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第一次作文 > 正文

[用散步和音乐PK孩子对网游的迷恋] PK网游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把大象关进冰箱需要几步?地球人都知道答案。   怎样把迷恋网游的孩子拽回火热的现实生活中?一千个家庭有一千种方法。      只给自由,只想让孩子快乐,种下了“迷恋网游”的隐患
  
  都说“孩子就是自家的好”。儿子小笛3岁时,就愿意认字、看书、画画、背唐诗⋯⋯6岁,他就能阅读儿童读物了。我和丈夫特欣慰,觉得孩子学习能力强,以后还有啥担心的?
  我们夫妻这一代人是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长大的,所以,我们希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希望他自由自在。小笛3岁,我们就让他自己选择,愿意做的事就做,不愿意做的事就不做。比如,我做饭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问小笛:“宝贝,今天想吃什么饭呀?”只要他提出要求,就一定按他说的做。他不喜欢吃青萝卜、胡萝卜、南瓜、鱼,说一闻到味儿就难受,家里这些菜就基本消失了。
  小笛刚上一年级时,放学回来就像在幼儿园一样吵着要看电视,不让看就哭闹。他一哭,我就心软了。一旦看上电视,等到做作业时已经没精神,匆匆敷衍了事。
  其实,我和丈夫都是大学毕业,多少算有点知识,也知道在小学阶段是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期,但我们始终没能痛下决心、设立规矩、付诸行动。小笛的整个小学阶段就这样得过且过,始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造成了学习困难和障碍。
  小笛任性,很难和别的小朋友相处,久而久之,他觉得别的小朋友都不像父母和家人那样宠着、护着他,觉得没意思,别的小朋友也不愿再和他玩。再加上小笛从小由奶奶和姥姥照顾,很少参加文体类活动,没有形成群体意识和合作概念,所有这些都对他以后迷恋游戏埋下隐患。
  
  青春叛逆遭遇游戏成瘾
  
  小笛7岁开始玩电脑游戏,不长时间就入迷了。我们觉得小学阶段学习任务不重,多玩一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因为一开始对电子游戏没有太多限制,小笛对于玩电子游戏的控制力越来越差,看到电脑就想玩,不让玩就闹、发脾气。我们也觉得事情有些糟糕,就想用体育活动或其它游戏来“诱惑”他走出对电子游戏的迷恋。
  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下棋、打扑克,所有这些活动与电子游戏的诱惑相比差太远了,每项活动他都是浅尝辄止,难以坚持下去。后悔!如果我们一开始先多引导他参加户外活动和锻炼,电子游戏对他的控制力或许会少很多。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已经晚了,万般无奈,我们就把家中的台式电脑换了一个笔记本的,控制他玩游戏的时间,但我们软弱的控制和他玩游戏的强烈欲望相比,力量悬殊。
  小笛上初一时,学习生活还挺正常。初二下学期,因为没完成端午节假期作业,加上平时作业常常敷衍了事,老师一气之下撕了他的本子。自此,他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与之相伴的是青春期的到来,小笛更加自以为是,对谁都不服,对学习彻底厌倦。每天回到家,只要他沉着脸,把书包一扔就知道在学校又受批评了。我们问起学校的事,他一付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对学校教育全盘否定。
  我们的心里感到空前的压力和恐慌,不知怎么办才好。找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沟通,老师说了一堆小笛存在的问题,要求家长严管;可我们只要一管,他就暴跳如雷。更为严重的是,小笛对自己越来越放任,回家就要玩游戏,不让玩就不学习,家里的电脑只得断了网。
  没想到,小笛开始逃课去网吧。以前看到网吧里的孩子,我脑子里就冒出四个字:不可救药。没想到自己的孩子也这样了!一天,放学很久了,小笛还没回家,我和丈夫忐忑不安,一家一家网吧去找。那是临近期末的三九天,寒风如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也刮在我的心里,我第一体会到了什么是“人生彻骨的寒冷”。我们找一会,就往家打电话看看孩子回去了没有。晚上9点多,他终于回去了。
  一身疲惫,一肚子愤怒,见了小笛,我和丈夫不免大吵一阵,他却关上自己房间的门,不再理我们。从此之后,对我们也越来越疏远。
  我们从书店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法》,指给小笛看“未成年人不准进网吧”的条文。小笛却不服气:“网吧里面基本都是未成年人,谁也没阻拦我啊!”面对他的表现,我们怒不可遏,耐心逐渐减少⋯⋯很快,小笛和我们的关系僵化,与老师的对立情绪也不断升级。我们急得晚上睡不好觉,半夜被噩梦惊醒就再也睡不着了,一直在思考如何转变孩子的困境。
  
