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二作文 > 正文

高二语文导学案答案

时间:2017-03-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语文必修1必修2高中课程新学案答案

s="txt">制作人:龙哥

明天出版社

2012年7月

必修1导学学案编写人员名单

单元编者单位统稿人第一单元李广富临沂十八中寇荣秀第二单元李进才临沂十八中寇荣秀第三单元高玉修临沂十八中孙宝华第四单元官秋华临沂十九中孙宝华表达交流崔广胜罗庄教研室崔广胜模块检测陈杰临沂十九中崔广胜

必修2导学学案编写人员名单

单元编者单位统稿人第一单元王统霞莒南教研室徐兰荣第二单元朱萍莒南一中李玉鼎第三单元李玉鼎莒南四中徐兰荣第四单元唐丽娜莒南四中李玉鼎表达交流王玉远莒南一中王统霞模块检测徐兰荣莒南一中王统霞参考答案高中课程新学案语文必修1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

二、语言积累

1.gt a lǚ qiú xiáng zhyng r?ng

2沁(qìn)沁园春

泌(mì)分泌惆(ch?u)惆怅

稠(ch?u)岁月稠

遏(a)阻遏

竭(ji?)竭力酋(qiú)酋长

遒(qiú)遒劲

【课堂活动】

二、整体感知

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并且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充满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

三、问题探究

1.(1)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写。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的典型事物,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转换,色彩、形态、动态的变化等方面描绘湘江秋色的多姿多彩。(2)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动作的有:“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健,“翔”写游鱼之乐。表现色彩的有:“红”写树色特点,“碧”写江水之色。表现程度的有:“遍”写枫色之广,“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江水之清。表现数量的有:“万”写山峰之多,“层”写枫林之茂,“百”写船只之多。

2.一般的,分上下阕的词,其下阕首句在词中起到承接过渡的作用。本词上阕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时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对以往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

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过渡自然,衔接巧妙。

3.(1)写乐景,抒豪情。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的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诗人正是从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2)运用了对比手法。词中的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是暗含的对比。

四、拓展生成

描述性文字。例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仰视,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透明而清澈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还可以选取别的意象来写)

【基础训练】

一、语言广场

1. D(A.舸gt;B.劲jìng;C.遏a)

2.B(A.慢—曼;C苍海—沧海;D.神态安祥—神态安详)

3.D(作者和“百侣”在江中游泳,击起的波浪把行船都阻挡住了,侧面表现游泳者“风华正茂”,搏击风浪,要做革命的中流砥柱。词尾以设问句作结,巧妙而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无产阶级革命者应在革命风浪中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4.C(正确的停顿节奏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B(辽阔:宽阔的,广阔的;寥阔:指宇宙的广阔。意气:多指由于主观的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含贬义;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敢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含褒义色彩。遏止:主要强调一个“止”字,强调的是希望得到的“结果”。遏制只是强调一种“动作” 使不再发展,是一个工作过程,强调的是“控制”。)

6. A(B“风华正茂”形容青春焕发,才华横溢,不能修饰少年儿童;C“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年月,与句意不符;D“风云人物”指在社会活动中影响大的人物,大词小用,错误。)

二、阅读星空

(一)7.“峥嵘”原形容山势高峻,词中生动地写出了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

8.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

9.这一句采用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二)

10.抓住“故地”的“新颜”来写,描摹了一幅欢快而充满生机的画面。

11.抒发了自信、豪迈、乐观的壮阔情怀,充满了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

12.曹操的《观沧海》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3.描绘了一幅风雨中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涯的壮阔海景。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打鱼船”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苍茫感。

14.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临碣石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

三、应用天地

15.(1)秋是红色的,我就是叫秋气染红的(2)秋是白色,不然,我哪有这身银装(3)如果我只属于一种颜色,那秋天该是多么单调啊

16.②①③(排列句子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等),另外在知晓各句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来判断其位置,如③为总结,当在最后,①中的“其”指代诗人,只能在②之后。)

17.示例

夜晚,山中升起一轮明月,诗人俯身捧起一汪清泉,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则月亮也便到了手中。花香扑鼻,诗人不禁穿行花丛,尽情抚弄满枝的繁花,则山花馥郁之气便沾满了衣襟。

第2课诗两首

【课前预习】

二、语言积累

1.pánghuángch?uchàngxìngpǐsùchìchùshyngxiüogüo

2.溯(漫溯)

朔(朔风)圮(颓圮)

