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游词 > 正文

谈学与玩相结合的艺术|如何将艺术与体育相结合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上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的压强》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特准备了一个纸托杯水的实验,用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我(演示)在一个玻璃杯里装满水,在上面盖上一张较硬的白纸,然后用手托住白纸把杯子倒过来,放开托纸的手,发现白纸在下面居然能托住一整杯的水。
  大多数的学生发出惊叹声,个个兴趣高涨。
  缪孝亮突然举手提问:老师,纸能托杯,纸在上面,能不能用手捏着纸把杯水拎起来?这是一个调皮但聪明的学生,经常会提一些古里古怪的所谓科学问题。
  我当时就坚定地告之:肯定不行!
  他虽然坐了下来,但老大声地说了句:那可不一定!其他学生也开始窃窃私语讨论了起来。
  我有些着急,这不是要打乱我的教学思路了吗?怎么办?我思索了一下:现在不是讲究“过程与方法”,“交流与发现”,“探索与创新”等教学思想吗。好!我今天这节课就好好的让学生“玩”一堂课吧。
  我说:那我们就用事实说话。接着我演示了几次,显然都不能把水拎来。为了让他们信服,我还让缪孝亮自己上来试了几次,结果都没有成功。
  我这要说,事实说明 ……这时边上有个学生又喊:可能是纸太软了吧?换张硬点的纸不就行了。我回答说:纸片一见水都容易变形发软,很难成功的。
  连平时成绩很好,但很文静的一位女生缪数数也插话说:换玻璃片行不行?学生们都很兴奋说:对!玻璃片应该行的。这时的课堂真的是一个大的游乐场,学生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兴奋跟探究科学真理的光芒。
  于是,我就让学生到实验室拿了一块毛玻璃片,来做此实验。经过几次试做后,最终将杯水托了起来(满杯水)!
  学生一片欢呼。
  等学生安静下来后,我就“卖关子”了:“手未托杯子,知道这是什么力量将杯水”托“了起来吗?”
  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大气压!看来,学生知道的东西还真不少。其实有时通过网络,电视科教节目,课外书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科学常识。
  但是,正当我准备总结本节课的启发与对学生的指导思想时,思维特异的缪孝亮又举手了:“老师,我觉得可能是水对玻璃片的粘力(分子张力他们没学。)吧?”
  这下可把我难倒了,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想了一下,我就把杯中水倒掉一部分又重新做了一下实验,还是能成功地把杯水“拎”起来,杯子纹丝不“掉”!我给学生解释说:水的粘力肯定有,但将这杯水这么重(相对来说)的物体“拎”起来,应该不是粘力起主要作用了,并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两只沾满水的手*在一起,轻轻一用力就拿开了,说明“粘力”很小。
  再看学生:一脸的疑问!这时的我已经感到面临“险境”,但学生期待的目光让我无法回避。说句心里话,这新教材可把我给“坑苦了”,这种实验恐怕都很少有人想过。无奈,生活即教育;理论须实践。
  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探讨,一致同意将玻璃片中间钻一个小洞:若是粘力则不影响,照样把实验做成功;若是大气压,则上提时,会漏气进去,实验不会成功。
  因为玻璃钻洞不容易,我就把个问题丢给学生,我说:如果你们想到办法,我们下节课再继续用事实说话。
  第二天上课了,我准备上后面的内容,为了响教学进度,我就没敢再提此事。
  哪知道缪孝亮这小家伙又举手了:老师,我觉得您说话有点不算数!我心里一惊:我说过什么话了?他把一只一次性塑料杯子拿出一亮:“您说的,下节课继续,而且我还为此事动员了我的老爸、老妈,帮我想了一个妙方!”底下学生哄堂大笑,唉,天哪,是上节课的实验!
  无奈,我只得继续带他们“玩”:我先用塑料杯试了几次还不错,效果挺好!然后,再按潘云刚同学说的把杯子侧面用小刀戳一个小洞(玻璃不好打洞,可以打在杯子上!此法甚好。)
  重做实验时,杯子和半杯水已根本不听话了,怎么拎玻璃片也拎不起来,我还让许多的学生自己上来试了试,没有一次成功的。
  趁势我就问学生了:“我们用事实说话,现在看来,托力主要是谁呀?”,就听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大气压!”
  再看看缪孝亮:挠着头,咧着嘴“不好意思”地在笑呢。
  为了鼓励他,我对他说了句:“大家应该感谢你呢,有了你的问题,全班同学都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而且科学家们正是因为善于提问,善于钻研才能探究出科学的真理,你应该高兴才是。”
  现在想来,虽然是两节可能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课,让学生玩掉了,但能让学生们这样兴奋,这样快乐的学习,我但这样的课值得玩。
  “玩”是学生的天性,玩会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玩可以使孩子学到知识,既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又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科学教育中的“玩”不是随意嬉耍、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放松地做,在做的过程中学生的天性得到张扬和创造性地得到发展,学生在玩中想、在玩中体验、在玩中发现。下面我就对这几年的常识和科学的教学,谈谈自己如何让学生“玩”中学科学的几点体会。
  
  一、提问激趣,激发学生“玩”的欲望
  
  高尔基和爱因斯坦都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成功之路,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更是重要,如果没有兴趣就谈不上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现。学生没有兴趣老师只有填压式教学,那样学习效果是非常差的,学习科学最重要的就是亲身去体验,所以在上每一堂课,在探究之前必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上《声音的发生》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各种自然界中的声音,让学生们猜猜是什么声音作为引入。从而激发了学生“玩”的欲望,这里时就开始进入新课教学,同时要注意引导在学生探究过程能围绕本课的重难点进行。
  
  二、以玩激趣,玩中探究,获取新知
  
  学生最喜欢玩,那么上科学课就要利用这个特点,利用玩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玩中探究。比如研究《物体的沉浮条件》,我给每个小组发了水槽,橡皮泥,小木块,小铁块,小塑料球等。同时抛给学生几个问题:“这些物体那些在水里会沉?那些会浮?”“你有没有办法把沉的物体浮上来?把浮的物体沉下去?”让学生在开放的条件下尽情的玩。最后引导学生回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取决于什么条件?”这样学生在尽情的“玩”的过程亲自感悟、体会。兴趣高、感知深。
  
  三、创设情境,玩出课堂
  
  现实世界是科学教学的丰富源泉,学生学习科学应是生活中的科学,不是书本上的科学,是学生“自己的科学”。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玩出课堂。例如教学《水的污染和保护》内容时,我就组织学生玩出课堂,让学生考察学校周边河塘水污染的状况,学生通过看(看水面情况、水的颜色、水面的漂浮物、水中的生物)、查(查河周围是否有工厂、医院、垃圾箱等)、闻(用小瓶采集水样,闻有没有怪味、臭味)、记(记录考察情况)写(给镇集镇办、环保所写建议书)等活动了解了河水的污染状况,对造成污染的原因有了清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考察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标签:相结合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