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感言感想 > 正文

【西藏社会主义社会背景下】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现代教育主要是指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为宗旨的教育。本文探析了西藏社会主义社会背景下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即: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时空化;教育的主体性;现代教育的审美性;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为了确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对促进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现代教育;西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对于现代教育的理解,理论上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这里所称的现代教育主要是指时间上的界定。具体地讲,现代教育是“表示适合当今现代社会、现代生产体系、现代经济关系、现代文化体系、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观念、形态和特征,表示现代社会需要提倡和应用的教育思想、制度、管理体系、内容、方式、方法等等”[1]。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境民族地区,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解放前基本上没有专门的现代意义上的正规学校,到解放后的初步建立起包括幼儿园、中小学、特殊、职业、高等和成人教育在内的互相衔接的现代教育体系[2]。短短的60年间,全区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内地各兄弟省市支援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西藏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西藏社会的现代化及对人的现代化的要求,作为培养现代人的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出现了诸多的新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凸显出现代教育的一系列较为明显的特征。
   一、教育的个性化
   在教育理论上,“人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在教育实践中,“个性化”则成为现代教育的中心。关于个性的本质,人们有不同的理解。西方最有影响的个性(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C?allport)给个性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个性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特征性的行为和思想的那些心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3]。”可见人的个性并不是始终不变的,随着生活的进展、个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人的个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是较缓慢的,即奥尔波特强调的个性是身心动力组织。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极大地推动了个性教育。比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非指导性教学,“强调自我、自知、选择和自主,并坚持认为教育指导的目的是……通过提高个人选择和自我指导的能力来最大限度地促使自我发展[4]”。马斯洛将健康个性作为自己的研究中心,创立了“自我实现”的个性理论。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前苏联的一批教育改革家倡导“合作教育学”,主张“个性民主化”,认为教育的目的即“要培养鲜明的、刚强的、创造性的、为崇高理想所鼓舞而热情奋发的个性[5]。”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第四次教育改革中将个性教育列为最重要内容,认为“本次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铲除迄今我国教育根深蒂固的弊端―――划一性、僵硬性、封闭性,确立个人尊严、个性尊重、自由和纪律、自我负责的原则,即重视‘个性的原则’[6]。在当前西藏社会主义社会高速发展的浪潮下,新的社会条件对人的个性教育提出了较迫切的要求,教育应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个性教育提到现代教育的议事日程。
  二、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时空化
   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对传统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在现代社会,人们受教育的时间已不限从出生到就业前这一段时间,受教育的空间也不限于学校,现代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已有很大的拓展。从时间上来看,人的一生都应该受教育;从空间上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已经一体化了。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再也不能奢望学校教育能给予人终身享用的某些固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因为社会变化很快,很多东西很快会陈旧过时。学校教育应将重点放在为儿童的终身学习打基础上,诸如培养儿童终身学习的愿望、自学的能力和方法,以及为后续学习作准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学校教育应该为成人学习提供条件和机会,学校应该向成人开放;学校教育应同职业训练、成人教育相统一,各种教育之间应该相互分工和协作,共同完成终身教育的使命。在党中央政府和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藏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将是西藏社会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
   三、教育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新世纪教育的又一个基本特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主体性、教育主体、主体教育、教育主体性等概念,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在哲学、教育界逐渐流行起来。这一思想理念、教育观点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各种“主体教育”实验纷纷出现,并取得了成效。概括起来,主体性教育有四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学生是自己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只有承认学生是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他们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第二,教育应该是师生“双主体”协同的活动过程,具有“双边性”的特点;第三,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即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学校必须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以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性”教育的顺利开展。教育应遵循这些原则,因为学习必须靠习得,必须靠训练才能获得各种技能,只有从社会、生活、实践中学,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用,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的“三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思想就是“主体性教育”思想很好的概括,他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已推向各学科教育,在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成功,是主体性教育思想实践的成功。
   四、教育的审美性
   夸美纽斯早就指出,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教育之所以被称为艺术,是因为教育教学给予教师充分自由创作的余地。从备课、说课、上课到听课、评课,都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都充满着艺术的创造。教师的艺术创造表现在整个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备课艺术、导课艺术、板书艺术、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组织教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结课艺术和育人艺术等等。艺术给人美感,教学艺术给学生无穷无尽的审美乐趣,它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具体地说,教学的审美价值,教学的美感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美、教学结构美、教学情感美、课堂气氛美、教学语言美和教学节奏美等方面。教育的审美性除了表现在以上教学艺术美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美育”上。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挖掘教学媒介(主要是教材)中的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特别要挖掘教材中的文字美、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逻辑美……努力提高学生的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对完美人格的涵养和对美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原中央教科所所长、教育家阎立钦说得好:“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理论若不包括美育的研究,就是不完备的理论。教育者缺乏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现代教育不仅仅要重视“认知规律”,更应重视“美学规律”,教师应按美学原理、艺术原则从事教学,因此,现代教育比传统教育更加富有形象性、感染性、愉悦性、和谐性、新奇性、情趣性和个性,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也就不仅仅是知识,更直接、更深刻地获得震惊感、倾慕感、景仰感、欣慰感、荣誉感等各种美的感受。
   五、现代教育的开放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是开放式的教育。他强调在“实践”中教育,在实践中获得“经验”,认为教育应从“做”中学,主张“课堂就是活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继承杜威的理论,积极推行“教学做”统一,主张“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一思想对我国走“开放式教育”的道路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20世纪80年代,河北特级教师张孝纯提出了“大教育”主张并进行了长达10年的教改实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他的实验,坚定了中国现代教师走“开放式教育”的道路。美国教育家B?科勒涅克说: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都说明教育除了学校课堂的教学外,更应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人文环境、言语环境来训练学生的能力。
   总之,随着西藏现代社会的来临和逐渐发展,现代教育也随之产生和发展,探讨教育现代的特征目的是研究和改革教育现代教育,使教育能够更好地为现代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厉以贤.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1―22.
  [2] 谭玉林. 西藏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探究―基于实地调研与考察的思考[D].北京:2008(3):16.
  [3] (美) B.R赫根汉.人格心理学导论[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187.
  [4](美)罗伯特?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226.
  [5](苏)C?H雷克科娃.个性的民族化[J].外国教育资料.1988 (1).
  [6]朱佩荣(译).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关于教育改革的第四次咨询报告(总结报告)[C].外国教育资料.1988,(1).

标签:西藏 社会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