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大学院校库 > 正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分层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笔者任教高中数学,深切地感受到传统的讲授法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在高一阶段讲授要面向认知水平较低的三分之一的学生(否则后续课程教学将无法进行),高二阶段讲授要面向认知水平中等的三分之一的学生,到高三阶段讲授要面向认知水平较高的三分之一的学生,这样才能适应高考的需要。这就形成了无论哪一阶段都有三分之二学生的发展处于被抑制状态。在班集体教学的状态下,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施分层教学。通常的分层教学总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对学生群体进行机械的划分层次。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不同,不仅对于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对于同一学科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学习水平也会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一个班集体,在学习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学习水平层次中的成员是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无论是不同学科还是同一学科都是如此。既然在学习过程中每一层中的成员是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也就不能根据某次测试把学生的学习水平划分固定的层次,更不能由教师按这种分层的结果组织教学活动。这就向分层教学提出了问题:分层教学中如何分层,教学活动怎样实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从教师向学生传递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就是说,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部分,不是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达到老师设定的学习水平,而是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在一定的学习材料范围和学习时间范围内,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钻研教科书和其它资料,达到基本学习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向更高学习水平迈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学为主”。既然实行自学为主,就不应该煞费苦心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形式上的分层,此时的“分层”应该是教师通过及时了解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状态,区分班集体中学生当时的学习水平层次,它只是留在教师脑海里的印象并无外在表现。分层的目的不是为了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是为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给学生提供的帮助,能与学生个体当时的学习水平相适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分层教学,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从学生学习的内因方面考虑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外因方面考虑,在班级范围内主要是发挥班集体和教师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笔者认为这些经验大多集中在认知水平的低端,这就反映出我们对高端的认知水平重视不够,尤其是学生评价能力的欠缺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要把依赖老师评价转向注重学生自己评价,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不仅因为评价是高层次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它贯穿于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工作不是对学生的“教化”,而是对学生和社会的服务,这种服务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作用。组织作用主要包括:1. 制定教学计划。2.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指挥,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3. 对学生学习进行激励。指导作用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建议。帮助作用主要包括:1. 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错误采取预防性措施。2. 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状态进行诊断和评估。3. 对诊断中发现的错误提供矫正办法以及对新见解、新方法、新发现采取处置措施。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就要在正确的角色定位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分层教学的要旨,就是让要学生主动学习,实行自学为主,使每一个学生努力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教师要随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水平信息,掌握学生学习水平的即时状态。教师组织的学生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给学生提供的帮助都要与学生个体当时的学习水平相适应。
  为了贯彻落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分层教学的要旨,必须构建可供实施的基本教学模式。基于以上思考,基本教学模式的建构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自学、合作交流以及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三方面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占用学生课堂学习时间的比重如何确定。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组织指导帮助”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索取者”。因此学生自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旋律,是发挥“内因”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和帮助占教师工作的主要部分,此时并不影响学生群体的学习活动。教师的工作大部分时间与学生群体活动运行平行,只有在具体实施对学生群体的指导和帮助时才发生交叉占用学生学习的共同时段,并且何时实施、实施的时间长短要视具体情况确定。因此是“协奏”,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合作交流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活动,必须占用学生学习的共同时段。
  通过以上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分层教学,其基本模式十分简单,那就是在教师指导、组织、帮助下的“学生自学――合作交流”。
  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是决定性因素,从教师的角色地位出发,教师对学生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作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信息的获得和处理能力,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室要注意及时收集学生学习水平情况,尤其是课堂上练习下课时必须收齐带走,因为那是评估学生学习即时水平的主要资料。第三,教师组织的班级的合作交流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交流过程中必须体现交流的参与者平等的原则。第四,要扩大教师帮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因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个体指导帮助远远多于对教师对学生集体对学生的帮助,可用的信息交流渠道,可为学生练习簿,手机短信,网上邮箱,教师和学生交流网页。
  笔者实施效果显著,学生主动精神,合作意识,自学能力都比对比班级有显著提高。考试成绩比同类班级高出三到五分,最高可高达十多分。
  (黄华 江苏省南京九中震旦校区 210014)

标签:分层 指导下 学习理论 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