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大学排名 > 正文

[浅析唐宣宗如何加强皇权]赵匡胤通过哪些措施加强皇权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唐宣宗被史学家称为“小太宗”,作为唐朝后期最后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来挽救垂垂欲坠的唐朝,并且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就,尤其是在加强皇权方面。本文主要从宰相无权,猜防大臣和抑制宦官、外戚两方面论述宣宗如何加强皇权。
  关键词:唐宣宗;加强皇权;宰相;宦官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6-0088-02
  唐宣宗被史学家称为“小太宗”,作为唐朝后期最后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来挽救垂垂欲坠的唐朝,并且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就,尤其是在加强皇权方面。宣宗是一个把所有权力都仅仅掌握到自己手里的皇帝,他喜欢大权独揽、乾纲独断。
  宣宗加强皇权的具体措施表现为:
  一、相权低落,猜疑大臣
  大中朝宰相更换极为频繁,他在位仅仅十四年,但是大中朝的宰相却有二十三位。宣宗即位之初就把白敏中提拔为宰相,对他极为信任。后来就是令狐?,魏征五世孙魏?亦相宣宗五年,其他的相则仅仅是充位而已。但是即便如白敏中、令狐?这些人深受宣宗宠信,他们也仅仅只有宰相的尊位,而无宰相之权。所以大中朝的宰相基本上都是无所作为的。
  宣宗要加强自己的皇权,那么与此相对,宰相大臣则处于无权的地位。宰相只是“奉行条例,书敕以行,莫违其式而已。宰相以条例行之部寺,部寺以条例行之镇道,镇道以条例行之郡邑,郡邑以条例行之编氓”【1】。宣宗这样的做法使相权很软弱,大臣遇事推诿,效率低下。因为手中无实权,大小官吏只能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在官场中也就只依照等级权力,看上司的眼色行事,阿使奉承,趋炎附势,看风使舵,墨守成规,推诿卸责,谎报下情之风必然盛行起来。单凭皇帝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绝难尽决天下大小之事的,必须依靠文武百官,特别是宰相的辅佐,否则很难提高行政效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宣宗每次任命宰相都是“尽出睿旨,人无知者”。宣宗任命宰相都是自己的想法,从来不征求其他大臣的意见,而且任命谁为宰相也是守口如瓶,不被外人所知。玄宗任命河东节度使刘?为相,大臣们一无所知,直到刘?从河东出发给朝廷上奏折,人们才知道。宣宗任命萧邺为相,仅仅因为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一句“邺所判度支应罢否?”,宣宗就认为归长、公儒庇护他,立即就“手书慎由名及新命付学士院”,以崔慎由为相【2】。
  宣宗对待大臣一直很警惕,对他们不能放心使用。大臣们常因一言之失或一小事而被贬逐。“马植之败,以服中涓之带也;萧邺之命相,旨已宣而中止,以王归长之覆奏也;崔慎由之罢,以微露建储之请也;李燧之镇岭南,旌节及门而返,以萧?之一言也;李远之不用,以长日?局之一诗也”【3】。宣宗宣宗处理政事十分细致,大臣们总是战战兢兢、非常紧张。大中年间最得宣宗圣眷的宰相令狐?就曾说过“我秉政十年,皇上对我非常信任,但是在延英殿奏事时,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
  二、打击宦官、外戚。
  宦官专权是唐朝后期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宣宗深刻记得27年前的元和宫变,宦官们弑杀他的父亲唐宪宗;22年前的“甘露之变”,宦官们不仅没有被唐文宗杀掉,反而全面掌握朝政。经过这次“甘露之变”,到了宣宗朝宦官已经成了唐朝政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宦官不仅掌握了朝廷政权,甚至连皇帝的废立也由他们决定。皇帝已经无力彻底铲除他们,宣宗也深知这一点,他之所以能登上皇位就是由宦官的功劳。但是作为一个皇帝宣宗又不甘心受制于宦官。
  宣宗为“甘露之变”扼腕长叹,对当时所有死于宦官之手的朝臣予以平反昭雪。为了尽除宦官,与令狐?、韦澳商量对策。但是这些大臣提出的建议都不具有可行性,最终都被宣宗否决了。尽管宣宗找不到尽诛宦官的办法,但还是尽力抑制了宦官。宣宗曾经赏赐给有拥戴之功的左军中尉马元贽一条宝带。可是宣宗却在马植身上看到了这条腰带,大怒。第二天,马植便被罢相,并被贬出京城。即便这样宣宗仍不放心,等马植一离开长安,李忱立刻下令将马植的亲信董侔押到御史台,将马植与马元贽结交的事情查了个水落石出。马植随之被再贬为常州刺史。由此可以看出宣宗对大臣与宦官之间的交往是极其敏感的并且也是极力避免的,“禁中与外廷暗中交通”。
  对宦官平时的不法行为,宣宗是决不手软的。有一个宦官在硖石驿嫌驿站的饮食不合他意,就鞭打驿吏直至浑身是血。陕虢观察使高少逸上奏宣宗。宣宗大怒,于是把这个中使贬去守恭陵。内园使李敬?路遇宰相郑朗,竟不知避马,公然和宰相争道。闻报后,宣宗立刻叫人剥去李敬?的服色,发配到宰相办公的南牙去服贱役,并正色告诉他:“汝衔敕命,横绝可也,岂得私出而不避宰相乎!”
