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二年级作文 > 正文

亲昵称谓 浅析英汉亲昵称谓语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本文主要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亲昵称谓语进行归类和浅要分析,并尝试探寻在英汉互译中对亲昵称谓语的翻译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亲昵称谓语;常见类别;英汉互译;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引文
  亲昵称谓语作为称谓语的一支,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十分常见。亲昵称谓语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称呼――即中文中的昵称、爱称,英语中的petname或diminu tive),常用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和爱意,带有十分强烈的感情色彩。在交流过程中,亲昵称谓语能够充当润滑剂的功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交流更加愉快顺畅。但由于文化、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影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亲昵称谓语虽然有不少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同时也有很大的差异,还有些部分完全没有交叉点。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不了解、不注意两种语言中亲昵称谓语的异同,翻译就可能会词不达意,影响读者对原作品的了解,使读者与原作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和精髓失之交臂,甚至还会造成对不同文化的误解,不能达到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因此研究两种语言中的亲昵称谓语(以下简称昵称),加以对比和分析,对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者和学习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汉语中常见的昵称及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受地域、年代、文化、性别、年龄、城乡差异和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汉语昵称的来源和形式有很多种,此部分主要对当前汉语中常见的昵称进行简要归类和分析:
  (一)在原来名字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常见的形式是截取名字中的一个字,在前加“小”、“大”、“老”“阿”字,或在后加“子”、“儿”字,除此之外,叠字的应用在汉语昵称中也很常见。例如一个人的全名叫李永红,那么昵称就可以是:小永小红红红永永阿永阿红大永、永子红儿永儿等。也可以把前缀和后缀一起使用,比如:小永子小永儿小红儿小阿永小阿红等。只要改变后,不是很拗口或容易产生歧义,一般都可以用来作为昵称。
  在汉语中,把姓改造后作为昵称的现象也很常见。同样以李永红为例,这个名字的昵称可以是:小李、大李、老李。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名字截断,比如:李,永,红,每个字单独作用昵称。也有借名字的谐音加工而来的昵称,比如刘萍的昵称还可能是:小瓶(萍)子苹(萍)果。
  (二)按家庭或团体中的排行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向注重长幼有序,因此常按照排行顺序来取昵称也很普遍。比如一家有好几个孩子,根据排行一些昵称可能是:大妞二小子三妹。也有的昵称根据在团体中的排行而来,比如在学校里,一个寝室有五个人,室友间的昵称就可能是:老大老二老三小四小五。很多影视作品中也常有以排行取昵称的现象,比如《让子弹飞》中,张牧之所带领的一帮土匪也以“老大、老二、老三……”彼此相称。
  (三)比喻和借代
  在汉语中,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取昵称的现象也十分常见。人们常常用惹人喜爱的动植物等来形容人,以此作为昵称。比如一个人的昵称是“小鹦鹉”,取鹦鹉能说会道、口齿伶俐之意;“小狗熊”则取其憨态可掬之意;“小苹果“,则取其清甜可口,外形可爱之意;“玫瑰花”则借其娇艳有刺来比喻漂亮有个性的女孩子。“开心果”“小棉袄”“眼珠儿”“掌上明珠”这样的昵称则用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爱意。“暴炭”“闷葫芦”这样的昵称是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点。
  还有些昵称是通过借代的方法来取的,以部分代替整体,比如:小粗腿儿、大眼、大脚、红鼻子、白胡子等。有些昵称是以人的某项特长来借代,比如:歌星、游泳健将、飞毛腿等,有些通过地位上的特点来借代,比如:小祖宗小公主小皇帝等。
  (四)反语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礼”字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受这种文化现象的影响,为了保持礼貌、庄重和得体,中国人不会像西方人那样过于流露亲昵之情。当喜爱之情十分强烈时,就用反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就有这样的昵称:大傻瓜傻子傻孩子没良心的笨蛋懒虫讨厌的坏蛋老东西
  要死的老鬼臭妮子坏小子等。
  (五)直接表达
  虽然汉语的表达一向倾向于含蓄,但也有一些直接表达爱意的昵称,比如:乖乖宝贝儿宝宝命根儿心肝等。
  (六)昵称汉译英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对汉语昵称进行翻译时,不但要了解汉语中各类昵称,还要了解昵称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在汉语文化中,人们看重辈分和长幼顺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说话的场合,一般情况下,带“小”“阿”“子”“儿”“老”字样的昵称只适用于长辈对晚辈或平辈之间相称,长辈对晚辈的昵称强调爱意和疼惜,平辈之间则多有戏谑、玩笑的口吻,一般是善意的取笑。但晚辈对长辈则不能用这样的昵称,否则就显得不够尊重。晚辈对长辈常常通过关系来表达亲昵,比如:二舅舅,三伯伯,小姨、清姑姑等。另外,前文所提到的“小李”、“老李”一般是在工作场合,领导对下属的昵称,下属对领导则决不能如此称呼。昵称和场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不注意场合,胡乱使用昵称,不但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而使人觉得缺少尊重,让人尴尬和反感。在对昵称的翻译中,一定要根据身份和场合灵活调整。