  读书、求助以及大街上的幡然醒悟
  
  我们带小笛找青少年心理专家。他只去了一次就再也不配合了,说咨询师的口才很好,但不能说服他;我们找一些关系较好、当老师的朋友和他聊天,遇到表扬他的人,他能听一点,遇到批评他的他就听不进了。我们也听了一些专家的讲座,看了许多青少年教育的书,但可能没找对路子,觉得讲座和专著建议常常相左。
  面对孩子做的每件事、说的每句话,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觉得自己真是很失败的家长,想不明白一个好好的孩子怎么会让我们培养成这样,前所未有的失败感、挫败感几乎把我们打垮了。
  一个周六,小笛要求去网吧,他爸爸没有同意,在家守了他一天。第二天星期天,他又说约好了要去同学家。晚上,我丈夫急地打电话说小笛一天未归,找了附近一些网吧也没找到。我一听头就炸了,可是晚上没有班车无法回家,我们俩每隔十分钟通个电话。这一晚,我们都不曾合眼,第二天清晨,我坐第一班长途车急匆匆往回赶,在路上,得知小笛已经回家,我才松了一口气。但是这种状况让我心里凉透了。下车后顾不得吃喝,立马赶往一位研究青少年心理的朋友那里请教。朋友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建议,但她告诉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这些问题,也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做家长的一步步努力,更需要耐心和等待。
  从朋友那里回家的路上,正遇到一所特殊学校的孩子放学,他们都是智障儿童,看到他们无忧无虑但有着各种非正常状态的举动时,我心里的疙瘩突然一下子缓解了――上天赐给我们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们是多么幸运!如果说孩子的成长有什么问题,应该是我们的问题,孩子生下来如一张白纸,是我们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我们要坚决纠正。
  回到家,我和丈夫交流了这一天内心所受的折磨,说了朋友的建议和我的所见所感,我们把一个时期通过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教育理念、经验进行疏理,把各方面的建议和孩子的问题一个个写下来,按照我们自己的理解选择其中可以使用的办法,列出做父母的应该改变的态度和应该纠正的问题,决心改变自己,和孩子一起努力。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爱着他
  
