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二年级日记 > 正文

高中生精选佳作精评_江苏卷佳作选评(4篇)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文题]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人与路
  
  大漠长烟,孤泉冷月,萧萧声,长风千年。我背倚着莫高窟颤抖的身躯,前方,是路,玄奘寂寞半生的信仰之路。敦煌百年耻辱,西行路千年风霜。
  史载,玄奘西行,大多孤身一人。《西游记》中的三徒弟,在我眼中,是玄奘精神的三个侧面:悟空――开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坚持;沙僧――寂寞者的隐忍。
  悟空,这个几乎为所有男孩子崇拜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勇敢者的形象。他一路向前,披荆斩棘,敢于与一切挡路者搏杀。开路,总是伴随着牺牲与流血,但是,只要有勇气,只要信念足够坚定,开路者就能如孙悟空那样,有铜臂铁手,有金刚不坏之身。玄奘就是这种意志如铁、心志如钢的开路人。黄沙千年,吹不去他一个个坚实的足印,便是他勇敢的明证。
  八戒,他常常是被嘲笑的吧,可在我眼中,他是最懂得坚持的。没有诱惑,无法显示坚持的可贵;没有犹豫,无法彰显坚持的艰难。西行的八戒,动摇的最多,可他坚持到了最后。这份难得的可贵,是许多行路者坚持的动力。玄奘,贵在坚持。韶华数载,寂寂半生,无数次,面临生死绝境。沙漠带给人的恐惧和绝望,在玄奘咬紧的牙关中,消散。
  沙僧,他总是默默的。小说中,他不善言谈,不苟言笑,老实本分。沙僧在师兄弟中,道行最浅,可他的步伐却丝毫不慢。这才是行路的生活,也是玄奘西行一路的生命状态。多少个日日夜夜,他独行在浩瀚沙海,无朋无伴。寂寞,对于一个独行者来说,比自然的灾难更可怕。可玄奘的心中,有他至上的佛,在他深沉的目光中,可以看见他不寂寞的心灵。
  玄奘,作为师傅,他的生命诠释了信仰的意义。行路难,多歧路,信仰是一切勇气和坚持的来源,是与寂寞抗争的力量。唐三藏,是《西游记》中真正的,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强者,他是一切力量与伟大的象征。
  烈烈的边塞之风,吹得我生疼,更心疼着流落异国的中华宝藏。今年,距王圆笔?打开敦煌文明宝藏的耻辱之年,恰逢百年。研究敦煌学的学者们,你们也一定常站在这里,西望玄奘之路吧?是不是在这眼前的路上,你们悟得了勇敢和坚持,学会了忍受寂寞?然后,我知道,你们一定会举步行路,追寻着玄奘,去拯救莫高窟,拯救敦煌文化,拯救中国文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祈祷。如今正在考场上作文奋斗的950万考生,明天,也将踏上玄奘的路,踏上敦煌学研究者的路,踏上中国文化复兴的路!
  点评:这是一篇绝妙的考场议论文。作者熟谙古典名著《西游记》,汲取其精髓,把悟空(开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坚持)、沙僧(寂寞者的隐忍)作为唐僧精神的三个侧面来写,极其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取经之路”所凝聚的人类精神内涵。观点新颖独到,论说别具一格,分合自如。结构严谨,全文浑然一体,让人拍案叫绝。字里行间时有思想火花闪耀,结尾进一步深化主旨,令人掩卷深思。
  (何效明)
  
