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第一次作文 > 正文

【“小鬼当家”不是游戏】 小鬼当家系列电影

时间:2019-01-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把钱交给孩子,让他“当家”   中国家庭,6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如何能不精 “养”?管得太细,管得太多,孩子的很多能力就“养”不出来了。人是需要“经验”的,请在家庭――这个最重要的大课堂里给孩子增长经验的机会。
  从小放手让孩子“当家”
  我很欣赏犹太人对孩子金钱观的教育――让孩子很早就接触金钱,对其财商的培养很有益处。在商品社会中,孩子不可避免地要和金钱打交道,父母不妨在家里先给孩子设计一个模拟开支训练的课堂。我的女儿上六年级,儿子上三年级,在他们过暑假的时候,我会让他们轮流“当家”――给他们一定数目的钱作为家里当月的生活费,让他们支付吃饭、账单、零食等的费用。往往才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就会发现手里的钱就要花完了。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让孩子“当家”之后就能切身体会到,父母工作赚钱非常辛苦,金钱来之不易,不能乱花钱;要维持家里一定的生活水平,花钱一定要有计划性。平时,家长也应注意给孩子示范明智消费。
  
  “小家长”敢决策
  带女儿和儿子去公园玩,我会给每人发几十块钱的活动经费,让他们自己选择玩什么项目。有的选择用这些钱多玩几个便宜一点的项目,有的玩一次贵的就花完了。等我第二次再带他们去玩的时候,孩子都会有警觉――事先会筹划这些钱该怎么花了。另外,我会让孩子们安排家庭活动,当他们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大人们不插话,由他俩协商解决――总有一个需要退让;压岁钱,父母负责保管,但支配权归孩子,当有他想要的东西时,可以用自己的钱购买;自己安排时间表,学习时间、游戏时间、电视时间⋯⋯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是在决策中度过的,大到股票买卖、大件商品或奢侈品选择,小到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服,无不是决策带来的结果。而人的决策能力并不是成年之后才形成的,而是从小慢慢发展起来的。很难设想,一个小时候连看什么书、听什么歌、今天或明天该干什么都不能做主的孩子,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有魄力、有见识、在复杂情况下能做出正确判断和反应的人。
  
  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管理
  现在的父母要做的,首先就是要营造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不要把孩子当成单纯的孩子看,以为光关爱、宠爱就行,而是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人”的概念来看。在幼儿园里,有一个“小班长”制度,孩子们轮流担任老师的助手,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以锻炼他们的责任感和能力,孩子们都很愿意参与,并为自己日渐增长的能力感到自豪。其实,在家里,我们也要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的管理,比如,一起做家务,一起商量家里的大小事,孩子的事让他自己做主。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这些有意义的角色,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所产生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培养他们战胜自己的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信心。
  
  学做“小家长”,
  心理更健康
  儿子性格开朗,是个爱张罗的孩子,遇事爱动脑筋,在学校里非常热心,是个很讨同学拥护的班干部,而且非常有自信。他的积极主动和负责任的表现,是和在家乐于当“小家长”分不开的。
  
  与家人做事,孩子最开心
  社会心理学家约翰?迪法兰和尼克?史汀曾询问过100名学龄儿童:“你认为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快乐的家庭?”孩子们列出的不是金钱,不是大房子,也不是大屏幕电视机,最多人回答的是:“与家人一起做一些事。”让孩子当“小家长”,参与家庭事务的管理,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等长大了再说,殊不知这样已经耽误了孩子的成长。从小参与家庭生活,是孩子参与未来社会生活的基础。父母常和孩子说说家里的事,有事和孩子商量一下,有时候未必一定要让他拿主意,这样做是要让孩子感觉他是家庭中的一员,家庭的一切都和他息息相关。有了这些观念,慢慢孩子就会主动参与,这也是孩子在心中找到自我存在价值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变懂事了,亲子关系也更加融洽了。每当我加班的时候,儿子都很惦记,会像“小大人”一样在电话里嘱咐我早点回家,路上要当心,让我内心特别感动。
  
