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二年级日记 > 正文

【红花配绿叶教学之我见】 2018幼儿舞蹈教学大全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这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任何时候,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总会有的……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对立的斗争。”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
   一、两体对比
   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等等。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他或者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或者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臧克家《有的人》)。是臧克家纪念鲁迅先生写的诗。整首诗对比鲜明处处对比,一比到底。它歌颂了“永远活在人们心里的人”,打击和讽刺了行尸走肉的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诗句歌颂了民族英雄岳飞,鞭挞了奸臣秦桧,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二、一体两面对比
   把同一事物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说,能把事物说得更透彻、更全面。例如:1944年春天,王震将军率部南下,到日寇后方开辟抗日根据地。许多干部随军工作,出发之前,毛泽东给他们讲话,谆谆嘱咐这些同志,到了新区要好好为人民服务,要学会两种本领,头一种是“松树的本领”,第二种是“柳树的本领”。松树冬夏长青,不怕刮风下雨,严寒之中也能巍然屹立,松树有“原则性”;柳树插到哪里都能活,一到春天枝长叶茂,随风飘荡,十分可爱,柳树有“灵活性”。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有松树的原则性和柳树的灵活性,缺一不行(陈模《毛主席的话》)。毛主席用松树和柳树作形象鲜明的对比,教育党员干部要具有革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头发梳得光,脸上搽得香。只因不生产,人人说她脏”(《红旗歌谣》)。这歌谣先说她表面打扮得很漂亮,心灵却很肮脏,因为她不劳动。诗句前后对比强烈,含意十分深刻。
   对比的作用,总的来说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不同类型的对比,作用又各有特点。两体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体两面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黎肖鸿说:在阅读思维过程中,“比较”是建立在分析和综合基础上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阅读的基本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显然,任何层次的阅读都离不开对阅读材料某些方面的鉴别,而要鉴别就离不开比较,可见比较是增长智力、提高能力、增益知识的重要阅读方法,而对比就是比较中的重要因素。
   前人对于在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已多有研究,提出了诸如:不同文章之间的对比阅读,比写法,比语言;假设性的比较阅读,把原文假设换成其他写法会有何不同效果;迁移式比较阅读,通过与之前所学知识的比较,理解新的知识等等。本文想要阐述的是在同一篇文章中通过横向或纵向对比对文章进行赏析。
   (一)对比中把握人物情感性格
   巴尔扎克的小说《欧叶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幅之一”。作品由葛朗台一家、侄儿查理和欧叶妮的追求者三条线索组成,作品一开始就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加以描写,到了出现家庭纠纷后立即推向高潮,然后突然结束,使人回味无穷。整部作品于简洁的构思中蕴含动人心弦的艺术力量。作品通过葛朗台夫妻、父女、伯父与侄儿等家庭矛盾,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家庭中的金钱关系。作者通过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表现人物,成功塑造了葛朗台这个典型形象。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是他的癖好,临死前他也不忘吩咐女儿到那边去交账。他家财万贯,但每一顿饭的面。这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生活的人一对比,反差相当大,不成其为人父的人间常理。
   大部分的老师在上契诃夫的《变色龙》时,都会抓住这“变”作为突破口,对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进行解读。随着对狗主人判断的变化,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着。知道狗主人不是席加洛将军时要为受害者做主,骂小狗是野畜生,是疯狗,要将他弄死;知道狗主人是席加洛将军家时,态度立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称狗为娇贵的动物,会咬人成了聪明伶俐的表现,被害者赫留金成了混蛋,是活该,甚至污蔑他“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在这鲜明的对比中,学生很容易的认清了奥楚蔑洛夫的本质:见风使舵,媚上欺下。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作者现身说法,述说着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告诉马生学习要虚心,要刻苦。可是却有一句似乎与所要表达的重点无关:“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本来写的是自己怎么学习,却写了同舍生的穿戴,在学习时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么写,学生马上就看出了这是对比,再通过进一步思考,就得到了作者对于吃的穿的没有高的要求,因为学习已经让他足以快乐,更深刻的理解了作者对于“口体之奉”与众不同的态度,给马生、给读者的更是一种警醒。
   由上观之,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抓住对比性的语句将更快捷的认清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我认为对比是读者认识人物、分析人物的有效方法。
   (二)比对比中体味讽刺效果
   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严监生,小说写他重病临死的时候,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文字,我们来看看临死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手指,来送终的三亲六戚做出了哪些猜测?大侄子问“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二侄子问“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奶妈插口道:“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这些亲戚们有的问亲人,有的问遗产,都是按平常人的思维去想,可严监生生临死不肯闭眼记挂的竟是两茎灯草,真可谓不是“平常人”了。平常人临死要么想着亲人,要么想着遗产,可他的临死心愿是居然超出平常人所能理解的范围,通过这一对比,把严监生这个刻薄成性、极度吝啬的守财奴,刻画得入骨三分。辛辣的讽刺了在严监生的心里,亲人不重要,金钱最重要,这微不足道的灯草都居然让他死不瞑目,用土话说,真是“钻到铜钱眼里”了。
   再说《范进中举》,作者很善于选择有特征的细节来刻画人物,让人物以自己言行上的矛盾来造成讽刺效果。鲁迅曾说《儒林外史》在写法上常常是“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在小说中,最突出的是写胡屠户推让女婿给他的银子时,作者是这样描写的:“屠户吧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但范进持意要他把银子收下,这时“胡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并没有描叙屠户如何假意推辞的形容语言,只是通过他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和伸个拳头过来的细节描写,从动作上表现他心里多么想要这银子,但却又不能不在表面上虚伪作态的神情。这种让形象本身说话的办法,不但精炼,而且更好地到了讽刺艺术的效果。
   其中的对比是赤裸裸的,人物的性格也是赤裸裸的被披露。
   胡屠户对范进前后态度的对比。中举前范进穷困潦倒,他动不动就张口大骂范进,把范进当作累赘,甚至觉得把长到三十多岁还呆在家中的女儿嫁给他,是倒了一辈子的霉。当范进提出要考举人时,他极尽骂人之能事,把范进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还啐了一口痰到他脸上。没想到范进真的中举了,他带着丰厚的礼物来祝贺,范进喜极而疯了,众人要他打醒范进以治其疯病,平日百般辱骂、讥讽女婿的他却为难惶恐了,只好借酒壮胆颤着手“打”了范进一下。回家途中,见女婿衣裳滚皱了许多,一路上替他扯了几十回。中举后范进要送银子给他,他当即就夸范进是“贤婿”,说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而态度变化的原因就是:中举了。作者对这类人的态度在似乎有些失真的对比中得以体现,是明显的讽刺,讽刺胡屠户之徒见富就爱、得炎便趋、逢势即附的性格特征。
   通过对比来体现讽刺的作品还有很多。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几乎所有的讽刺作品的创作,都少不了对比发挥的作用。读者可以通过抓住对比的内容来品味作品的讽刺效果。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这里,我要偷换概念:对比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对比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参考资料
   [1]黎肖鸿《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3]乌申斯基《乌申斯基教育文选》
   [4]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5]杜东枝《小说名篇鉴赏》(云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崔少梅)
   收稿日期:2011-11-20

标签:绿叶 红花 我见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