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二作文 > 正文

如何创设灵动课堂 运用巧妙对话,创设灵动课堂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是基于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之上的一种合作方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完全表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让生生、师生间能有心灵对话,情感交流,让语文课堂彰显出生命的色彩。
  一、精心预设,在动态生成中实现对话
  阅读教学的意义不在于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应该是通过学生的阅读内化与感知实现的。这样,文本超越了自身,是因为文本掺入了读者的解读,读者超越了本身,是因为接受了文本的意义,扩大了文本的视野,又回到了自身,形成了一个新的自我。语文课堂的思维空间是开放、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教师互相借鉴、互相补充的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同学的启发下,自己突有所悟,这便是生成。学生在生成中会享受到精神的愉悦。
  比如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我在学生读了课文之后,问道:“这篇童话写得怎么样?”“太好了!”“太打动人心了!”“太曲折了!”“曲折?”多有活力的一个词语。随即我又问道:“你觉得哪些方面曲折?”“情节曲折。”面对其他同学一脸的茫然,怎么办?这么好的能挖掘的词语我不能弃之不顾。当即,我在黑板上画了两条线:一条直线、一条波浪线,我说:“故事的情节就像这两条线,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从前,一个巨人旅行回来看到很多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玩,他非常生气,把孩子赶跑了。后来在一个男孩的感动下,他再也不赶孩子们了,还和他们一起玩。’这个故事好吗?”“不好,太简单了,没有情节,太枯燥了。”这时,一个学生看着那条直线,会意地说:“这样的情节太平淡了,就像那黑板上的直线一样。”“是啊。”我趁势说道,“这篇童话到底曲折在哪儿呢?”学生大部分心领神会,急忙打开书本,细读起课文来。一会儿,一个个小手举了起来:“第三自然段中巨人回来很生气,是一个曲折。”我随即在波浪线第一个高潮处板书“很生气”。随着学生的回答我又在第二个高潮处板书“发脾气”,在第三个曲折处板书“大声叱责”。接下来我又问道:“巨人生气的前后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找到相关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体会。在问题的指引下,孩子们又认真地阅读起来。当学习到第三个曲折处时,我问道:“同学们,巨人大声叱责后,是什么让巨人的心灵发生了变化?”“是男孩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想想看,此时此刻,男孩会说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闸门又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的说:“巨人啊,快醒醒吧。知道吗?是您自己首先封闭了您的心,才让您的心灵变得荒凉、冷酷的啊!”有的说:“巨人啊,知道吗?世界因为我们变得丰富多彩,难道您要让自己孤独一辈子吗?”有的说:“快打开您那个外表任性、冷酷的心吧!其实您和我们一样充满爱心。”此时此刻学生不再思考可能会说什么,而是直接与巨人对话,已经完全融入课文里面去。一个学生满怀激情地说:“其实巨人拆掉的不仅仅是围墙,更是让他那颗心自私、冷酷、任性、荒凉且曾经被黑暗吞没囚笼。”这时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我从学生那明亮的眼睛中看到了他们正在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二、凸显主体,在情境创设中实现对话
  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它也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这种互动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昭示着民主和平等,张扬着个性和人性,凸显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位老师在教学《“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了这样一次对话。
  师:一次,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他感慨万分,准备发表一段获奖感言。你知道什么是获奖感言吗?
  生:是表达对指导过自己的人的感谢。
  师:那你觉得巴迪会感谢谁?
  生:他的父亲和母亲。
  师:为什么要感谢父亲和母亲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父亲和母亲言行的句子来感受一下。
  师生之间的对话形成了一种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深入文章中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产生学习的冲动。让学生代表作者发表感言,通过探讨在获奖感言中应感谢谁来体会父母的言行,从而感受父母的爱。
  三、带着童心,在平等交流中实现对话
  没有精神的自由,就没有主体意识的存在,怎么才能形成真正的话语交流呢?所以,我们每个教者都应带着一颗纯洁的童心步入课堂,用美丽的微笑打动孩子的心灵,用自己的幽默风趣给课堂带来满目春光。教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抛却功利色彩,让每个学生都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状态下敞开心扉、自由交流,放飞思想,与教师进行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让民主、平等真正走进语文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就是我们这方面的典范。在他的课上,那儿童话的语言、动作、表情、生动幽默,妙趣横生。比如在《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中,他指名学生读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声音较大,于老师马上说:“还没完,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除草剂是伪劣产品,让我再洒一点点。”说完又朝学生的身上又“嗤嗤”了几下,既儿童化又幽默的动作使学生发出爽朗的笑声。此时,课堂气氛非常轻松,学生由此受到了启发,接着便急促地喘着气读:“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了。”在教学中只要每个教师都拥有一颗童心,淡化自己的教师角色,融入学生中,就能真正实现心灵的沟通与交融。
  四、耐心倾听,在尊重欣赏中实现对话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每个教师必须蹲下来欣赏每一个学生,用一双儿童般的眼睛欣赏每个孩子的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加以引导和启发,使其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每个学生都像是一块璞玉,只要教师能慧眼识玉,用心雕琢,相信每个学生都会熠熠生辉。
  一位老师教《月光曲》的时候让学生质疑,开始学生的问题都在预料之中,很快就解决了。有一个学生忽然问道:“老师,课文中贝多芬和盲姑娘说话时为什么用上了一个‘您’呢?”老师一时难以回答,便顺势把“绣球”抛给了学生。此时教室里一片安静,学生若有所思,或皱眉,或摇头,或点头。过了一会儿,小手如林,答案多种多样:“盲姑娘又穷又瞎,连音乐会的一张入场券都买不起,但还这么热爱音乐,贝多芬认为她敬爱音乐的精神可贵,所以用‘您’。”“贝多芬被兄妹俩的互相关心体谅的感情感动了,觉得盲姑娘可亲可敬,所以用‘您’。”“盲姑娘仅仅凭音乐就能判断出来者是贝多芬,贝多芬非常佩服她,所以就用‘您’了。”“贝多芬在感谢姑娘给了他创作的灵感而用‘您’的。”孩子们的回答是这样有创意,有灵气。答案中处处闪烁着学生们智慧的火花,折射出他们可贵的原创精神,让人赞叹。通过与文本、学生、教师的对话,化冷静的问题分析为学生身心的情感体验,促进了新的意义生成,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把课堂打造成了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总而言之,对话是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指导下的全新理念。师生都要学会对话,善于对话,乐于对话,在心灵的对话中享受阅读,从而享受更多的学习快乐。

标签:创设 灵动 巧妙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