  常做“主”的孩子更有见地
  孩子小的时候,我带儿子去超市买蔬菜水果时,会告诉他每种蔬果都有哪些特点,让他自己选择买哪种带回家;去餐厅点餐,会询问他想吃什么;去公园游玩,让孩子一起准备需要随身带的物品⋯⋯从小就有机会在家里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会积累经验,形成主见,知道如何凭自己的头脑,做出决策。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我逐渐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如当家中添置新家具时,会跟他一起讨论家具的颜色、式样、价格等问题,而他居然能说出一点颇有见地的想法。当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帮着招待客人,还能锻炼他的交际能力。过年的时候,我会让儿子在我指定的消费额度内自己去选择新年礼物。在一定预算的限制下,他要么买这个,要么买那个,让他明白好东西之间也有相互替代的关系,学习理性消费。
  
  做家务让孩子心理更健康
  我会有意识地分派给儿子一些力所能及或与他年龄相当的劳动任务,小一点的时候,让他学会生活自理,将自己的衣服穿好、放好;整理自己的书籍和玩具⋯⋯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增加家务的复杂性和强度,儿子上小学时已经能独立担当起一些职责,比如倒垃圾、打扫房间、洗碗盘等。如今儿子已经十岁了,卖废品、去楼下的饮水机打水都成了他分内的事。让孩子做家务不仅是为父母减轻劳动,最重要的是通过做家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和能力,这些是培养健康的心理与情绪的基础。
  
  孩子成长,
  “早教”不如“家教”
  孩子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不是只培养一个读书的机器,而是塑造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能够与家人和谐相处的孩子,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孩子,一个懂得自我管理的孩子,而这一切都需要他从小扮演起“小家长”的角色。
  
  
  没有比家庭更好的“学校”
  在我们小的时候,大都有兄弟姐妹,小朋友之间的交往也比较多,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大家难免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我们大家很自然地就会学会在这样的“天然环境”中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可是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单一,孩子非常缺失人际关系沟通,通常处于“被安排”的形势。现在的家长喜欢去量化孩子,比如认识了多少字,钢琴学到了几级,对价值观的培养相对较少。我不认为让孩子上几百块钱一节的早教班会比带孩子去沙堆里开心玩一下午更有意义。中国的父母宁愿花钱在早教班上,却不知道生活中有那么多很生活、很实用、能动手动脑的好机会对孩子更有益。孩子的培养需要天然的环境,到厨房里帮妈妈剥剥豆子、整理玩具、一起招待客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都是最好的教育,别浪费了这个社会资源。
  
  家长的示范很关键
  小孩子难免会闯祸,比如当他不小心把果汁洒了一地,这时候,大人的做法不经意间就给了孩子处理问题的示范:有的家长会抱怨指责,而有的家长会第一时间先去收拾,同时会给孩子一块抹布,一起处理好当下棘手的事情。这其实就是在向孩子传递问题的解决方式――面对问题的时候,不是怨天尤人,而是面对问题,冷静解决,这样的言传身教在孩子成人之后很受益。我不是一个完美妈妈,当我情绪不好时,不避讳让孩子看到;当我太累不想晚上给他讲故事了,我会告诉他,妈妈需要休息了。我想让儿子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不管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都会来,也会走,我们真实地去面对就好。
  
  担当的孩子不会耍赖
  儿子两三岁的时候,我给他买来塑料水果刀,让他在厨房里自己切蔬果,做沙拉,如今六岁的他已经可以熟练地掌握刀具了,他也非常享受自己制作食物的乐趣。当然,每次我都会在身边给予安全指导。虽然是男孩子,我也非常鼓励他学习做家务,因为这不仅是提高生活技能,也是在享受生活。周末的日程,由孩子自己安排,把要做的事情一个个排序,去公园、练钢琴还是做其他的事情。这些事都让他对自己、对家人有了份责任感,不会毫无顾忌地耍赖。
  比如去商场购物之前,我会和儿子协商好,今天只能买一件喜欢的东西回家。所以,他从来没有出现过不依不饶要买什么东西的情形。每天穿什么衣服,也由孩子自己决定,他不喜欢穿毛衣,我从不强迫。当家里人生病时,也让孩子参与照顾。
  让孩子看到和参与多面的生活,培养其社会性,学会担当,进而更爱父母、爱家庭。不久前,我看到幼儿园老师对儿子的评语:“哪里有他,哪里就有欢声笑语”,让我感到很欣慰。
  
  
  
  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第一步
  孩子在任何年龄都有参与家庭事务的渴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参与家庭事务的程度应不断深入,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标签:小鬼当家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