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二作文 > 正文

职场转型 电视职场类节目的成功转型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2010年底,中国教育1频道联合江苏卫视共同打造的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的诞生,一定程度上为求职和创业人员提供了机会平台,形成了强势的传播效应和受众规模。本文将以《职来职往》为例,从节目理念、形式等方面简要探讨电视职场类节目的转型方向和策划创新。
   关键词:电视职场真人秀;《职来职往》;策划;创新
  
   在新媒体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各大卫视正通过各种方式上演收视大战:湖南卫视斥资投拍自制电视剧,央视建设网络电视台,浙江卫视推出一档又一档的娱乐节目吸引大众眼球,以情感卫视作为频道定位的江苏卫视推出了收视火爆却又备受争议的相亲类的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2010年末,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与江苏卫视共同举办的大型互动职场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一经播出,便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被观众冠上了“职场版的《非诚勿扰》”之名。虽被称为职场版的《非诚勿扰》,但《职来职往》在节目制作上有着独特的创新,并不完全效仿《非诚勿扰》,也不同于以往的求职节目,是一档有着真实职场特征的电视节目。它的创新手法赢得了可观的收视率,也将电视职场类节目带入到新的发展领域。
   职场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自开播以来收视大红,掀起了电视媒体的“求职热潮”。探究其火爆原因,除了抓住了当今社会的民生热点外,节目的理念、策划、形式设计也是重要因素。
   一、节目理念的创新
   (一)注重服务性,贴近社会现实。
   在以往的电视职场类节目中,其应聘者大多是职场的高端人才。例如《赢在中国》选择的是拥有高知识水平、强创业能力的职场精英。《职来职往》则把服务对象定位在大学生群体和具备求职需要的社会人士,参加节目的选手没有明确的限定,切实做到了“低门槛进入”、“自由选择职业”。这种参与方式贴近了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的需要,为人才、企业、媒体及观众搭建了一个公共有效的服务平台。
   (二)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一个电视节目所到达的最高境界。现在的电视荧屏中,泛娱乐化现象屡见不鲜,电视节目中娱乐元素的过度膨胀、泛滥,使得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不断减低,人文精神亦被消解。然而《职来职往》的出现,通过娱乐化的方式、娱乐真人秀的形式使得节目的内容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观众收获颇多。
   (三)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达真实。
   《职来职往》制片人马骏益说:“一个新节目若想让人记住,应多涵盖具有内涵的记忆点。”《职来职往》这个节目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面对梦想积极进取的精神。不管在社会上,你从事何种行业,求职道路有多么艰辛,你都有机会进入百强企业。于是在节目中,很多环节的设计也赋予内涵和深意。例如,挑战者就必须通过18位行业达人的现场测试与考验。“18”这个数字,对中国人而言,很有记忆点――18 铜人、18层地狱,过了18层地狱,或许,才有复生的机会。这与节目的定位――“职场试金石”、“职场历练场”的意象不谋而合,使得整个节目过程更富有文化内涵。
   二、节目形式的创新
   (一)节目环节的创新
   1、还原面试现场
   《职来职往》将各企业当中面试的环节还原到电视机前,创造了独特的“电视招聘”模式,将属于企业“机密”的面试过程向大众公开,使得节目在既能够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窥私欲的同时,又能到起到良好的服务作用。节目的定位紧扣“职场类真人秀”并将其受众明确定位为在校大学生和社会求职者,旨在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和社会择业人士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让就业者清晰地认识自己,正确选择职场方向,也让参与者和观众从节目中获得更多的职场经验和人生感悟。
   2、优化环节设置
   结合职场面试的特殊性和电视媒体的可视性,《职来职往》把面试过程分为四大环节:第一印象、专业测评、求职故事、职业诱惑。随着节目的播出,节目组也在对节目的环节进行审视和优化。例如,在节目片头会对往期求职成功者的工作现状进行回访,并制作播出,进行信息反馈。这种反馈机制的建立使得节目更具真实性,也对电视机前的求职者进行了鼓舞。此外,在“职业诱惑”环节中,求职者可以“反转”局势,在行业达人陈述可提供的职位后,求职者有权了解“企业十项”,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并最终选择放弃或是接受。这种公开、公平的设置给予求职者一定的自主权,体现了节目的人文色彩。
   (二)节目构成元素的创新
   1.多样化的选手选择
