇 学案 短文两篇日月导学案 九上短文两篇的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