杞(杞人忧天)

淀(沉淀)

绽(绽放)斓(斑斓)

谰(无耻谰言)

篙(长篙)

蒿(蒿草)徨(彷徨)

惶(惊惶)

【课堂活动】

二、整体感知

1.感情基调:忧愁、哀怨。从“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等意象中得到某些感受。在诗中,这些意象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却使我们觉得形象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

2.从诗歌的情感、意境、格律、语言、景物等角度进行体会。

三、问题探究

1.不矛盾。康桥生活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此次重见,诗人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因此诗人用欢乐的笔调描绘了诸多美好的意象,从而引起了诗人对当年求学时期的美好生活的回忆。但是为什么欢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相见紧接着便是别离,喜悦之后的失落与感伤更添凄凉。用乐景写哀情是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对眼前美好的景物的铺张描写更能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

2.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丁香之特点是美丽、高洁又易凋谢,正如诗人的梦想;二是只有“哀怨又彷徨”的姑娘才与忧愁的诗人有共同的语言,才会在邂逅的一刹那传递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如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那就是诗中的意象根据抒情的需要而设置。

3.这里的“颓圮的篱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它和其他意象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特殊的意境:迷蒙凄婉又萧条。二是也可以把它看做诗人所处时代的象征,而且正是这个时代才促使诗人希望遇到“丁香姑娘”。

四、拓展生成略

【基础训练】

一、语言广场

1. A(B溯sù;C篙ɡüo;D载zài)

2.B(“宛”应为“婉”)

3.C(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比喻犹疑不决;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何往。“徘徊”侧重行动,“彷徨”侧重心理。斑斓:颜色驳杂,灿烂多彩,表示颜色丰富好看;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荡漾:一起一伏地动,多指水波、歌声、春风等;激荡:冲击使动荡,多指人心,社会现象等。)

4. C(比喻)

5. C(C项,正确停顿应为“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6. D(第一句应填入的语句是按照由高到低,由实到虚。第二句横线处缺少的部分在句子中作时间和地点状语。)

二、阅读星空

(一)

7.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两节诗形式上相同,文字也基本相似,形成了回环叠唱的艺术效果,强化了诗人孤独伤感、凄婉迷茫的思想情感。

8.诗人这样改动,使得诗歌在基本的重复之外又略有变化,让人联想全诗,更加感到诗人情感的表达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9.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往往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二)

10.(1)把人的容颜比喻成莲花,喻指女子貌美如花,同时又有着莲花一样的高洁;(2)“莲花”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频繁出现,这一古老意象的选取,使得诗歌更富有古典美;

(3)不说容颜如莲花,而是说如“莲花的开落”,就使静态的描写富有了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女子等待的漫长,在等待中红颜褪去,容颜憔悴。

11.“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内心希望重逢的渴盼,唤起了她的希望,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使全诗含蓄蕴藉,韵味悠长。

三、应用天地

12.(1)村边,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奏着叮叮咚咚的曲子流向远方,夕阳把一片金辉撒在微波上,也给河边的柳树描出金色的轮廓,柔嫩纤细的柳枝在风中摇曳着,青草丛中的青蛙们也伴着流水的曲子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儿。

(2)③①⑤②④

13.作答本题选择描述对象的关键是原诗的最后两句,这两句应该是全诗的总结句,上句提到“月饼”照应第一节,下句的“月光”自然应该照应第二节,所以仿写的语句应该以“月亮”或“月光”为抒情主体。

答案示例:中秋/是越走越圆的月亮/每一步/都长长的连着思念

14.(略)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前预习】

二、语言积累

1.jiáfyik?bōníj?táix?jíwǔchìb?yüxiabo

2.苔(tái)青苔

笞(ch?)鞭笞碾(niǎn)碾碎

辗(zhǎn)辗转

忸(niǔ)忸怩

钮(niǔ)按钮谄(chǎn)谄媚

掐(qiü)掐花

【课堂活动】

二、整体感知

1.勤劳。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善良。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乐天安命,质朴乐观。慈爱。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博大。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悲苦。年近40岁就“含泪的去了!”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2.全诗总共13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写“我”和大堰河的特殊关系,并且反复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3—10节):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了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第三部分(第11—13节):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这就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三、问题探究

1.大堰河家乌黑的酱碗和乌黑的桌子与后文生我的父母家“红漆雕花的家具”“油漆过了的安了火钵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她家的极度贫穷,而这样贫穷的农妇却给乳儿带来了无尽的温暖,更显出了她的伟大。

