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大学院校库 > 正文

作文偏题成因及纠偏策略 中式英语的成因及策略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作文一旦偏题,即使满篇珠玉锦绣,也不可能得高分,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尽管老师一再强调审题,但仍有不少同学作文出现偏题现象。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忽略引题
  如作文《沿途的风景》,前有引题:
  “‘人生就像一段路程,重要的并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有的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的人流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有的人赶路途中,偶尔驻足,美丽的风景让他忘却疲劳更好地奔向目的地。”
  从引题可知命题人的意图是要写作者取“风景”的比喻义或象征义,而有些同学则满足于描写旅游时所见的风景,赞美“沿途的风景真美”,未能对文章主题作深层次的挖掘。
  2 曲解题意
  如“日历”,字典释义为:“记有年、月、日、星期、节气、纪念日等的本子,一年一本,每日一页,逐日揭去。”若将《日历》曲解成“日记”、“纪念日”、“阅历”等,就不切题了。
  再如《又是一年》,若忽略“又”字,仅写某一年发生的事,哪怕写得情真意切、文采飞扬,也不会获得阅卷者的青睐。
  3 貌合神离
  如作文《日历》,写某官员收到下属送的一本日历,内有一大叠人民币,他抵制不住诱惑,收下巨款,走上不归路。文中虽写到了“日历”,但若将“日历”换成报纸或花篮亦可。“日历”在这里仅是一个辅助的“道具”,作文的情节和主题与“日历”都没有必然的内在的关联,真正有关联的是包在日历里的“巨款”。
  再如作文《早》,写早晨,父母帮我煮饭、送我上学,我从中感受到了亲情。文中的“早晨”只是写作者设置的一个时间背景,其内涵并未得到主题化的开掘。
  4 带帽穿靴
  将一些范文改头换面,在开头和结尾硬加上点题的文字,牵强附会地与考题“拉上关系”。这样包装后,初看尚可,却经不起推敲。如作文《免费》,开头写“母爱无价,母亲总是将她伟大的母爱无偿地、毫无保留地献给子女”;结尾写“母亲这份免费的爱我什么时候能报答呢?”中间部分则大写感人的母爱故事,与“免费”毫无关联。
  5 硬贴标签
  如作文《多走一步》,写“李白因多走一步,成为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鲁迅因多走一步,成为一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斗士”,显然是牵强附会。这里的“多走一步”,只是写作者硬贴的标签。
  6 偷梁换柱
  如作文《宽》,写“自我欣赏的能力有多强,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宽”,接着就抛开主体“宽”而大写“自我欣赏”,把原命题偷换成了“自我欣赏”。
  再如作文《人生之美》,写“人生之美在于紧紧把握今天”,接着写:“今天最美,把所要做的事推到明天是向生命赊欠账单”、“今天最美,所有梦想的终点都可以用今天的跋涉去逼近”。显然,主题“人生之美”被偷换成了“今天之美”。
  7 主宾颠倒
  如作文《送你一轮明月》,写自己因考试失败而灰心,老师的鼓励如一轮明月照亮了心头的黑暗。但却花了三分之二的笔墨写自己刚进高中时的雄心壮志、考试时的紧张、分数揭晓前的担心,到文末才写分数揭晓后老师的鼓励。详略不当、主次混淆。
  8 若即若离
  写作内容似乎与题目有关,但又不紧密。实际上是“即”少“离”多,写不到位。如作文《宽》,想体现老奶奶胸怀宽广,写她无偿替人看车,却遭白眼,后又制止一小伙子偷车,这时,她的形象让人感觉很高大。通篇未出现一个“宽”字,给人若即若离之感。
  那么,如何防止离题、偏题现象的发生呢?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整体把握
  把作文题目的三部分――材料(提示)、题目、要求整合起来,冷静分析,揣摩命题人的意图。
  如作文《送你一轮明月》的提示:人生漫漫,难免会有失意、伤痛、迷茫等人生灰暗的时候,每当这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将显得尤其珍贵。如一篇文中的小偷,当他误人人生歧途的时候,正是山僧送给他的“一轮明月”,不但照亮了他回家的路,而且涤尽了他内心的邪念。从提示语可知“明月”的内涵:人生路途中引导人走向正路或光明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帮助和包容等。