  小笛去网吧彻夜不归的事,我们没有像从前一样批评他,而是向他讲述了那一晚上我们的种种担心,内心所受的煎熬和折磨;讲述了他从小到大我们对他的期望,他曾经拥有的美好的品质和做过的出色的事情:讲述他3岁时背着小手摇头晃脑背唐诗的可爱样子,洗了苹果让我们每人咬一口的快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和对知识的渴望⋯⋯
  小笛听着听着,慢慢地平静下来,不再以对立、麻木或者不屑的眼神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着惊讶。他问我们对他童年的言行为何记得如此详细。我们告诉他,因为血脉相连、心心相通,父母永远都会把孩子的事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小笛,如果没有你,我们的人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撑。”我对孩子说,他出生后,全家人都争着抱他,小心地呵护着,生怕有一点的疏忽和闪失,真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飞了。出门时,总是小心看着,生怕他丢了,一眼看不到就紧张不安。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到泉城广场乘凉,小笛由他13岁的哥哥领着玩,一转眼就看不到他俩了,大家顿时慌作一团,一时间,满广场响起了呼叫小笛和他哥哥的惊恐、紧张的喊声,就在大家快要崩溃的时候,家里打电话说小笛表哥带他打的回去了。说到这事,那种惊慌历历在目,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涌出来。这时小笛的眼里也闪出泪花,脸上的肌肉不再那么僵硬,明显柔和了许多。
  过去,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从不让孩子知道,认为都是应该的,作父母的为孩子付出在中国人眼里都是天经地义的,但亲情和血缘是我们和孩子的纽带,也是我们改变亲子关系的重要突破口,突破的方法就是让小笛知道我们爱他,和他一起想办法,不会放弃他,让他知道我们为他付出的努力。
  我们又给小笛看了一个中学生在网吧上网被误当作杀人犯所受的磨难经历的新闻报道。或许他受到震撼,哽咽着说:“我以后不再去网吧了,不再让家里人担心了。”然后,主动给我们写下18岁前不再去网吧的保证。
  要改变孩子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小笛回到家里,我们尽可能以笑脸相迎,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泄气,多点耐心、少些急躁。此后,小笛和我们的关系缓解了许多。我们尽可能多和他在一起,给他做好吃的,和他聊一些高兴的话题,学会“曲线救国”,对于他听不进的事先不直接说,绕个圈子,慢慢进入主题。这期间,小笛忍不住又去了几次网吧,但我们没有揭开这件事,而是不动声色地鼓励他,表扬他的自控能力不断加强。他笑着,但表现出的心虚却让我们看到他纠正错误时内心的矛盾和希望改正的力量。
  我和丈夫除了继续学习各方面的教子经验外,还看了许多人物传记,希望从中寻找一些他们成长的经验和办法。我们看到有不少杰出人士,在青春期也曾走过一段曲折的路,不堪回顾,甚至越是有创造性的人在青春期也越不循规蹈矩,这让我们对孩子的成长又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耐心和信心。
  
  散步,让孩子感受自然之美
  
  在与小笛沟通磨合实施初期,他的反馈并不理想,我们一有空就带他到公园散步。刚开始,他尽可能找理由不出去,我们就承诺回来后让他玩半个小时游戏。在广阔的天地里,呼吸着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小笛慢慢放松了心里紧绷的弦,放松了对我们的戒备,我们边走边玩边聊,他慢慢说出了心里的话,释放了心中的一些不满,消解了对老师、学校的怨气。
  聊天时,我们努力当好听众,生怕孩子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一旦他认为我们教育他,就可能关上交流的窗子,不愿意再和我们沟通了。冬天,我们带他去滑雪,这种活动的紧张、惊险、刺激,毫不亚于电子游戏,他内心的压抑得到释放,快乐由衷而生。下雪了,我们带着他到公园堆雪人、打雪仗,玩得满脸通红、浑身冒汗。小笛看着一片片美丽的六角型雪花飘落在自己黑色的羽绒服上,又融化了,他是那样的快乐。我们到树林和缓坡,他把一串串的脚印留在雪地上,觉得非常开心;春天来了,我们和他一起欣赏次第开放的烂漫春花和各种新芽、新叶,感受到春天蓬勃了朝气和新生命的力量。我们观察连翘和迎春花,分析它们的色彩、花瓣、光泽和特点,给每一朵花儿起名字;我们欣赏流云、坐看晚霞,观察街边的小猫、小狗、鸟类、昆虫等各种动物。秋天的路边绿化带、公园和田野里,有火棘、金银木鲜红的种子和各种果实,看美丽的红叶、黄叶、紫叶,我们体会到,不同的心情对景物的感受是不同的,白居易写的“黄栌苦竹绕宅生”是凄凉孤独的,而我们看到黄栌树上的红叶和竹子是美丽、优雅的。所有这一切,一开始他并不以为意,看得多了,也学会了欣赏,感受到了其中的美好和趣味。每到这时,小笛常常问我:“我以前怎么没注意过这么多有趣的事?”我说:“孩子,因为游戏把你的眼睛遮住了。”
  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就是想让孩子认识到:不只是网络游戏能给我们带来趣味和快乐,自然界很多景致、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快乐。
  
