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岗位职责 > 正文

网易云课堂计算机课程 [论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运用各种电子教室软件授课方便教师的讲授和演示,但也使教学中发生的师生互动相对传统教学模式明显减少,突出反映教师往往注重计算机课程知识、技能的传递,忽略课堂教学本身应有的教育属性,缺乏对各种教学要素作思辨性的分析。正视并研究这些现象,找出解决办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课堂教学;计算机课程;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89-02
  Discussion on Computer Curriculum Teaching in Classroom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Ma Fuhong
  Abstract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electronic classroom software to facilitate the teaching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demonstration, But also make the teaching occur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relativ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Highlights teachers tend to focus o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knowledge, skills transfer, ignore the teaching itself due to the education attribute, The lack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elements for the analysis, face up to and study these phenomena, find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computer curriculum;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uthor’s address Jining University, Jining, Shandong, China 2721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使用电子教室软件、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普遍,这也致使理论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由抽象变形象、由枯燥单调变得丰富多彩[1]。与此同时注意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逐渐少了,学生“被沐浴”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图、文、声、像并茂的信息海洋中,导致师生再度陷入“教师讲、演”,而学生“被动听、看、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缺少了课堂上必要的互动,自然减少了学生自主发挥的机会,“以人为本”的教育主旨也就无从谈起。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师生交往,构建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也同为受益者[2]。所以,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是真正把课程变成动态的、发展的,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发生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3]。在本文中,师生互动既包括师生间的互动,也包括生生间的互动。针对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强、知识面广、强调应用等特点,采用观察、比较等行动研究的方法,对当前师生互动情况、实现的途径、方法和策略以及遵循的基本原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改进。
  1 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和存在
   问题
  现状一:多是传统的“控制一接收”(服务器模式)单向型互动,少平行交互的成员型互动。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往往把师生关系定为主客体关系,在互动作用中占据强势地位,作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
  现状二:多认知、技能互动,少情感、行为互动。课堂教学中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和行为互动3种,包括认知方式、情感、价值观的互相影响,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等。由于计算机课程现行的课堂教学以对知识、技能掌握为主要目标,教师往往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必要的内心沟通、真挚的情感交流,容易忽略学生发出的体验、心声等活动[4]。于是,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技能的解决过程上,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和人格的提升等过程。
  现状三:多流于形式的浅层次互动,少有深度的碰撞式互动。在课堂教学中仅有“物理变化”,未能发生实质的“化学反应”,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没有思维的碰撞,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
  现状四:互动形式欠丰富,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目前所进行的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
  2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法、策略和途径
  2.1 教师要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本质观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5]。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是人类交往活动中特殊的一种。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学便是师与生民主、和谐的对话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在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2.2 要建立失序、开放、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活动的过程,交互活动不断地进行,课堂就将发生不断的变化和意外。因为交互活动不可能有太细的规则,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每一细节操作,它具有不可控性。其次,现代知识观也坚持认为,教材教案等一切文本的意义都具有不确定性,师生皆可对之进行不同的诠释与解读,不断地进行界定和再界定。因此,追求的教学过程就不再是永远的平衡,而是失衡再平衡;不再是一味的有序,而是失序中的有序。教学过程还其本来面目,应该是开放、多元变通、动态生成的,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
  2.3 教学设计中增强互动环节的设计
  一是设计“大问题”、发散性问题,增加互动机会和空间。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当教师把“大问题”并且最好是发散性的问题交给学生,就如把学生置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但在茫然四顾之际又必须加强联系以找到成功之路,在求助师生过程中自然产生诸多的深度互动,此即为学生扩大互动空间和互动需求。
  二是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学生互动受性别、性格、空间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性别相同、空间位置较近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互动,互补型性格的学生之间也较易发生互动。适当遵循互动规律,有利于建立积极适宜的互动,进而了解他人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增进彼此感情,提供互相借鉴的机会。因此,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时,要兼顾到组与组之间的影响、教师对小组的影响、小组对成员个人影响,以拓宽互动途径。
  三是设计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在生动、多样、真实的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要想增加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互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组织形式势必要发生变化,主要可增加学生个别学习、讨论学习、小组学习、学生执教或情景表演等形式,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作为信息源。
  四是根据动态的课堂信息,把握好课堂教学提问的时机、方法和策略,及时调整互动。目前教学过程中,仍大量存在教师为实施自己的“教案”、为完成教学任务“孜孜不倦”而漠视学生课堂表现与反应的现象[6]。可是往往在教师的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一个疑问、生出一个想法或者掠过一丝情感的变化,如果教师及时把这些细微之处的信息捕捉出来,迅速反应、生成一个科学合理、目的明确的提问,并以恰当的内容和形式,对相应的学生进行提问,或许可以引发一场精彩的互动、讨论,其课堂教学效果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在关于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多是注重知识、技术的更新、发展,往往忽略课堂教学应有的教育属性,缺乏对各种教学要素作思辨性的分析,真实的课堂是一个具有时间、空间、人际间等多向维度的立体系统,具有即时性、不确定性、互动性的特点[7]。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互动。师生互动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所以,改变视角,加强师生互动,可以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人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吴有林.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6.
  [2]杜德栎.教学激励与新课程[J].教育探索,2005(2):23-24.
  [3]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4):36-37.
  [4]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9.
  [5]林崇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3.
  [6]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
  [7]杨跃.网络时代教师教育意识的转换[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5):27-28.

标签:互动 师生 课堂教学中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