2.不能,这些诗句是写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到我家来帮佣的情景。这些加点的词语表现了她劳动环境的恶劣,同时展现了她不分寒暑任劳任怨、质朴宽厚的品格,又与她含着笑形成对比,突出了她令人唏嘘的善良和对乳儿深深的爱。

3.这说明了尽管大堰河深深地爱着她的乳儿,但她内心仍有一层自卑:乳儿毕竟是地主家的少爷。这个少年成婚之日,在彩堂上接受跪拜的应是他的生母,这“不能对人说”表明了大堰河深爱乳儿却又处处维护着乳儿的尊严。放弃也是一种爱护。

4.灵魂是抽象的,当然不会有颜色,但诗人赞美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是很恰当的,因为这是诗人对大堰河灵魂的主观感受,用紫色修饰灵魂,一是化抽象为具体,增加了诗意;二是写出了大堰河灵魂的美丽与高贵,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感激与歌颂。

另一种理解:紫色是悲哀的、不幸或伤痛、死亡的象征。因为“大堰河”只能在梦里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听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四、拓展生成略

【基础训练】

一、语言广场

1.A(箕j?)

2.B(A凋—雕,扭—纽;C蓝—篮;D霏—菲)

3.C(A大堰河身份的卑贱;B抒发怀念哀悼之情;D对大堰河早逝的痛惜)

4.A(“庄严肃穆”能与作者的“深切的悼念”之情吻合;“耿耿于怀”的意思是:怀着心事,老不痛快。)

5.A(A项,“惟妙惟肖”应为“栩栩如生”。)

6.B(这几句诗是以感情的线索串联的,感情逐渐深入,情绪越来越激动。)

篇二:高二语文《长恨歌》导学案及答案

人:张艳锋编号:5 2011年9月3日

【学习目标】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熟读成诵,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感受其凝练、优美动人的语言及作者对李杨二人赞颂又讽喻的复杂态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整体把握诗歌,研习第一部分。

【自学检测】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号。与并称“元白”,与并称“刘白”。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

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

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其讽喻诗如 ,

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具有伤感色彩的长篇叙事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写作背景(参照课下注释1)

本诗取材于和的故事。这首诗创作时间是,当时诗人

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李杨故事,

当时白居易写下了,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白

居易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

统治者引以为戒。

3、李、杨的爱情故事。(见补充资料)

背诵: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李商隐《马嵬》(其二)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

回眸( ) 凝脂()云鬓( ) 骊宫( )鼙鼓( ) .....

城阙() 千乘( ) 花钿() 萦纡( )旌旗( ) ......

龙驭() 踌躇( ) 马嵬( ) 悄然( ) 耿耿( )......

霜华重( )衾( ) 临邛()绰约( )玉扃( ) .....

参差( ) 珠箔() 仙袂() 迤逦( )飘飖( ) .......

凝睇( ) 人寰( ) 擘( ) ...

2、解释词语

御宇多年求不得()春从春游夜专夜( )....

可怜光彩生门户() 宛转娥眉马前死() ....

天旋日转回龙驭() 东望都门信马归() .....

其中绰约多仙子() 玉容寂寞泪阑干() ....

含情凝睇谢君王() 钗擘黄金合分钿() ...

【思考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2、在复述的基础上,理清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自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第二部分:自“渔阳鼙(pí)鼓动地来”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第三部分:自“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至结束

请你试着用诗化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各层次的大意,看看谁概括得最好最准确。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二)第一部分

1、开头为什么提及汉武帝?这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

国”有什么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3、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4、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反馈练习】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御宇多年求不得(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的意思) 玉容寂寞泪阑干(凉台,看台) B:缓歌慢舞凝丝竹(管弦之声聚而不散)九重城阙烟尘生(指宫廷) C:天旋日转回龙驭(指皇帝的车驾) 珠箔银屏迤逦开(曲折绵延) D: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 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

2、阅读李白的《清平调词》两首,比较白居易与李白描写杨玉环之美的手法有何不同。 清平调词两首李白

(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新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研习第二、三部分。

【自学检测】

名句默写:

(1)回眸一笑百媚生,。(2)渔阳鼙鼓动地来,。

(3),云栈萦纡登剑阁。(4)君王掩面救不得,。

(5),秋雨梧桐叶落时。(6),两处茫茫皆不见。

(7)在天愿作比翼鸟,。(8)天长地久有时尽,。

【思考与探究】

1、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2、试结合诗中第二部分对景物的描写,举例说明它们是怎样和表达感情结合起来的?