   《职来职往》在选择求职嘉宾时,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从已经开播的《职来职往》节目中看,每期的求职者都各具特色:有高学历的名牌学校毕业生;有情况不一的海归和海待;有老实厚道的技术工人和退休后再求职者;也有怀揣着梦想来到北京,生活难以保障的“北漂”一族。形形色色的求职群体展现出多样的人物性格:有的谦虚有礼;有的狂妄自大;有的特例独行......这就大大增加的节目的话题性。多样的选手也容易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寻找到与自己实际情况相近的节目参与者,并引发受众期待和共鸣。这样的选手选择,打破了以往职场类节目中,参与者大多是高学历,职位要求条件高,观众只能“看”,对于职位更是望尘莫及的局面。一方面降低了《职来职往》参与者的门槛,另一方面,拉近了节目和受众之间的距离。
   2、双重身份的职业达人
   《职来职往》节目设置了18位“行业达人”作为评委。这18位行业达人多是来自于百强企业的代表,其中绝大多数是企业里资深的高管,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职场经历。《职来职往》打破以往职场类节目的舞台模式,设定行业达人与求职者在舞台上共同采用“站”的方式,改变了以往面试官绝对权威、高高在上的形象,也体现出对求职者的尊重。同时,评委的双重身份体现在,这18位行业达人一方面是提供职位给求职者的面试官,另一方面是面试者在求职路上的指导者。经历过面试的人都了解,能否成功求得职位,不仅仅在于求职者本身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许多细节也决定了成败,如求职者的谈吐、形象,而且许多求职者在就业中也常会遇到关于劳务方面的法律盲点。为此,节目组在每期18位评委的设置中,包含企业HR经理,财务分析,部门经理,造型设计师,律师等,旨在为求职者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帮助。行业达人的设置,显示出《职来职往》服务、教育为宗旨的节目理念的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更多求职技巧,对行业达人个人形象和所属企业形象的展示,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3、沟通的纽带-----主持人
   主持人的选择和形象塑造与节目的定位息息相关。《职来职往》节目面向社会各行各业,且注重话题性,因而主持人需要与形形色色的求职者沟通,所以对主持人现场的反应能力和驾驭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职来职往》来说,由于求职者与行业达人相比,仍处在弱势,所以主持人李响在节目中,常常站在求职者的角度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给人一种邻家大哥哥的形象。正如李响在节目中所说:“我站在这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保护我们的求职者。”
   而在主持人的现场语言方面,电视职场类节目要直面应聘者、行业大人、职业分析师、台下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芸芸大众等多重角色,现场把握非常重要,但节目的环节设置只是希望应聘者和企业高管以及职业分析师进行更多的交流,舞台上也打破面试官“高高在上、绝对权威”的传统局面,努力塑造平和的谈话氛围和平等的话语权,更多的表现机会是留给求职者的,所以主持人只需在现场机智地引导,而不需要太多的表现,更不要喧宾夺主。李响在节目中的语言简洁概括。他把自己界定为一个节目流程的贯穿者、引发嘉宾观点的引导者以及节目方针的体现者。他的落脚点不是自我,而是处处考虑求职者,因而整个节目少了一些华而不实,多了一份脚踏实地,服务性也就更明显。
   4、职业规划师---Mr.job.
   《职来职往》中也引入了“职业规划师”的角色(前期)和“MR Job”(后期),由从业20年历任国内多家知名企业管理岗位的潘力老师和职业心理咨询师雷明老师担任。潘力老师拥有丰富的人员招聘和团队领导经验,特别擅长对年轻员工进行激励和培养。作为引导者,在场上总是能给予求职者很好的建议和谆谆教诲,让陷入迷茫无助的求职者看清自己的不足。雷明老师言语犀利,点评中肯,帮助主持人不断把节目推向高潮,能够通过对求职者的细心观察和分析,发表一些有见地的观点,给求职者以贴心的引导和建议,站在客观的角度给予求职者正确的引导,告诉求职者如何去求职。
   《职来职往》节目的创新,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不采用说教的形式,真正“立足于大众,服务于大众”,实现了普通人的职业梦想,解开了上班族的各种职业困扰。希望《职来职往》在收视率节节攀升的同时,也能将个人、企业、电视传媒三者较好的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寓教于乐的服务宗旨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职来职往[OL].百度百科,https://baike.省略/view/4503413.htm.
   [2]罗屿.职来职往:电视求职非诚勿扰[J].小康杂志,2011(5).
   [3]杨明.如何办好电视求职节目[J].记者摇篮,2008(1).
   [4]靳晓燕.《职来职往》:求职加油站[N],光明日报,2011(6).
   [5]孙娟妮.从纪实性角度浅析《职来职往》节目的服务功能[J].中国电视(记录),2011(6).
   [6]马浚益[OL].省略/u/1045266265.

标签:职场 转型 类节目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