  在把昵称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有时音译并不能表达原文的意思,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归化(以目标语为重心的翻译)处理。当两种语言没有交叉部分的时候,由于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翻译,处理起来会十分困难,归化能够解决这种问题,能使西方读者跨过文化障碍,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原文。比如“燕燕”,可以翻译成“LittleYan”、“sweetYan”“Yannnie”。“老李”“小李”可以翻译成“Mr.Li”,“二姑”译成“myaunt”,“燕她妈”、“要死的”这中汉语中所特有的表达方式,可直接译成“darling”。
  汉语昵称还注重音意俱美,长久以来,已有一些固定的字词用作名字,不能随便替换,否则给人的感觉就可能改变。比如“艳艳”、“燕燕”、“嫣嫣”虽音同,意思却有差别。另外,如“奄奄”这样的字一般不用作名字或昵称的,但要翻译成英语,这种字形和字义的差别则无法体现出来。因此在对昵称进行第一次翻译的时候,如需特别强调,则可对其加以注解。
  三、英语中常见的昵称及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英语中的昵称并不像汉语中的那么广,大部分是在原来givenname(赋名)的基础上改造而来,但也有少数是与本名无关。
  (一)截取本名作为昵称
  有些昵称是截取本名的前半部分,有的截取后半部分,有的截取中间部分,还有的是截取中间和后面的部分合成而来。比如Elizabeth的昵称为Eliza,Liza,Beth,Liz.William的昵称为Will,Edward的昵称是Ed,Arabella的昵称是Bell,Augustus的昵称是Gus,Aline是Adeline的昵称等。截取而来的昵称比原名的音节要短,喊起来倍显亲切,这种情况和汉语中截取名字中的一个字作为昵称的情况比较类似。
  (二)在本名基础上加后缀或做音韵、音节的调整
  有的昵称是在赋名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后缀或做音韵的调整而得。例如,在赋名的后面加-kin,-lot,常见的有:Peterkin,Peter的昵称,Lancelot,Lance的昵称等,这些昵称反而会比赋名还长。有的昵称是对原名进行音韵的调整,在本名后加-y或-ie,比如Johnny是John的昵称,Jenny是Jean的昵称,David是Davy的昵称,Maggie是Margeret的昵称等。还有一些昵称是对原名的音节进行调整,例如Noll是Oliver的昵称,Ned是Edgar的昵称等。
  (三)有的昵称与赋名相差甚远
  比如,:Lawrence的昵称是Larry(男性昵称),Margaret的昵称是Peggy(女性昵称),Richard的昵称是Dick(男性昵称),Robert的昵称是Bob(男性昵称),Catharine的昵称是Kate等。这些昵称一些是在赋名的基础上缩写和调音并用,一些昵称则是由另一些昵称派生而来,一些则无从查考。
  (四)比喻、借代和反语
  在英语中,也有不少昵称是通过比喻、借代和反语的修辞方法而取得,比如夫妻、家人和恋人之间会互称sweetie,sugar,honey,pumpkin,sunshine,littlebird、baby、oldman,blueeyes等,这些昵称一般用在彼此关系很亲密的人之间,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五)昵称英译汉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英语的昵称不像汉语的那样来源广泛,英语的常用名多,使用频率高,较少出现生僻的名字或昵称,在翻译的过程中按照音译,一般并不容易引起人的误解,但同样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比如很多英语的赋语不仅有一个昵称,比如Elizabeth的昵称有10多种,Thomas的昵称有Tom,Tommy,Tommie。诸如此类的情况,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先弄清一个赋名的多种昵称,以免翻译错误,使人产生误解。
  另外,性别问题也是翻译过程中要值得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英语男女赋名有明显的差别,但因为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再加上文化背景的差异,汉语读者不能感受到这种差别。因此翻译昵称时,最好挑选汉语中对应性别常用字为佳,以突显起阳刚。比如“Will”,翻译成“威尔”为佳,若翻译成“薇儿”,虽音同,但会让人误解为是女性昵称。同样,“Linda”译成“琳达”为佳,如译成“林达”则反映不出性别特点。不过常见的昵称一般有约定俗称的,被广泛认可的翻译名,只有一些不是很常见的昵称需要特意留意性别差异的处理。
  同样,英语昵称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归化的处理方法,这样可以减少文化差异的影响,比如“Pumpkin”是英语中常见的昵称,因为南瓜馅饼是英美国家的人爱吃的食物,万圣节期间,他们家家户户都会做南瓜灯、南瓜面具,总之,他们对南瓜有着特殊的感情,但中国人则没有这种感情。如把昵称“Pumpkin”直接翻译成“南瓜”,汉语读者是不会明白其中所蕴含的亲切感情的,但如果按照汉语的昵称特点处理成“小南瓜”,则亲昵之情油然而生。“Sunshine”如直接成“阳光”,也会令汉语读者疑惑。因为在英国,常年阴雨连绵,人们对阳光天气倍感珍惜,以此来做昵称,表达喜爱之情合情合理,但中国的天气并无此特点,一般不会以“阳光”作为昵称。不过翻译的时候处理成“阳光小美女”或“阳光男孩”,则容易被人理解。
  四、结语
  亲昵称谓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有指小表爱的习惯,都倾向于选择容易发音的词语等,因为相似之处不影响文化交流,故不多做讨论。本文主要对两种语言中的昵称进行介绍和归类,并提出在英汉互译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但由于亲昵称谓语数量较多,分类更是不尽相同,本文仅挑选一些常见的例子进行归类和分析,范围难免狭窄,所涉及的内容也不够全面,一些例外的情况还需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开荣,陈波.英语人名的昵称探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2]杜文霞.浅论汉语昵称的文化制约性及其它[J].修辞学习,1997,(2).
  [3]何莉.英汉昵称的对译问题[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18(4).
  [4]洪文翰.浅说英语昵称的结构[J].英语知识,1997,(7).
  [5]李昊姝.口语中姓氏昵称使用情况考察[J].安徽文学2007,(8).
  [6]文军.Nickname及修饰特点[J].外语教育,1997,(2).

标签:谓语 浅析 英汉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