  提示中还有附加要求:“在你的人生阅历中,是否也曾收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这些“要求”实际上规定了写作的方向和范围,要求写作者写自己生活中收到或赠给他人理解、帮助、包容等经历,若虚构他人的故事就不符合要求了。
  整体把握,明确题意和写作要求,就不会偏题了。
  2 确解题意
  (1)理解内涵
  如作文《错过》,字典释义为“失去了时机和对象”。这种“时机和对象”一般指主观上可以抓住而未能抓住的,失去后常出现后悔的情绪反应。理解了题意,就不会将写作重心放在“学会、选择、把握、放弃”等上面。
  (2)近义比较
  如“沉淀”与“沉潜”不一样。“沉淀”是比喻“凝聚积累“。“沉潜”指“潜伏或思想感情深沉,不外露或集中精神潜心”。再如“拥有阳光”与“种植阳光”,两者意思不同,“拥有阳光”是指“领有、具有阳光”;“种植阳光”则是指“因没有而栽种,种植后会开花结果”。通过比较,我们就不会将这些近义标题混为一谈。
  (3)全面理解
  仔细推敲标题的每一个字,对标题进行全面分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我”和“你的手”就规定了写作范围,是写“我”和“你”的关系;“想”规定了写作中心,说明只是一种渴望,还没有实现。“握手”暗示了两人的最后结局,其象征义是和解、求助、鼓励、崇拜等。这样理解后,写什么、怎么写也就明确了。
  3 准确“立意”
  (1)添枝加叶,化大为小。
  如作文《空间》,加定语变为“成长空间”、“心灵空间”;加动词变为“守候空间”、“拓展空间”、“创造空间”等;也可扩成句“握紧手中的线,即便是再大的空间,我们也不会迷失。”这样添枝加叶后,就将大范围缩小,有了抓手。
  (2)弄清对象,抓住题眼。
  偏正短语的题目,中心词往往是写作对象,修饰限制性词语往往是题眼。如《我心中的歌》,“歌”是写作对象,“心中”是题眼,歌珍藏在主人的心里,那一定是一段埋藏在心底的感人故事。
  动宾短语的题目,宾语一般是写作对象,动词则是题眼。如《种植阳光》,“阳光”是写作对象,“种植”是题眼,行文应围绕“种植”展开:怎样种植,为什么种植,种植有什么好处等。
  主谓短语的题目,主语往往是写作对象,谓语部分一般是写作重点,是题眼。如《我能》,应写“我”,重点在“能”上做文章:能什么、为什么能、怎么能。但有时题眼在谓语部分的修饰语上,如《世界因你而精彩》,“因你”是谓语 “精彩”的状语,是行文的重点,如:我的人生因母亲而精彩;社会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而精彩;“我”的世界因文学而精彩等。
  并列短语的题目,连词往往是题眼,行文要揭示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如《过程与结果》,应侧重谈两者的关系:过程往往决定结果;只有经历过痛苦的磨练过程,才能得到美丽的结果等。
  (3)理清喻义,化实为虚。
  如《种植阳光》,这种比喻类题目,应搞清“阳光”的比喻义,可将之抽象为“自信”、“乐观”、“爱心”等。
  4 揭示内涵
  如作文《多走一步》,若仅写“牛顿因多走一步,发现了万有引力”则不行,须写出牛顿多走一步的具体行为:“一般人,对苹果落地现象总是熟视无睹,而牛顿却比我们多走了一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建立了经典力学。”这样在“比较”中准确体现“多走一步”的内涵,就能令读者信服。
  5 推理合理
  如作文《节俭》,由“奶奶总要等到菜变了质才肯吃”推理出奶奶俭朴的品质,显然不合逻辑,充其量只能说明奶奶吝啬、愚蠢。
  再如作文《特殊的闹钟》,由“妈妈每天准时叫我起床,及时提醒我增减衣服”等推理出“妈妈是一特殊的闹钟”,这样的推理是合理的,是切题的。但若由“妈妈帮我报默写”推理出“妈妈是一口特殊的闹钟”就不行了,因为“闹钟”并没有这样的功能。
  6 盯死“标题”
  要让立意紧紧锁定命题,同时做到行文不脱轨。如作文《拒绝》,写拒绝是面对抉择的睿智。那写作重点应是面临抉择时,睿智的拒绝造就了成功。要死死盯住“拒绝”,而不应脱离“拒绝”写“抉择”。
  7 详略得当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侧重点,这边重那边就轻,这边轻那边就重,若不能正确把握文章倾向就会使文与题南辕北辙。因此,下笔前一定要反复斟酌孰轻孰重。如作文《送你一轮明月》,题眼是“送”,行文应扣“送”展开:为什么送、怎么送、送的结果怎样。若送的原因是“考试失败令我看不到光明”,就应浓墨重彩叙写考试失败后的悲观心理,而分数揭晓前的情况则应一笔带过。
  8 反复点题
  要在醒目处不断点题,点明行文和文题的关系,表明作文在文题范围内运作。如作文《你是一部书》,分别用“我才顿悟,我的启智之书就是你,你就是一部书”、“你如书般沉默”、“你如书般温柔”、“你如书般智慧”、“你是一部书,我亲爱的班主任”、“我将好好珍惜这部书,愿你的书香流芳我的人生”等句子点题,就会给人扣题很紧的感觉。

标签:纠偏 偏题 作文 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