  必要时,把孩子交给社会去评判
  
  为了避免小笛在家里玩游戏,我们就尽量带他出门。在街上,总是看到背着书包上辅导班或上学的学生,极少有像他这样空着手逛悠的。我们问他:“知道这些学生干什么去吗?”他虽然不回答,但脸上明显有了羞愧之色。一次,我们乘公共汽车时,一位妈妈指着小笛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不然就会成为他那样的社会青年。”这句话对小笛犹如当头一棒!下车后,小笛问我为什么那个妈妈会这样说,我说:“你回家照照镜子,可能会找到答案。”孩子这次没有反驳我,回到家,他对着镜子看来看去,陷入了思考。从那以后,再出门散步,他非要背个空书包做样子。
  小笛喜欢玩游戏,交往的朋友也是喜欢玩游戏的。其中和我们住得比较近的一个同学,家里能上网,有段时间小笛一得空就去找他玩。已经到了初三的关键时期,同学的妈妈有一次忍不住往外轰小笛:“初中毕业前你先别到我们家玩了行不?你们俩在一起就是说游戏、玩游戏,这样怎么能考上高中?!”
  所有这些,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起着警示和约束作用。
  
  潜移默化的音乐熏陶,终于发挥了作用
  
  另一个帮小笛走出网络游戏的朋友是――音乐。我丈夫喜爱西洋和中国古典音乐,家中有许多音乐CD和DVD,我们常常将它们作为背景音乐。孩子从小到大和我们一起听着音乐,但音乐似乎和他没有任何关系,小时候让他学乐器他也不喜欢。在我们和小笛关系仍然较为紧张的时候,一天晚饭后,音响里放着肖邦的钢琴小夜曲,他一下子像是受到触动,说这个音乐很好听。他爸爸趁机给他简单介绍了一些音乐故事,和他一起找出十几张比较适合欣赏的西洋古典音乐的钢琴曲和轻音乐。
  没想到,小笛只要有时间,就放开音乐静静地听,看书、做作业时就当背景音乐。他说:“听音乐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一下子觉得不应该放纵自己、天天混日子,应该过一种高尚的生活。”
  当我们在街上、小区、公园漫无目的地闲逛时,有时微风送来动听的音乐,如果听到有人弹古筝、弹钢琴、吹萨克斯,我们就站在旁边静静地欣赏。小笛说:“这些曲子很熟悉,我应该听过。”我们说:“其实,你是听着这些音乐长大的,但为什么你从没注意过这些音乐呢?如果少玩一会游戏,你就会发现生活中还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
  “音乐教化”的阶段,一晃就过了半年,期间小笛还是有过无数次的反复,但还是一点点地进步着,我们唯有坚持和等待。
  
  爱,是恒久忍耐
  
  时间一天天流淌,眼看中考日渐迫近,我们只有极力克制着焦急的心情,耐着性子坚持着,看着孩子一天天缓慢地、反反复复、螺旋式的上升。
  虽然小笛常常痛下决心,有时“豪言壮语”说得我们心花怒放,但好景不长,过了三分钟热度,很快又反弹回去了。我们在做好应尽责任的同时,仍然只有坚持和忍耐。到了第一次摸底考试前一段时间,小笛才真正有了压力,想努力一下。尽管为时已晚,但有了良好的开始,这可比什么都好啊!
  最终,小笛以还过得去的成绩考上了高中。现在,他上高一,住校生活已经完全适应,身心健康成长,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兴趣也不断提高。
  有一次饭后散步,我们和小笛一起回顾他走过的路,他动情地对我们说:“世界上也只有父母对孩子才能做到如此吧。”
  尽管前面的路还有很长,但小笛总算有了新的开始。
  现在,夜里,我和他爸爸总算能睡着了。

标签:网游 迷恋 散步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