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调档函 > 正文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散的宴席经典语录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这句中国俗话,被《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国经济盛宴即将曲终人散?》所采用。它指出中国经济无法忽视的风险,论据是:从2008年起,中国8%到10%的总体增长率是由平均占GDP三至四成的新增贷款推动的。这些贷款中,最高20%到25%的部分到头来可能会沦为坏账,亏损幅度相当于GDP的6%到10%。如果把这些亏损减去,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就会低很多。
  根据标准普尔的估计,到2010年底为止,中国银行业的坏账总金额高达5000亿至6500亿美元。不过中国官方所公布的银行坏账总金额为2200多亿美元,不到标准普尔估算金额的一半。由此可见,考证中国经济增速问题很容易令研究者困惑,他们会发现自己面临着数据迷阵:究竟要信赖什么成为比下结论更困难的事。
  不过,这篇专栏文章的总体判断与欧美媒体的主流判断相一致。在它们的经济版面中,中国经济出现问题差不多成了论述的不言而喻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所有论证只是从不同角度来揣测中国的问题有多严重。检视3月份的《经济学人》、《卫报》、《纽约时报》、路透社等对中国经济的报道,重点都放在中国经济放缓这一点上。
  上个月结束的全国两会透露了十二五经济增速为7%,今年为7.5%,多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不曾下调到8以下。对此,外媒有弹有赞,有经济分析师认为放缓的中国经济有利于世界恢复平衡。不过,世界仿佛听到了中国经济发动机戛然减速的刺耳声响,中国经济最终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尽管参与者众多,可一时争议不下。
  与外媒冷眼看待中国经济增速胜景不再相比,国内对此一议题的讨论很是清淡。每日经济新闻网刊发谭翊飞的分析文章,认为在多数省份GDP增速设计均在两位数的前提下,可能强行抬高中央定下的经济增速,所谓“不保八”也难。环视其他财经媒体,显然逊色于外媒专注讨论增速比率高低的态度,似乎身在问题中,反倒我自岿然不动。
  继续盛赞世界离不开中国经济的文章也有,然而肯定的基础也还是承认“唱衰派”所设定的问题前提。这种类型的问题意识,反射到国内讨论的场合,出现的是另外一种类型的问题结构,那就是从纯粹的经济问题延展为复杂的政经现实与社会情状。在这一乱纷纷都是自己人的困局下,如何更新认知框架成了最考验人们胸怀的大事情。
  在哀叹中国经济进程的西学观点中,“中等收入陷阱”是较为普遍接受的分析框架,进而认为中国发展中的困难来自于此。这个观念根深蒂固,但是最近受到了猛烈冲击,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及其研究团队认为中国遇到的问题根本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而是遭遇了“转型陷阱”,需要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而不只是等待“中等收入陷阱”的消失。
  孙立平的“转型陷阱”论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层面,可以统领起改革的顶层设计,也能够对既得利益集团予以清晰的归纳,从而深入到经济实情的内部。应该说,这个理论框架的提出,横跨政经领域,更新政府、企业与社会关系,扫除了许多陈旧的经济认识论和社会发展观――而在后两者那里,其实充斥着巧妙的欺骗和无所事事的昏庸。
  无论是虚虚实实的唱衰中国论,还是实实在在的转型陷阱,反映了解读中国的不同阐释话语有着殊途同归的巧合。它们各有道理,其实于现实而言,终究脱不掉一个重新洗牌的必要。这也意味着必先让“宴席”散去,让围绕宴席而形成的利益格局主动或被动地进入调整通道。若天下人不能得益,那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许隐含再造的机会。
  中国的事情,处在这样的情势下,真是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国际国内两个环境下的经济论,到底还是指向统一的对象。问题是,有了框架,指出了方向,如果还是维持现状不变,那能怎样?还是得记住那句话: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祝福也在,诅咒也在,由着它去,不信时间无意义。

标签:宴席 不散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