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感言感想 > 正文

【从《流浪金三角》看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时间:2019-01-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根据矛盾的解释,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现在的报告文学的表现领域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文学轻骑兵”。报告文学这种问题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本文结合四川作家邓贤的《流浪金三角》来阐释报告文学的这三点特征,并对这部书中内容和形式上的突出之处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报告文学;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金三角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它一般指的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既然具有了审美的属性,文学理应属于艺术的一部分。而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艺术的探讨要回到作品中”,抛开作品空谈艺术是无意义的。作为文学体裁的一个分支,报告文学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也一定要回归作品之中去加以分析理解。一般来说,我们把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归结为三点: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作为一部较为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四川作家邓贤的《流浪金三角》比较深刻全面的阐释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为我们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流浪金三角》这部作品的写作题材新颖、大胆,它以作者邓贤在金三角地区采访的经历,书写了国民党溃兵这些“反面人物”的,不为人知的辛酸历史,以历史反映人性,又以人性展现现实,在电影蒙太奇般的时空的转换中,全景式的展示了金三角地区前后近五十年的纷纭变换。
   报告文学作品必须要具备及时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报告文学作品要像新闻通讯一样,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它之所以受读者欢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它的及时性。它能够很快地把读者们所关心的前沿性的事件展现出来,这就满足了读者们迅速了解事件客观真相的心理,给作品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客观的说,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作品,《流浪金三角》在及时性上并不突出。整部作品的着力点在于追忆过去,在于展现五十年来金三角不为外人所了解的失落的历史,这也就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它的及时性。但是,我们也并不能说《流浪金三角》这部作品丝毫没有及时性。它的及时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流浪金三角》中有两条主要线索,即作者在金三角采访的经历和对过去历史的回溯。而邓贤在金三角走访的经历就代表了现在,是近乎于进行时态的描写。开篇作者就讲自己于一九九八年参加湖北省某杂志社组织的一次去泰国的旅游,继而引起其后作者对金三角地区的走访和对历史的挖掘。二是这部作品有时代意义,它比较准确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在书的第二十章《罂粟王国》中,作者讲述了他在云南某戒毒所采访戒毒少女和边防武警战士的经历,少女喊出了“我完了,没有人能救得了我呀!”的声音,而武警战士则说出了“如果上级批准,我愿以生命为代价,彻底消灭金三角毒巢”的铿锵誓言。金三角的历史就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世界的毒品史,而这部作品发行于2009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毒品问题也正成为困扰我们全社会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这时提出这个问题有着强烈的时代性与及时性。
   报告文学的灵魂在于真实,真实的事件与人物往往更能勾起人们的共鸣,带给人们更强烈的精神震撼。所以纪实性是报告文学的根基和核心。《流浪金三角》作为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当然不缺少纪实性与真实性。作者邓贤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作为知青被下放到云南西双版纳,其间还曾越境到缅甸生活过一段,而他的父亲曾是一名国民党远征军战士,经历过缅甸抗战,所以邓贤对缅甸有着深入了解和深厚的情结,这对他写这部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全书描写了几十个人物,以人物串联历史,从国民党溃军入缅开始,活画出李弥、钱运周、柳元麟、坤沙、张苏泉等风云人物,展现了金三角五十年来的血腥历史。与纪实性相关联的是文献性,虽然文献性一般不作为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但是报告文学大多具有文献参考价值。《流浪金三角》的文献性就比较明显。在此之前很少有描写金三角历史的文学作品,而这部作品以作者的实地采访为依托,通过详实的资料和丰富的艺术手段,准确真实的记载了五十年来金三角的重要历史事件,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很多准确可信的史料证据。比如:作品中记载了在西安事变中活捉蒋介石的张学良卫队长孙铭九的悲剧性归宿,这就使这部书具有了史料文献的价值。
   报告文学归根到底还是文学,不是纯正的史料,所以它还具有文学性。我们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理解它的报告文学。在形式上,报告文学不可能遵循那种“灌夫者,颖川人也”的史传式的写作模式,它是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写作手段进行行文,这样全文中就难免有夸张、想象之处。在《流浪金三角》这部书中,作者也用到了很多想象、联想、夸张等手法。如在第五章《背水一战》中,作者描写国民党军出征与缅甸政府军决战时有这样一段描写。“队伍出发,卫士看见李国辉站在一旁为队伍送行。长官心如铁石,冷酷,沉着,人们向他举手敬礼,他则始终把手举在帽檐上,表情严峻,身体僵硬得像半截木桩。眼前是浓得化不开的夜,身边还有几堆没有熄灭的篝火。持械的军人像铁流一样从他面前哗哗淌过,他看不清士兵面孔,但是他能嗅出每个士兵身上熟悉的汗味。”显然作者没有经过五十年前的那场血战,没能亲眼见到当时的情况,但是作者还是运用移觉、比喻等手段和小说式的叙述方法,生动的再现了五十年前阴郁、诡谲、战云密布的气氛。从内容上,作者并不只是敷陈历史,而是从历史透视人性,通过金三角这块弱肉强食的生死场来表现人性的阴暗与光辉,进而探索人生命的终极价值,彰显着人文关怀。在第三章《潘多拉魔盒》中,对于国民党溃兵突破蚂蟥谷时的经历有这样一段描写,“杀声四起,血流成河,数百米宽阔的沼泽地带,就像?地雷阵,堵枪眼,冲破日本鬼子的封锁线,不断有人和牲口陷入水里,耗尽体力倒下。有人不能自拔,也有人因为极度恐惧和神经崩溃拉响手榴弹自杀。前面倒下的人用身体铺成道路,后来者踩着这条生命通道奔向彼岸,这是大自然上演了亿万年的生死循环大戏中最为常见的一幕,就像非洲大草原角马迁徙,哪怕一再遭遇狮子、猎豹、鳄鱼和掠食者的袭击,同伴垂死的惨叫哀鸣惊天动地,生者还是义无反顾地奔跑,把生命轨迹一直朝着一个太阳升起的未来延伸。”我们人类经过百万年的衍化,至今已经获得移山填海的能力,自诩为万物的灵长,然而当个体生命与大自然的力量不期而遇时,我们还是如沧海一粟那样渺小无力。这样这部作品在语言和内容两方面就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学价值。
   看《流浪金三角》这部报告文学,我们所能了解的不仅是金三角亚热带深林中的奇异风光,钢铁绞杀、血肉横飞的杀戮战场,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更有对人性的深度追思。文学是人学,是为人类服务的学科,没有对人类命运的深度思考,就不是一部有灵魂震撼力的经典作品。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报告文学将会进一步完善发展,成为我们体现人文关怀,寻找“诗意的栖居”良好平台。(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标签:看报 基本特征 流浪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