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启智大课堂书多少钱 [启智之书]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这不仅是介绍查理?芒格(Charles Munger)如何投资致富的经验之书,更是他与世人分享如何探寻“普世智慧”的感悟之书。   编者考夫曼(Peter Kaufman)作为芒格的多年好友,因深感于芒格渊博的学识与智慧,为向世人充分展示这位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最重要投资合作伙伴所极力倡导的“普世智慧”,通过收集和整理最能体现芒格思想的各种言录以及芒格最有代表性的11篇演讲稿,编辑而成此书。
  这种普世智慧的核心便是“人如何尽可能正确地作出决策”。在芒格看来,投资智慧只是普世智慧的一个小分支。他意识到,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人类的认知永远存在着局限性,在此条件下,人如何尽可能正确地作出决策,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人们就将拥有一种洞察现状和解除困惑的普世智慧,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类具体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而现代社会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不同学科间严重割裂的现状,更使得对普世智慧的探索极为迫切。
  为了获取普世智慧,书中给出的根本工具便是“逆向思考”。芒格认为,“对于复杂适应系统以及人类大脑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考,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容易解决。”
  芒格的这种认知基础,与波普尔(Karl Popper)哲学中有关人类认知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思维模式的终极性思考相通。波普尔认为,由于外部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类自身的有限性,通过归纳法所得到的经验性真理不可能绝对确定,只能通过不断检验来证伪,但决不可能完全证实;只要存在一个失败的检验,就足以演绎得出证伪的结论。换言之,虽然人类认知的发展必然以归纳为基础,演绎必然基于归纳之上,但人类归纳思维模式具有不严谨性,必然需要演绎思维模式的补充。基于“人类认知在归纳和演绎思维模式中的各自局限性”,波普尔提出了逆向思考的有效方法――既然人类认知在归纳上存在很大局限性(归纳法所得到的成功条件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那么就利用人类认知在演绎过程中的相对有利地位,通过总结失败发生的各种直观原因,进而推导出获得成功的更多必要条件,也就是此前归纳法能够成立所需的其他客观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演绎得到的必要条件进行归纳,便能更有效率地发现必要条件,来接近(却不可能达到)成功的充分条件。这是一条“归纳-演绎-再归纳-再演绎”的不断证伪之路。
  由于投资活动对认知和思维有效性的检验直截了当,以及认知和思维对投资结果的极端重要性。投资家是除哲学家、心理学家之外,对认知和思维问题思考最深的一群人。同样基于“人类认知在归纳和演绎思维模式中的各自局限性”,《黑天鹅》作者、对冲基金经理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所强调的是如何正确理解和预防归纳思维过程中的局限性;《金融炼金术》作者、对冲基金大鳄索罗斯(George Soros)所强调的是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利用他人归纳思维过程中的局限性;而芒格则从演绎过程所具有的相对有利地位给出了解决对策(即逆向思考)。
  基于逆向思考这一根本工具,芒格对人作出错误决策的原因进行了探索,并总结应对之策。
  在他看来,导致人作出不正确决策的原因,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是人类现有的各种知识工具存在局限性。典型事例是逻辑工具和数学工具这些迄今最为严谨的人类知识工具,分别由于“自指陈述”和“不完全性”的存在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悖论(参见芒格所荐《逻辑人生――哥德尔传》),运用这些本质上存在局限性的工具,必然造成无法从根本上正确认识世界。
  二是已有知识工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世界,但人类思维的处理能力有限。典型事例便是由有序衍生出的混沌现象(参见芒格所荐《深奥的简洁》),即当诸多事物因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复杂系统并且其中还存在正反馈效应时,即便事物间的联系和作用是全然有序的,并且这些秩序又是可理解和描述的,但也常常由于系统过于庞杂,初始条件的微细变化所带来的系统整体变化速度超越了人类的思维处理速度,于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于混沌(相对于人脑而言)。
  对上述两种情况,芒格提出两个基本对策:一是明确自己的能力极限所在,不在“力所不能及”的方面枉费过多精力。例如,他将宏观经济视为一个趋于混沌的复杂系统,“我并不认为人们研究宏观经济学能够得到那么多乐趣,因为他们想要理解的系统实在是太复杂了”;与之相应,他和巴菲特在进行投资时,始终采用“自下而上”从微观角度和企业本身入手选择投资标的,避免陷入宏观经济预测的“黑洞”之中。二是学会容忍各种知识工具的不完美,在探寻知识的过程中绝不妄求终极性,而是以一种“破旧立新”的态度来不断吸收更合理的知识。芒格在论及心理学悖论时表示,“就连纯数学都无法摆脱所有的悖论,心理学里面有些悖论值得大惊小怪吗?”