  人与路
  
  想到路,眼前挥之不去的,只有阮籍。
  是他,驾着破旧的牛车,一坛酒,独自驶向城郊。路旁,奇花异草,奇峰怪石,他视而不见,投以白眼。上方,落单的飞雁凄凉鸣叫。此时,牛车停了,老牛回过头来,仿佛在说:“没有路了,该往哪里走?”他无奈,只有无奈地答道:“路在哪儿,我怎知道?”说罢,取瓢捧起浊酒,喝罢,继而大呼,继而大号,最终一把辛酸泪,沿原路而回。此所谓,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只不过没有路罢了,为何痛哭?他哭的不是眼前的“穷途”,而是人生的“穷途”。
  这条路上,笼罩的是魏晋司马氏集团的阴影;这条路上,洒下了多少眼泪!为慈母――慈母身亡,他号哭,即使吐血数升;为好友嵇康――嵇康被斩,为正义而被斩,他开始是沉默,当嵇康行刑前弹起空前绝后的《广陵散》,他只好大哭,用泪,用心泪为友人送行;也为陌生的邻家女孩――女孩美丽而具才情,未及出嫁,染病身亡,他冒冒失失地奔向灵堂,用泪为美好的生命饯行。
  这条路,满是眼泪。
  泪流尽了,路上只有沉默,沉默得有些吓人。当名士裴楷前来拜访,他只报以白眼。裴楷明白,阮籍的人生之路早已超越了礼义的范畴,而他本人仍在礼义之内,所以裴楷只好、也只能按礼义之数,向阮籍作揖三次,然后离开。是的,阮籍人生之路上的亲人,旅伴,还有那些美好的生命,都已消逝。他只能将沉默这件外衣披上,抵御寒风――来自人世的寒风。接着,踽踽独行,移向自己的路的尽头。
  这条路,我们难以体味,只能用“猖狂”将他形容,形容成一个远离尘嚣、远离人世的繁杂的陌路人。世人用冷眼审视着他,看他一个人在路上表演。然而,我们怎能知道,这出表演包含了多少眼泪,多少辛酸!在他身后的路上,抛下的是世俗的指责,世俗的猜疑……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希望能坐上他的牛车,同他一道奔向城郊。还是在青草杂生处,我会跳下,为他拔除野草,拔除他路上所有的杂草。然后,打一下牛背,让牛载着他在自己的路上继续前进。而我,在这条路上,会望着他的身影,面向夕阳,诚恳地弯下九十度。
  为他,也为这条路。
  点评:2006年江苏考生写“阮籍”的不在少数,其中大多采用“故事新编”的写法。本文也写“阮籍”,但并非“故事新编”,而是在夹叙夹议中,颇有穿透力地评说了阮籍的“猖狂”(涉及内心的辛酸与苦闷,知音的稀少,世人的不解),抒写了独到的认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使全篇绚丽多姿。作者情动于衷,行文洒脱,笔下文章有声有色,胆识俱佳,情理兼备。开头部分的特写镜头,有先声夺人的效果;结尾处抒情味浓郁的设想,则沉着而又寥廓。
  (唐惠忠)
  
  人,是要有点探索精神的
  
  时下,选秀的节目,充斥着荧屏,让观众的眼球有些疲惫,有些麻木。“梦想中国”、“星光大道”、“超级女生”等等。当超级女生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人们闲聊神侃的对象时,一批模仿的节目,就赶趟儿似的应运而生。女人有了,咱就来个男人的;懵懂小孩有了,咱就来个白发老人的。
  对于这些热热闹闹的、换汤不换药的节目,多数人依然热衷守候在电视机前,乐此不疲地动着大拇指,在自己得到一点快乐的同时,也更多的为电信部门和电视台做着惊人的经济贡献。有个别头脑清醒者,抱怨节目拖沓,以此求得更多的短信,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我倒觉得,发短信者,自会发短信。不发短信者,自然是旁观者心态,事不关己,一乐即可,权当紧张压力之外的释放心情,管它是三小时还是五小时的直播,想看就驻目几分钟,不想看就换个台。谁都没逼着谁。而正因为有那些大量忠实的拥趸,那些喜欢参与的人们,这些选秀节目,才会如此红火,也才会有更多的电视人去模仿。他们是适应形势并紧跟的一群人,也许他们并不是善于开拓和发掘的一群人。
  为什么喜欢跟风?为什么喜欢模仿?鲁迅先生的关于路的这段话,堪称经典:路是走出来的。可你要知道,那些开天辟地寻找途径的人们,那些白手起家的人,经历了多少艰难与迷茫,多少泪水和汗水,有过荆棘,有过沟坎,有攀山时的危险,有黑夜里的无助,包括有过若干次的折回再出发,才可能觅到一条成功的道路,一条充满阳光、铺满鲜花、引人注目羡慕的康庄大道。他们的成功背后,可能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辛酸啊。这还不包括许多付出后得不到回报、徒劳无功、只有满身伤痕的情况。如此,走出自己的路,绝非易事。于是,一些人,就模仿他人的成功之作,使自己的成功更加迅捷,少走弯路,少一点盲目的求索。这应该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连牛顿都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取得如此成就的。利用前人已经归结的知识,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为自己所用,也是聪明人所为。
  说到这里,你可别误会我赞同那些人云亦云、没有自己思想和特点的做法。我坚决反对木偶似的被动的抄袭。全盘的仿制,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别说走路,连立足之地都不会有。从这个角度看,原本一条不错的路,的确会被更多的人越走越窄,乃至尽头。我上面说,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既然是借鉴,就有扬弃,就有自己的新思想新思路,有自己的尝试与探索。而且我相信,这样的探索越大,创新越大,生命力也定会越强。
  我佩服那些走出路来的人。他们探索的勇气,精神,胆略,都是值得学习的。
  我也佩服那些在他人的成功之上,学习总结,最终走出自己一片天地的人。他们同样是值得赞扬的。
  至于那些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一路吆喝的,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抛弃。
  所以,不管世上原本有没有路,也不管走的人是多还是少,走的人是你还是我,多一点求新,多一点探索,多一点发掘,就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光明之路。
  点评:文章从时下最炙手可热的社会现象引出材料所要求叙说的话题,提出了“路是人走出来的”命题。为下文“人需要探索的勇气,精神,胆略”的主题而张本。散文化的笔法,语言极具张力,读后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流淌的思绪再现了作者深刻的思考,使文章增添了新意。
  (陈耀琪)
  