  同时宣宗对外戚也进行了限制。大中五年(851)八月的时候宣宗曾发布敕令 “公主邑司,擅行文牒,恐多影庇,有紊条章。今后公主除缘征封外,不得令邑司行文书牒府县,如缘公事,令邑司申宗正寺,与酌事体施行。”【4】大中二年十一月,宣宗宠爱的女儿万寿公主下嫁名门郑颢之家,他就下令将所乘车子的金饰改为铜饰。宣宗还告诫她,到夫家要严守妇道,不得以皇家贵胄轻视夫族。驸马的弟弟郑觊得了重病,宣宗打发中使去探望,宣宗询问中使公主在否,中使答公主在慈恩寺观戏。宣宗大怒“朕有时怪士大夫家不愿娶公主为妻,至今才知其情。”于是命人把公主叫来,当面斥责道:“小郎有病,你为何不去看视,反倒去看戏?成何体统!”因为宣宗对外戚的抑制,宣宗朝外戚都很守法,遵循礼制。“终上之世,贵戚皆兢兢守礼法,如山东衣冠之族”。
  三、宣宗加强皇权的原因
  封建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他们身边没有朋友,不能与人交心,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防止别人篡夺他的皇位。与其他皇帝相比,宣宗猜疑的性格尤甚。他一直效法太宗皇帝,重建贞观之治,但是他却与太宗相差很远,他并没有领会贞观之治的真正内涵。宣宗把所有的权力都紧紧抓在自己的手中,谁也不信任,总担心大臣对他不忠。宣宗不能像太宗那样懂得把权利下放到宰相、大臣手里。
  宣宗猜忌性格的形成,大概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宣宗原名李怡,是宪宗皇帝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被封为光王。他的母亲郑太后据说原来是郭太后的侍女,后来被宪宗纳为妃子,生下了宣宗。郑太后地位非常卑微,没有强大的家庭背景。宣宗小时候就被人们认为是傻子。宣宗自小就懂得装傻弄痴、韬光养晦、示弱自保长大后。宣宗愈加韬光养慧,避免卷入到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以求得自保。而他的装傻也使他逃过了残酷的皇位争斗。他被称为“光叔”, 并且多次受到文宗、武宗的嘲笑。有一次,文宗大摆宴席,款待诸王。席间大家高谈阔论,光王则始终一言不发。不论大家怎么逗他、哄他、骂他,都无济于事,这位“光叔”依然是三缄其口。看着大家无可奈何的样子,文宗被逗乐了,大笑不已。这以后,不管怎么捉弄、耍戏、取笑,宣宗始终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急不躁,坦然受之。这样,久而久之,宫里上上下下的人都把宣宗当成了傻子。
  当然按照常理来说,像宣宗这样呆傻之人,是不会被拥立为皇帝的。但宦官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傀儡――一个可以任由他们摆布的窝囊废和应声虫!既然如此,光王当然就是不二人选。只有这样的皇帝才能被他们控制,才能让他们继续掌控朝政。或许是由于宣宗即位前的这些痛苦经历,才使他的性格变得异常猜忌。
  宣宗非常崇敬唐太宗,并且时时刻刻以太宗为榜样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又书《贞观政要》于屏风,每正色拱手读之”。贞观之治的形成,是太宗君臣共同努力、群策群力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太宗身边始终围绕着一群为他出谋划色的政治家。就君臣关系方面而言,唐宣宗虽然一直在极力模仿唐太宗,但是他只学到了皮毛,没有能领会到精神实质,过分的猜疑与防范,使得朝廷内外人人自危,无法身在其位而谋其政,这也就大大影响到“大中之治”的效果。“大中之治”虽然有“小贞观”、“中兴之朝”之称,但宣宗并没有能够真正“中兴”唐王朝,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唐朝灭忙的速度。
  注释:
  【1】《读通鉴论》卷二六《宣宗》,页944.
  【2】《资治通鉴》卷二四九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壬辰条,页8061
  【3】《资治通鉴》卷二四九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十月条,页8073。
  【4】《旧唐书》卷一八下《宣宗纪》,页629。
  参考文献:
  [1]、(宋)范祖禹《唐鉴》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2]、(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华书局1975年版
  [3]、(后晋)刘?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
  [4]、(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1956年点校本
  [5] 、(宋)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
  [6]、(宋)王溥《唐会要》中华书局1955年版

标签:皇权 浅析 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