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感恩作文 > 正文

“经济成长”像鸦片|鸦片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时间:2019-02-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这是一个经济成长举步维艰的年代。深陷严重债务危机的欧洲各国,也无法摆脱经济零增长的日子。这意味着什么呢?对人类社会而言,经济成长究竟意义何在?对此,《朝日新闻》编辑委员访问了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教授、经济学家丹尼尔•科恩(Daniel Cohen) 。他在2009年出版的著作《恶行的成功》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备受好评。
  
  问:您在书中指出,若从人均收入的观点来看,人类社会伴随着经济成长一起前进是个例外的现象。
  
  答:经济成长对人类社会而言并不是自然的现象。18世纪以前,即使人类社会在经济、技术领域取得进步,也只会促进人口增加,人均收入从未因此提升。若将人均收入想像成人体摄取的卡路里数,那么我们便会发现与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相比,英国的产业工人没有比他们摄入更多卡路里。
  
  根据各项研究表明,人类的历史上,除了少数的贵族之外,其余90%人都和当今社会最底层的贫困阶级一样,以同样的收入水平生活度日。也就是一天一美元的收入。
  
  问:改变这个现象的契机又是什么呢?
  
  答:首先,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机制于19世纪在欧洲急速成形、发展,日本也紧随其后。即社会的富裕程度开始于人均收入的增加息息相关。人类迈向了工业化社会,这个新的规则与18世纪前完全不同。从此以后人均收入开始增加。
  
  问:从历史上来看“经济成长”是欧洲创造出来的吗?
  
  答:经济成长与产业革命一起诞生于欧洲,也可以说是17世纪科学革命带来的成果。这使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走入了全新阶段,建构出一个物质文明的社会──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
  
  但是,每个人的幸福并没有增加。以前,社会富足人口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每一个人依旧过得相当贫困。若用同样的说法比喻当今社会,那就是──经济增长的话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更多财富,但不会变得更幸福。
  
  问:您的意思是,经济成长促成了富裕的社会,但却没有带来幸福吗?
  
  答:是的。快感只能从经济增长那一瞬间获得。就像是买了新相机当天的愉悦心情,或许这份喜悦可以持续个一年也说不定,但迟早会失去新鲜感。让人们感到幸福的东西,并不是富裕而是“进步”。而进步到什么样的阶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再多一点、更多一点”的感觉。
  
  所以说,人们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能获得强烈的幸福感呢?答案就是──毁灭性事件发生过后。请原谅我接下来的说法,就像日本曾亲身体验过的那场战争一样。在经历过巨大的痛苦后,人们能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持续感受到幸福。
  
  问:这个观点是否有些愤世嫉俗了一点呢?
  
  答:但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现实世界。打个比方来看,过去五十年来,中国人可以说是深陷于疯狂政治体系的牢笼中。而今天,他们则享受着甜美的“进步”,比我们更有活力。日复一日逐渐摆脱贫困。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喜悦的事儿吗?
  
  另一方面,由中国人的角度来看,我们欧洲社会富足的程度,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但是,一旦没有成长,我们就感受不到自己的富足。没有任何一个德国人会说“我的国家很富强了,所以我们分给其他国家10%的财富吧”。
  
  问:但如今,这样富强的欧洲似乎要陷入了经济零成长的时代。
  
  答:90年代日本经历“失去的十年”,欧洲逐渐开始重蹈覆辙。目前,经济成长大概是没指望了。这样一来,整体社会脆弱不堪的一面也终将浮上台面。因为这个社会一直以来都依靠着经济的持续成长获得“幸福”,停滞和发展都不行。
  
  问:所谓社会脆弱不堪的一面是指什么呢?
  
  答:好比说,鼓吹极端主义思想的势力在各地死灰复燃,民主主义面临威胁。不祥的征兆慢慢发酵,逐渐变成一个狭隘、不幸的社会。
  
  但欧洲的危机与美国有些不同,欧洲的危机在于欧洲一体化面临挑战。欧洲一体化的理念,是基于欧洲各国抛弃利己的藩篱隔阂,统合为一个超越国籍的共同体。但是,一但富裕的国家开始对陷入困境的国家袖手旁观时,欧洲统一的理念便无法实现。
  
  当债务危机的争论越演越烈时,希腊对德国、意大利对德国这类先入为主的定式思维又开始登场。而欧洲圈建设起步不到半个世纪。人们真是愚蠢至极。
  
  所谓文明的进步,指的就是人类终于能够不分敌我,实践四海皆兄弟的想法──欧洲统一的理念便是如此。但是文明的进步竟如此脆弱不堪,让人难以置信。
  
  问:泡沫经济崩溃,再加上震灾重创,如今的日本充满了挫败感,而经济增长的战略也不见起色。我们有没有不拘泥于经济增长的其他选项呢?
  