3、文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杨贵妃的痴情?

4、《长恨歌》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反馈练习】

1、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天长地久有尽时,。 (2),温泉水滑洗凝脂。

(3),惊破《霓裳羽衣曲》。(4)夕殿萤飞思悄然,。

(5)行宫见月伤心色,。 (6)春风桃李花开夜,。

(7)玉容寂寞泪阑干,。(8),此恨绵绵无绝期。

2、有感而发

从孟姜女哭长城,到刘兰芝为爱举身赴清池,再到梁祝双双化蝶,唐玄宗杨贵妃绵绵不尽爱恨交织的感情??爱情自古以来总给我们留下不尽的遐思,关于爱情你有什么话要倾诉,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为《长恨歌》中的主人公写几句话,表达你对爱情的感受。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把握主旨,总结艺术特色。

【自学检测】名句翻译:

①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②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③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④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⑤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思考与探究】

1、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长恨歌应作何解释?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怎么表现恨?

篇三:高一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参考答案

1·第一单元

见手抄

●●必修1·第二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一、课前检测

1、文学知识填空

①编年;左丘明②春秋三传③公、侯、伯、子、男

2、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3、字形

二、课文预习

1、梳理结构

2、内容探究

3、语段赏析

三、文言知识归类

1、通假字:

①已,通 “矣”;②共,通 “供”gōng);③厌,通 “餍”

④说,通“悦”yuè;⑤知,通 “智”zh2、古今异义

①古义:动词,从属二主

②古义:把??作为;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③古义:使者,出使的人;④古义:那个人;

3、词类活用:

⑥乏困,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疆界)

4、一词多义

;④用在主谓之间

而、①连词,表顺承;②表修饰,连词;③表顺承,连词;④表转折,连词

焉、①语气词,表陈述;②疑问副词,为什么;③疑问代词,哪里

●《荆轲刺秦王》

一、课前检测

1、文学知识填空

国别、刘向

2、字音

?、给加点的字注音

燕(yān)国;樊於(wū)期(jī);夏无且(jū);揕zhèn胸;切齿拊(fǔ)心;戮(lù)没;骨髓(suǐ)偏袒(tǎn)盛chéng水;淬cuì火;濡(rú )缕(lǚ);忤(wǔ)视;瞋(chēn)目;变徵zhǐ;厚遗wèi ;被八创chuāng;卒cù起;陛bì下

3、字形(填空)

戮lù 屠戮//戳chuō戳穿;瞋chēn 瞋目//嗔chēn嗔怪;袒tǎn袒护//坦tǎn 坦诚;

忤wǔ忤逆//怃wǔ怃然//仵wǔ仵作;淬cuì 淬火//猝cù仓猝//粹cuì纯粹

二、课文内容预习

1、结构梳理

①行刺缘起。②行刺预备。③廷刺秦王。④荆轲被斩。

2、内容探究

3、语段赏析

?文章一最先,就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无敌,燕国奄奄一息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

