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保八或将成为历史 中国经济历史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这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对于这一预期目标的调整,温家宝解释说,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但这个解释,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都能看到,而八年来每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都是8%,却到今年改成7.5%,显然这背后,可能还有另外的解释。
  最有可能的解释,是中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青壮劳动力供给已经过了拐点,支撑之前高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不存在,压力也减少,与此同时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本却空前的高昂,此消彼长之下,经济保八意义不大,这也预示着即中国经济高速扩张的时期可能即将结束。
  自2001年中国经济长繁荣周期的背景,在于全球产业链中制造端环节向中国大转移,而支撑这个全球产业大转移的中国因素,又在于中国充沛的青壮劳动力供给,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的涌向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世纪经济变迁的一景。2004年至今,民工荒现象自东向西绵延不绝,成为长期现象,预示中国经济已过刘易斯拐点,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基本到了极限。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增加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增加0.25个百分点。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加快,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1年为74.4%,比上年微降0.10个百分点。在2011年,中国劳动力供应总量出现拐点,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依赖简单劳动力投入取得高速经济增长的时代即将过去,动辄两位数以上的经济增速今后可能不再,今后经济增长,只能依靠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劳动总人口供给总量减少,不但体现在经济上,而且体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军队招兵难,去年中国军队放宽征兵条件,超重纹身乃至打耳钉的青年,都可以入伍。如此征兵条件,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中国青壮劳动力短缺现象非常严重。
  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压力逐步减少。根据奥肯法则,GDP每增加1%,失业率下调2%,现在青壮劳动力减少,犯不着为刺激经济增长冒恶性通胀风险,因此经济增速放低也是情理之中。
  维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有着重要涵义。在2009年货币极度宽松和4万亿积极财政背后,事实上是预防各地无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当时的经济保八,有着社会稳定的重要涵义。一旦经济恢复常态,就业和维稳压力大减,经济增长目标逐年放缓,应该是常态,保八或将成历史。

标签:中国经济 或将 历史