  人与路
  
  我带着你的梦,牵着你的遗愿回到了你离开时的小巷,立在你走过的路的一头。
  这条巷好深,深得令我心中略显凄凉;这条路好长,长得令我看不到另一头。我有些胆怯,有些犹豫,更有些徘徊。
  我不清楚,是否因为你的走过,才有了这巷中的深路,也可能因为我的到来这条曾经的路又重现,我决定为自己,也为你走下去,踏上这条寻梦路。
  一切照旧,江南依旧鸟语花香,江南雨巷照样迷人。我竟信了你,撑着把油纸伞,头上戴着玉牙叉,就像陈逸飞的《丽人行》那样。我走了进去,踏上你来时的路,带着迷惘,四处寻觅。
  希望替你寻到那位从雨巷深处走来的丁香一样的女子,告诉她你的梦与愿望。尔后,依然从我身边走过,来不及回来,丁香一样的女子早已消逝在雨巷的尽头,可我仍站在你走过的小路上,重温着当初你的遗憾。
  我踏着你的路,带着你的梦回来了,一切仍是原样。他们大概看出了我与你的想似,同样青涩的脸庞与深邃的眼神,他们脸上写着惊愕,可他们却摇头了:“你不是他,他不一样。”
  是啊,我怎么可能会是你呢?你永远是位多情的诗人,为了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抱憾终生。我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位,因为了解你,深知你,所以愿意替你追寻,走上你的路。
  即使我有着与你一样的性情,一样的性格,或许眉宇间也有你的气息,毕竟,你是你,我是我。你的路,我有何资格重踏?我的路,仍在等着铺平。
  我决定离开,离开你的路,你的江南雨巷,不想看到你的故人看我时那种惊愕而又失望的眼神。
  你和我都要明白:路过的人只是一阵路过的风。
  该放下的都让我们放下,你我的路不会有交点,我们永远都是两条平行线,有两条孤立的路。
  我将你放下,放在你来时的路上,我和你都只是平凡人,各人有各自的路途,我又何必非要踏着你的旧路,那并不是我想要的。只希望,能够在清凉午后,翻开你的书卷,重温你的气息,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品人生似棋。
  我离开了你的路,回头张望,这条路好深,那里有你的辛酸,可那是你的历程;向前张望,那儿也是一片尽头,可那是我的路,它等着我去创造与铺设。
  我带着自己的梦,踏上自己的路,转身,浪迹天涯……
  点评:作者的灵感来自于戴望舒的《雨巷》,笔触细腻,意境优美,可见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在构思上,作者能从追寻戴望舒的足迹起笔,紧扣寻“路”展开,随着追寻与思考的深入,“路”也由实而虚,弥漫出人性和人情的意韵,“各人有各自的路途”,“我又何必非要踏着你的旧路”等语使人透过那迷人的“雨巷”,一下子看到了天边的一抹“彩虹”,享受着“丁香”的韵味。
  (曹津源)

标签:江苏 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