②突出重点。在很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戮力同心的气魄。

④井井有条。人物运动按时刻次序描写。

⑤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文言知识归类

1、几个重要字词

⑩比喻事情发展到一定时候,终于露出了真相

2、通假字

①“说”,通“悦”。②“以”,通“已”。④“决”,通“诀”。

⑤“奉”,同“捧”。⑥“振”,通“震”。⑧“还”,通“环”。

⑨“卒”,通“猝”。⑩“淬”。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用作动词

①亲,亲近,接近。②废,倒下。

?形容词用作意动词

①迟,以??为迟,即认为迟。②怪:以??为怪。

5、一词多义

奉、①奉,动词,献。②奉,动词,通“捧”,双手捧着。

兵、①兵,名词,兵器。②兵,名词,士兵。③兵,名词,军队。

顾、①顾,动词,回头看。②顾,副词,但,只是,不过。③顾,动词,回头。④顾,副词,反而。 ⑤顾,动词,探询探望,拜访。

请、①请,动词,请求。②请,动词,请许可我、请让我。

愿、①愿,动词,乐意,情愿。②愿,动词,盼望。③愿,名词,心愿,愿望。

为、①为,介词,被。②为,介词,对。③为,动词,收拾整理。

④为,动词,发出。⑤为,动词,作。⑥为,介词,替。⑦为,动词,做。

见、①见,动词,召见,接见。②见,动词,看见,见到。③见,动词,会见。

④见,介词,被。表被动。⑤见,动词,接见。

引、①引,动词,拉开弓。②引,动词,指身子向上起。③引,动词,举起。

6、文言句式

●《鸿门宴》

一、课前检测

1、文学知识填空

纪传、12、30、70、10、8、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王(wàng)关中;飨xiǎng士卒;说(shuì)项羽;好(hào)美姬(jī);鲰生zōu;卮zhī酒;戮lù力;有郤xì;樊哙kuài;玉玦jué;从(cóng)百余骑(jì);数(shuò)目项王;目眦zì;狗彘zhì;啖dàn肉;按剑而跽jì;交戟jǐ;为(wèi)击破沛公军;且为(wéi)所虏 wéi)者

3、字形(填空)

xiǎng 飨客;sūn 食飧。玦jué 玉玦;袂mèi 联袂;抉jué 抉择

卮zhī 漏卮;厄è 厄运。瞋chēn 瞋视;嗔chēn 嗔怪;滇diān 滇池二、课文内容预习

1、结构梳理(填空)

2、内容探究

三、文言知识梳理(填空)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①山东

④河南

3、一词多义

之、①动词,到。②代词,这。③助词,取独。④助词,的。

去、①动词,距离。②动词,离去,脱离。

因、①动词,趁机。②副词,于是、就。③动词,趁机。

为、①动词,任,做。②介词,替,给。③介词,被。④动词,作为。⑤动词,是。⑥句末语气词。

4、词类活用

?名词用如动词

①沛公军霸上。[军,动词,驻军];②沛公欲王关中。[王,动词,为王、称王]

③吾得兄事之。[事,动词,伺候];④籍吏民。[籍,动词,登记]

⑤范增数目项王。[目,动词,使眼色];⑥刑人如恐不胜。[刑,动词,施加刑罚]

⑦道芷阳间行。[道,动词,取道]

?形容词用如动词

①素善留侯张良。[善,动词,交好]

?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②项伯杀人,臣活(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之。

③沛公旦日从(使??随从追随(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高二语文导学案答案),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休止,使动)不内。 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

?名词作状语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翅一样)蔽沛公。

③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④头发上(向上)指。

⑤道芷阳间行、间(抄小路)至军中。

5、文言句式

●高考链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01—04题。

01、B

02、C

03、A

0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所贪求的土地呢?

②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二、(200805—09题

05、C

【解析】C06、B

07、C

08、A

09

【答案】我听说过用忠诚善良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②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答案】我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让他到哪里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③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答案】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来继承他呢?

三、(2007·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0、D 抄录

11、D

12、B

13、C

14、断句:(1)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

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译文】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墨滴淋漓弄得满纸都是。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译文】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鸡肉美黍(美味饭菜),准备好供给狐狸吃喝。

●●必修1·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预习《记念刘和珍君》

一、课前小测验

1长歌当哭、出离愤怒、广有羽冀、殒身不恤

2C(直截了当、名列前茅、好高骛远)

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二、课文内容预习

1、文章自然分为七个部分

填空:3、4、5部分;交代写作缘起;揭示这一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深切悼念;极度愤怒;痛心和批判

2、品味语言

3、语段阅读

?D;?DE;?BDC;?A;?B

四、课后作业

1C、2D、3事实、为、明证;4BEF、5C、6ABD

●第二课时预习《小狗包弟》

一、课前小测验

1、雾、雨、电;家、春、秋

2、饮冰室主人

二、课文内容预习。

16个问题

2,通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3、语段阅读

三、课后作业

1D、(A乘凉chuāng;C解剖pōu)

2A、(B堕入地狱;D作揖)

3B、

4C、(AB求全责备:意为苛责别人。D下里巴人:泛指通俗、普及的文学艺术,不能用来指人。)

5C、(A语意重复。可改为“??相应地出现了一些骑马俱乐部。”或删掉“相应的”。B“被”之后缺失句子成分“英雄人物”,造成歧义。D“在人格??”前缺少关联词“还是”。)

6A

●●必修1·第四单元

课前小测验:消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新闻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主体自然环境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堂预习:

生杀予夺:生:让人活;杀: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 翌年:指下一年、明年的意思。翌:下一个

标签:高二 语文 答案 高二语文导学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