  上述两类是人的认知工具和能力不足导致无法正确决策,而第三类是即使人类在认知上已经足够,但由于自身缺陷导致“知行不一”和无法正确决策。后者是芒格探索的更为重要的着力点。通过逆向思考,芒格总结出其中的三种具体情况并逐一给出了改进之策。
  第一种情况是“铁锤人倾向”。由于世界的复杂性,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发展出了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等诸多知识工具,但随着这些知识工具的不断发展和积累,人们开始忽略这些工具的根本目的,“画地为牢”,割裂了这些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冀望仅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某项或某几项知识工具来理解复杂的现实并作出正确决策,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很可能在这些知识工具之外。芒格常常引用谚语,“在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来警示这种单一思维模式的危害。作为应对方法,芒格建议采用“多元思维模型”,即在脑海中建立和积累起包括多学科在内的各种模型,遇到问题逐一试用这些模型进行分析,以避免陷入单一思维模式。
  他所强调的这种跨学科多元思维,并不要求掌握每门学科的所有具体知识,而是“只要吸取各个学科最杰出的思想”,从而能够在遇到问题时提供有效的思维框架。而他本人通过长期不懈地学习和思考,已经收集和整理了约100种思维模型,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灵活调用。
  第二种情况是“意识形态偏见”。在芒格看来,意识形态偏见由于非理性的方式将人的思维禁锢在某种模式之中,从而人为划出认知的“禁区”,使人无法探知禁区之内的事物,当问题的答案就在禁区之中时,人自然无法作出正确决策。芒格由此给出的建议是,“你们应该警惕严重的意识形态偏见”。
  第三种情况是“对心理学的严重忽视”。人作决策都需要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处理,而人脑并不完美,“大脑的神经系统并非总是畅通无阻,也不拥有无穷多的线路”。
  芒格提出的对策是:首先,通过对心理学(特别是误判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来了解大脑的局限性(他专门写了一篇讲稿归纳出25种人类误判心理成因,并推荐《情商》和《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来解释这些误判心理成因背后的深刻生理基础和遗传进化因素)。在决策过程中采用“双轨分析”方法,通过自我暗示来排除和减少由于潜意识的不恰当干扰而造成的决策失灵,“首先,理性(在排除潜意识引力的前提下)地看,哪些因素真正在起作用?其次,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时,会自动形成哪些潜意识因素(干扰了理性决策)?”
  如上所述,通过芒格这种化繁为简的剖析,无疑为世人实现“尽可能正确的决策”给出了一些重要的条件,并为进一步探索指明了方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芒格在本书的结尾处推荐了16本适宜大众阅读的书籍,涵盖了社会、历史、哲学、数学、心理学、生物遗传和人物传记等诸多领域,通过扩展阅读,为读者真正理解他所提到的各种观点和方法带来极大裨益。
  正如芒格常引用的爱因斯坦名言:“一切应该尽可能简单,但不能过于简单。”书中所展示的芒格那些看似简单的箴言,均源于他宽广的知识背景和复杂的思维处理过程。他之所以采用简单的言论,是为了便于世人了解其思想;但若想真正理解其思想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那就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这些箴言背后的知识和思维过程并不断付诸实践。
  作者为华西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员

标签:之书 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