  答:有的。不过这也存在问题。比方说,法国提出了一项改革,就是缩短劳动时间,将每周工作时间减少至35小时。如果说受经济成长束缚人们的幸福感下降,那一定是工作过量了。只要大家一起减少工作时间问题就解决了!
  
  对于这个35小时劳动政策的批评声浪中,有一种是我无法接受的。他们主张:“我们必须工作的更勤劳一点才行!因为中国人正在卯足劲全力地工作啊!”这句话太不合理了。所谓的富裕,应该是为了减少人们的时间。法国人减少了10%的劳动时间,因而减少了10%的收入,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啊。
  
  正是由于“贫穷”,所以贫困的人们不得不拼命工作。而认为富裕的人也应当该同样长时间的工作,这个想法简直荒谬无比。
  
  问:但是现实中却不是这样。
  
  答:35小时劳动政策的理念,没有获得社会大众认同。这件事也告诉我们,要进入后物质主义是多么的困难重重。
  
  跟一个热衷于工作、处处都要比人认真的同事共事,想必令人难以忍受吧。当你在周末休假、小憩一番时,对方却把全部时间投入工作,然后周一早晨上班前就把所有的事情解决了。获得额外奖赏的人是他,飞黄腾达的人当然也非他莫属。遇到这样的同事,真可以说是噩梦一桩。这不只是赚钱与否的问题,同时也是攸关社会地位的生存竞争。只要不工作,你就会惨遭淘汰。
  
  问:这样看来,经济成长简直就像诱人上瘾的鸦片,让人欲罢不能啊。
  
  答:想要摆脱“上瘾”症状,就必须彻底理解左右我们欲望的法则。但遗憾的是,人们总是要等到物换星移、时过境迁后,才终于明白那些道理。
  
  不过,考虑到如今地球环境所承载的负担,这次,我们必须更即时地掌握这个法则。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快乐源自于“再多一点、更多一点”这种感受,然后加以克制、掌控。若非如此,那些不会带来任何利益的无序竞争将导致生态环境上的大灾难。
  
  问:也就是说,现在的我们已经没有余力去单纯追求经济成长带来的幸福感了吗?
  
  答:我不认为人类会步入一个没有“成长、进步”的社会。只不过,我们必须以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合理的“进步”为目标。好比说知识的进步、医疗的进步等等,总之是一种超脱物质的进步。但人们为了从这个充满苦难的时代走出来,只能以更快的速度朝着更远的方向前进。
  
  问:这样看来,21世纪似乎不那么充满光明啊。
  
  答:或许21世纪不是一个适于生存、充满幸福的年代。除了前述原因外,我们对于人类的本性逐渐产生了新的看法与价值判断。
  
  比方说,基因革命,让我们开始认同先天的基因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本质。“要想成为更优秀的人就必须努力”这个价值观可以说是文明的本质。但如今,这样的观念似乎逐步式微。
  
  “人类拥有自由意志”这个想法也同样渐渐褪色。人们渐渐认为:我们的行动绝大多数受先天的基因左右。嗜酒也好,同性恋也罢,一切的一切都是基因决定。
  
  不过,假设因为基因革命和数字化技术,人与自然的崭新关系即将拉开帷幕,我们身处新时代黎明到来前的黑暗之中,那么或许会有突破口。相反,若非如此又会怎样?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采访整理:大野博人)
  
  采访后记
  
  每个人都追求富足的生活,希望今日胜昨日,明日胜今朝。而实现这一愿望的“经济成长”就像鸦片一般,而不断寻找新的成长策略则可以说是上瘾的症状吧。教授主张要戒掉“毒瘾”。但同时,我在采访的过程中,也切身体会到了我们的中毒程度是多么深。
  
  ――访经济学家丹尼尔・科恩
  
  “经济成长”像鸦片
  
  
  “经济成长”像鸦片
  
  
  “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不仅仅是日元升值所致。
  
  ”
  
  “经济成长”像鸦片
  
  人物简介
  
  丹尼尔•科恩(Daniel Cohen):出生于1953年,除了科研工作外,也兼任法国世界报的评论员等,积极针砭时事。著书《迷茫的资本主义》已有日文译本。
  
  “经济成长”像鸦片

标签:鸦片 成长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